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時代 不負韶華——記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佈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蹟。

馬軍、劉巖、劉巍、劉國權、齊勳、張海玉、胡波、項淑芳、趙穎虹、薛冰等10名高校輔導員被評為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高校輔導員,一份引領成長,給人温暖的職業。他們播種信仰,引導學生在學習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善用“大思政課”,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增強“四個自信”;傾情奉獻,用心關愛,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多重角色,唯有與學生共同成長才不辜負輔導員這個職業

輔導員,常集多種角色於一身:班主任、心理師、聯絡員、任課教師、項目指導員……他們用愛連接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

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院黨委副書記馬軍主講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26年來,從“小馬姐”變成了“馬大姐”,面對輔導員這份工作,馬軍心中始終充滿熱愛,通過“家訪”“串門”“聊天”“寫信”成為學生“知心姐姐”。辦公桌上,有學生們寫的大大小小的紙條,訴説着心裏的酸楚;郵箱裏,有學生們寫的揮之不去的煩惱;隨身攜帶的包裏,更有一本沉甸甸的“知心姐姐”記錄本,記錄着學生們的問題。

教授、化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遼寧大學輔導員,這便是劉巍的身份。

從教學崗位到輔導員,從學院副書記到大學教授,他一直在思考:能否把20年的工作經驗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他帶領青年學生開展了信仰駐村、科技駐村、智力駐村的“三駐工程”,帶領大學生參加鄉村振興,瞭解國情民情,貢獻青春力量,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多年來,他還堅持每年寒暑假期自費赴全國各地開展家訪活動,用足跡丈量教師情懷,用行動贏得學生信賴。

  心靈守望,讓思想的力量靜水流深

“輔導員的講台要走進學生們的生活,融入孩子們的心靈,不再是一節課50分鐘,它是24小時,是1460個日日夜夜,是一輩子的師生情。”河北北方學院輔導員劉巖説。

“學農是不是沒有前途?”“上課是不是教種地?”面對學生的困惑和疑慮,從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劉巖就主動建立新生QQ班級羣與學生接觸,提前向學生介紹學校及專業情況。哲學專業出身的他改行做起了半個農學教師,與學生們一起學農,一起實踐,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田間地頭。

“這份職業讓我有機會陪伴學生成長,見證他們從稚嫩走向成熟,我感到無比幸福。”鄭州大學輔導員胡波説。從初涉職場時的青澀到深耕細作後的篤定,胡波苦練內功,走好專業成長的征途,創新形式開展教育。比如,將黨史學習和思政教育相融合,開展“致敬先輩同齡人,信仰力量我來傳”活動,帶領100位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重温100位年齡處於18歲至35歲之間的“同齡”先輩黨員事蹟,引領同學們在致敬中傳承紅色基因,用青春方式講好信仰故事。

“每頁14記錄 總共605記錄”這是截至去年6月,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2016級網站“主任寄語”欄目下的顯示。主題從“校園貸”到“自我保護”,從“考前膜拜楊超越”到“短信收到請回復”,涵蓋時政熱點、學生成長等多個維度。這也是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輔導員張海玉的工作日誌,後來雖不在網站更新,但是在她的微信號“和青年朋友談談那些事”延伸繼續,累計有600餘篇52萬餘字。

“愛你們的海玉老師。”無論是在南京還是其他地方,這樣的文字之約總會帶來一種不用言説的温暖。“老師,謝謝您!是您的文章支撐着我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一位學生説。

  師者仁心,行動的腳步丈量着和學生相處的青春長度

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張海玉錄製思想引領全媒體精品視頻,通過事實和邏輯,宣傳黨的創新理論。

長春中醫藥大學輔導員齊勳用“治未病”思維,給學生“把脈點穴”,做網絡思政的“傳播者”。

哈爾濱師範大學輔導員劉國權探索破解輔導員學講理論“欠底氣”、真情互動“少方法”、談心談話“沒時間”、信息通知“難到位”等困惑難題,提煉出“温度育人法”:通過向“上”着眼、向“下”紮根、向“內”發力的“三向”着力,在細小細微處感動學生,於潛移默化中感化學生,在言行示範下感召學生。

浙江大學輔導員項淑芳是馬蘭工作室創始人、全國首個“馬蘭精神聯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項淑芳注重挖掘黨史和學科紅色故事,搭建學生黨員培養矩陣體系,構建“國家需求導向、學生興趣追求、學院積極扶持”的互動性科創教育模式,讓青年“強國志”更有深度。

師者仁心,愛與責任藴芬芳。安徽工業大學輔導員趙穎虹用心記錄學生的特點,為他們編制“個性摘要”,找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頻道”,用行動的腳步丈量着她和學生相處的青春長度。

山東大學臨牀醫學院團委書記薛冰堅持每週到學生所在的12家教學醫院走一遍、和每名學生見一面,逐漸形成每天“8+N”的工作時間表——正常的工作時間在辦公室集中處理工作事務,一下班就往教學醫院趕。她把每一間科室、實驗室都“走”成了自己的工作陣地,每年在學校和教學醫院之間往返近萬里。

九年情暖杏林,薛冰陪伴着學生走過美好的青春,幫助他們成長為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她的學生則把一個又一個温暖的故事鐫刻進她的生命裏,化作她堅定前行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07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6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負時代 不負韶華——記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