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説歷史的女人——第347期)我們經常説一句話叫做,歷史錯誤的重新上演。但這句話對於整個古代史而言,卻不是一句戲言,而是一句讖言。在隋唐時期就發生過這麼一種情況,隋文帝楊堅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但是到了唐高祖李淵時期,李淵明知卻重犯,那麼這一情況到底是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呢?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一起歷史事件。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我們先來看看隋文帝楊堅所犯錯誤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定立儲君,説白了就是選擇接班人。選接班人或繼承人,這個事在中國曆來都是大事,上到帝王將相,下至普通老百姓。倘若在西方,倒也好辦,立一個遺囑,找個律師去執行就行了。但在中國古代,卻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普通老百姓家裏會發生爭奪遺產而大打出手,帝王之子為爭奪帝位而殺得頭破血流。隋文帝楊堅有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楊勇、二子楊廣、三子楊俊、四子楊秀、五子楊涼。這五個孩子都是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所生之子。這樣一來,事情就有點意思了。其它各朝代的皇帝一般都是嬪妃眾多,子女也多半都是同父異母,因此發生矛盾,倒也可以理解。可是這五個兄弟,全是一母同胞之親兄弟,發生矛盾的概率應該很低了吧。但是卻因隋文帝楊堅的一個錯誤決定,最終導致了一場慘劇,改變了歷史走向。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根據史載的資料顯示,公元581年2月14日,楊堅登基稱帝,3天后,也就是2月17日,楊勇就被立為太子。楊勇這個人有兩大優點,一是容貌英俊,熱愛學習,詞賦寫得非常漂亮,二是他的性格十分寬厚善良,而且率真,為人真誠,不喜歡耍弄詭計手段。而與楊勇成為鮮明對比的一個兄弟則是楊廣,楊廣與楊勇剛好相反,此處指在性格上。楊勇寬厚老實,楊廣則善於察言觀色,並懂得討人歡心。楊勇率真,楊廣則多權謀手段。這些都與楊勇後來被廢有關,但被廢的另一個原因,或者説最關鍵的原因則是楊堅的一個人事安排。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楊廣這個人本身就聰慧過人,加上心機頗重,他沒有機會做繼承人,只是因為出生順序的問題。但在出外統兵參與了幾次平叛和戰爭之後,他的聲望和影響力立即就大了起來。而這種無形的資產便成了楊廣手中的一塊籌碼,也正是因此,膨脹了他的野心,促使他採取各種手段以謀取太子之位。楊廣跟母親文獻皇后關係非常好,史載文獻皇后非常寵愛楊廣,因此楊廣在母親那裏説楊勇壞話後,文獻皇后不是批評,而是把這些話用自己的方式再説給老公楊堅,時間長了説的多了,導致楊堅對楊勇也沒什麼好印象了。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楊廣勝出的幾率高那是必然的了,到了公元600年,楊廣在率軍擊敗突厥回來後,在楊素等一杆老臣的謀劃之下,楊勇終於被楊堅廢掉,而改立楊廣為新太子。但實際上,此時的楊廣已經羽翼豐滿,尤其在戰功和朝臣擁護方面,都以壓倒性的優勢超過了楊勇。楊勇被廢后,繼而被楊廣等人設計害死,堪稱一大歷史冤案。細看其中細節,不難發現,全在於楊堅的錯誤人事安排,既然以楊勇為太子,那麼就該以楊勇為重,但楊堅卻分化了權力,楊勇得其名,而楊廣卻在統兵的過程中,建立了更實際更有用的地位和關係。此一情節到了唐代,又再次上演。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李世民因戰功不斷增加,人氣越來越旺,朝臣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此外,再加上李世民又極善帝王之術,是個玩弄權術的高手,籠絡了一大批傑出的謀臣和武將在自己的秦王府麾下。其勢頭完全蓋住了太子李建成,而李建成跟楊勇不同,楊勇老實善良,李建成則非此類,他也是一代雄主,在唐朝開國的各種戰爭中,也是戰功顯赫,立功無數。他怎麼可能容忍弟弟李世民這樣鋒芒畢露威脅自己?因此,雙方摩擦增多之後,李世民並不能以心機和手段令老皇帝李淵廢除李建成,最後只好動武,發生了可怕的玄武門流血事件。俗話説,先下手為強。結果,在強強對決的時候,李世民贏在先下手。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總的來看,這兩起事件,一件是隋朝初,一件是唐朝初,捱得如此近,發生的原因又如此相像。楊堅之錯:立楊勇為太子卻重用次子楊廣!到了李淵那裏重犯:立李建成為太子卻重用次子李世民。結果,重用誰誰就勝出,而一個沒有實權的太子空名頭卻什麼都帶不來,還帶來了殺身之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4 字。

轉載請註明: 楊堅犯一致命錯, 李淵明知卻重犯, 是巧合 還是歷史必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