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眾所周知,劉邦建立的朝代是“漢”,來自於項羽給劉邦所封的漢中王的“漢”,也就是漢中的“漢”,現代歷史學家把劉邦建立的漢稱為西漢,因為他的都城是在西邊的長安,但是西漢同時代的人以及古代的人並不是稱西漢,而就是稱“漢”,比如記載西漢的史書叫《漢書》。

而劉秀建立的朝代與劉邦建立的朝代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漢”,現代歷史學家稱為東漢,一是因為他的都城在東邊的洛陽,二是為了區別於劉邦所建立的漢,但是東漢同時代的人以及古代的人並不是叫東漢,而是叫“漢”或者“後漢”,比如記載東漢的史書叫《後漢書》。

所以,西漢與東漢的叫法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的人叫“漢”與“後漢”,而後漢就是劉秀所建立的漢朝,那麼劉秀作為開國之君,為何仍以漢為國號,不能另外開創一個全新的朝代呢?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一、歷史淵源

西漢是被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取代了,新朝一共存了14年時間,因為王莽一系列胡亂改革,導致新朝社會各個階層都被王莽所傷害,形成了天下大亂的局面,新朝末年的局勢與秦朝末年的局勢是有些相似的,秦朝末年只要反秦,就是一呼百應,而新朝末年只要反王莽,同樣是一呼百應,也就是説新朝完全不得人心,尤其是經過14年王莽的瞎折騰。

王莽在篡位的重要過程中,第一個公開起兵反對王莽的就是劉氏皇族安眾侯劉崇鼓動一批劉氏宗親,聚集了數百人起兵攻打宛城,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起到了類似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的效果,開始不斷有人反對王莽,而且都是以劉氏宗親為首,為什麼劉氏皇族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王莽呢?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道理很簡單,因為劉氏在西漢是皇族,是吃皇糧的,雖然推恩令讓他們勢力弱小,但是劉氏皇族人數眾從,而且還有很多是各地的豪強,王莽建立了新朝,不等於砸了劉氏皇族的飯碗,這些皇族不都成了外人,都被排除在皇族之外,這無疑促動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第一個反,而且是反王莽最堅決的一批人,這其中就包括劉秀和他的親哥哥。

二、反王莽起義軍的口號

新朝末年在全國一共有三支較大的反王莽起義,分別是湖北地區的綠林軍、山東及江蘇的赤眉軍以及河北的銅馬軍,雖然是農民起義軍,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口號,劉秀與其兄劉縯帶領一批南陽地區的劉氏宗族子弟也開始了起兵,打出的口號是“

這句口號的意思是説: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高祖就是劉邦,劉邦建立的是漢,恢復高祖的帝業,那不就是恢復漢朝嗎?在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中,但凡有點眼光的人,都會制定合理正確的政治口號,沒有政治口號的起義軍就是烏合之眾,比如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起義,以扶蘇和項燕為口號,一方面想拉攏秦朝人,一方面想拉攏原來的楚國人,形成政治聯盟,當時的口號就相當於現在的廣告,聽到口號就會明白陳勝吳廣是做什麼的,就會出師有名,就會名正言順。

三、支持劉秀的政治勢力

支持劉秀的主要政治勢力就是劉氏皇族子弟及宗親,劉秀是在南陽郡的舂陵鄉起兵的,這個地方現在是湖北省的棗陽市,這裏是當時大郡,而且劉氏宗親子弟非常多,劉秀最早的核心力量就是劉氏宗親子弟,包括劉秀本人。

劉秀和親哥哥劉縯是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根正苗紅的劉氏宗親與皇族,劉稷是劉秀的同宗兄弟,也是劉氏宗親,還有後來被綠林軍立為皇帝的更始帝劉玄,也是標準的劉氏宗親,還是劉秀的族兄,都是同一個祖宗。

既然都是劉氏宗親子弟發動的起義,就只能打着漢的旗號,因為這樣名正言順,想想看,如果一幫劉氏宗親子弟打個別個朝代旗號,會有人跟隨嗎?彆扭不彆扭?只有打的旗號才是正確合理的。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除了這些之外,劉秀在河北能夠站穩腳跟,最大的支持就是來自河北地區的劉氏宗親真定王劉楊的支持,劉楊是漢景帝劉啓的七世孫,真定共王劉普的兒子,手下擁兵數十萬,在河北勢力強大,劉秀為了拉攏劉楊,甚至拋棄自己的原配陰麗華,而娶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這也是劉秀的第一任皇后,可見劉秀對劉楊勢力的重視,劉楊是漢朝的真定王,如果劉秀換了朝代,想想看,劉楊會支持嗎?不成了異姓王了?

三、民心向漢

西漢是被王莽滅亡的,原本天下百姓與各地豪強以為跟着王莽有好日子過,結果發現還不如原來的漢朝,於是那些曾經擁立過王莽的豪強貴族與普通百姓全部放棄王莽,改為擁立恢復漢朝,加上西漢幾百年來強盛壯大、名聲遠達西域,影響力很大,於是造成民心思漢,普天之下的人,都希望能夠恢復漢朝昔日的輝煌,劉秀也只能順應民心。

別説劉秀了,就連劉玄這樣的政權,也知道以漢為國號,因為這樣有號召力,容易拉攏人,既然定了漢為國號,也就不容易更改了,所以劉秀一直以漢為國號。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四、讖語預言

讖語是一種預測的語言,相當於現在的預言,在當時非常流行,而且很多人都信這個,並在當時形成一門學問叫讖緯之學,而漢光武帝劉秀也是讖語的粉絲,劉秀曾經很多次以讖緯之學來決斷國事,比如東漢著名哲學家、經學家桓譚曾經批評劉秀信奉讖緯之學,結果劉秀一怒之下要殺桓譚,要知道劉秀極少發怒而殺大臣的,後來桓譚被貶官,死在路上。

劉秀研究讖緯之學到了入迷的階段,也非常相信,所以劉秀對相當流行的讖語都有所瞭解,在當時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讖語是説:代漢者,當塗高也。這話出自以下: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這個讖語中説漢家九百二十歲後會滅亡,將來代替漢朝的,是一個高大的人,但是劉秀起兵的時期,西漢只存在了194年,遠遠不到九百二十歲,既然讖語都説了漢朝沒有滅亡,那劉秀只能延續漢朝了,以漢為國號了。別説劉秀知道這句讖語,就連漢武帝劉徹也知道這個,漢武帝説過:

這話的意思是説:漢朝有六七之磨難,按理説會有人臨危受命的,那麼子孫中誰可擔此重任呢?

因為西漢只有15位皇帝,還遠遠不到42位皇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説漢朝氣數未盡,既然氣數未盡,那麼就只能延續漢朝,所以劉秀就以漢為國號,劉秀可是相當相信讖語的,到了入迷的程度,綜合這些原因,所以劉秀以漢為國號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2 字。

轉載請註明: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