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里面有一篇課文,叫做《鑿壁借光》。老師們經常用匡衡的這件事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但是老師始終沒有告訴過我們,匡衡長大後變成了什麼樣。那是因為,老師不敢説。那麼,匡衡長大後都幹了什麼?
匡衡出身於一個農家中,祖輩都沒有讀書人,但是匡衡從小就十分好學,想要利用一切資源進行學習,於是便有了我們聽到的“鑿壁借光”的故事。憑藉着勤奮學習鑽研的可貴精神,匡衡拜得了一位學富五車的師父,跟着這位師父學習《詩經》。
一般老師們將這個故事,講到此處基本上就算完結了,頂多再告知一下這匡衡後來官至宰相,以此告誡小朋友們要努力讀書,認真刻苦。但匡衡的故事真的就這麼簡單結束了麼?並沒有。老師才不會告訴學生們之後的故事。
匡衡九次考試,只得了丙科,官職不大,但因為對《詩經》的理解之深,獲得了經學家們的器重,當時身為太子的漢宣帝之子劉奭也非常賞識匡衡,公元前48年,劉奭繼位,為漢元帝,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
匡衡是在漢元帝期間當上的宰相,且還被封為了樂安侯,也正是因為如此,匡衡被封賞的侯國食封土地就有三十一萬畝,然而匡衡似乎還覺得不夠,於是私自利用了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達四萬多畝,但因為其官職比較高,且也受皇帝賞識,所以沒有人敢向漢元帝“揭發”,直到漢成帝即位後,司隸校尉駿等人舉報匡衡“專地盜土(擴大國界)”,因此匡衡才被免為庶人,病死在小時候讀書的地方。
勤勤懇懇大半輩子,努力讀書奮鬥,就是為了貪贓枉法,最終還落得個打回原形的下場,這樣的結果老師怎麼會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