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的語文老師//作者:滿斌
我以為的語文老師
談論這樣的話題,內心多少有些慌張,自認為資歷尚淺,難以講出精粹,讓人耳目一新。不過憑藉自己近十年的教課經歷,多少也算有些實踐經驗,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所以膽子大了些,希望對大家有些許的啓發,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是一個極其難攀登的過程。因為“語文”本身比較抽象,對它的定義也比較複雜,通常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載體。掌握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知識體系,所以語文老師也不應該是一個刻板印象,而應該是立體的、多元的。
我認為“老師”首先是一名語言工作者,這個職業像脱口秀演員、相聲大師、外交官、主持人等等,與一切語言相關的工作一樣,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這裏不是説老師一定要有晏嬰的機智和蘇秦的口才,亦或有郭德綱的幽默,而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名語言工作者,重要的是吐字發音要清晰,每説出的一個字,要字正腔圓,你的表達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讓別人聽得懂,而是讓別人先聽得清,這是前提條件,所以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對普通話的要求是極高的。在這裏不免要吐槽一下那些博學多識的老教授、部分專家學者們,他們有充滿智慧的頭腦,卻常常説不得一口流利且標準的普通話。
其次,就是要始終保持對語文的熱愛。一個對本職工作充滿熱情的老師,一定是講課時慷慨激昂的老師。這樣的老師講課不是被動的,更不會盤算着時間,死死盯着課件一句一句的念,我認為所謂的教案、講義那都是用來應付領導檢查的,一個對語文有熱情的老師,是不會拘於某種束縛的,而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到起勁,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與學生產生共鳴,用盡全力毫無保留,最後彈盡糧絕,不知東方之既白......這份發自內心的熱愛,可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再來,就是要對知識有深度的思考。課本里的知識本身是個點,優秀的老師是要把它延申出幾個面。以《愚公移山》為例,這則寓言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課本直接傳遞出來的是愚公那種不畏險阻、持之以恆的精神,理解到這一步還遠遠不夠,沒有進行深度思考。愚公年近九十歲,他決定移山是為了自己嗎?顯然不是,他身上具有一種為後人鋪路的情懷,有了想法他並沒有着急蠻幹,而是“聚室而謀”又説明他具備“合作共贏”的理念,會議結束後“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有想法還得付諸實踐,舞台再大,你不上場終究也是個觀眾,想法再好,你不動手,不過是空中樓閣,愚公是個實幹型領導。故事中還有個河曲智叟嘲笑他,又可以説明愚公具備面對責難的勇氣和自信。思考到這一步,最終山移不移走,已經不重要了,我們不是在學習他的行為,而是在學習他的精神。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通過深度思考是可以讓學生把課本越讀越薄,把人生越讀越厚的。
最後,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要具備把複雜難懂的知識簡化的能力。記得莊子講過一個《輪扁斫輪》的故事:説有一位專門砍伐車輪的老工匠,做車輪的時候,最關鍵的一步是打中間那個孔,用來放車軸的。這個孔要打的不大不小正合適才行,打大了車軸放進去,車子走不穩,打小了,車軸放不進,他反反覆覆叮囑徒弟們,一定要注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可是這些徒弟們打出來的孔,要麼太大,要麼太小,怎麼也學不會。而老工匠只需幾下而已,打出的孔正合適。他説,這種功夫是我幾十年悟出來的,這種感覺我説不出來,這種絕技是我技術中最精華的部分,不久將隨着我離開人世也永遠帶走了,我能留下來的還是那一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這個故事在説,世上最精華的知識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最精華難懂的往往是語言和文字所無法傳遞的。我想這位老者終歸只是個工匠而已,不是老師,更不是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只可意會的東西,整理出通俗的語言然後娓娓道來,這也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啊,最終能言傳多少,取決於老師優秀的程度啦!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老師存在,不要再讓我們的聖賢們把最精華的部分帶走了......
當然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還應該具備很多很多,我還要加倍努力,只要目標在,就能一步一步去實現!
作者:滿斌,濟南市語文教師、愛不釋書集團特邀講師、北京開問官網簽約作家、我愛泉城登山服務志願者。熱愛文學創作,發表多篇文章在《齊魯晚報》、《中國作家網》、《濟南頭條》、《中國鄉村》雜誌、《青春詩刊》等並作為嘉賓參與《濟南經濟廣播》節目錄制,在“泉城詩歌詠誦會”獲得優勝獎、園林系統徵文比賽中獲一等獎。曾獲深圳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深圳市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