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20日,紫金山天文台發現了一個小行星,編號為2752。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宣佈:將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2752號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
究竟是成績有多突出的一位,才能讓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以她的名字命名2752號行星。本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走進吳健雄的一生。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太倉。父親吳仲裔是個有着進步思想的人,他一直提倡男女平等,思想開明,希望女兒能像中國古時候那些穆桂英、花木蘭等人一樣巾幗不讓鬚眉。
吳健雄出生時,她和哥哥弟弟們正好排到健字輩,再按照“英雄豪傑”的順序來取名,吳健雄排行第二,便取了“雄”,這也是吳健雄名字的由來。
吳健雄從小思維敏捷,勤奮好學。吳健雄剛開始在父親吳仲裔創辦的明德女校學習時,就對語文、數學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
1923年,吳健雄從明德女校畢業。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吳健雄小小年紀就去了離家鄉50裏遠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就讀。
1929年,吳健雄以高分從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順利畢業,還獲得了保送進入南京中央大學的資格。
雖然,吳健雄在1929年時獲得了保送進入南京中央大學的資格。但是吳健雄還不能立即就讀,因為按照當時教育局的規定,考入師範學校的學生必須要先在外教書一年,才能繼續就讀。但是教育當局對學生是否履行這個一年教書的義務不過分關注。
換句話來説,也就是不重視。所以,有很多人在那一年裏會選擇去旅行、參加學生遊行之類的,不過也有少數人會選擇換個地方,繼續求學增長見識。
吳健雄就是後者,她在那一年中,就偷偷跑去了上海中國公學,成為了胡適先生的學生。
但吳健雄與胡適先生的緣分,並不是在1929年才開始的。早在吳健雄就讀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時候,二人就已經見過面了。
當時,女子師範學校校長楊誨玉女士非常有眼光,她經常邀請那些知名學者來學校講學。早就在《新青年》雜誌上讀過胡適文章的吳健雄,對胡適非常仰慕。
校長楊誨玉女士知道吳健雄文章寫得很好,又對胡適極為仰慕,便讓吳健雄負責記錄胡適的演講。胡適那次演講的主題是《摩登的婦女》,主要講婦女應該如何從思想上走出舊的傳統。
吳健雄在這次演講中受益匪淺,眼界大開,甚至還在第二天跟隨胡適來到東吳大學,繼續聆聽胡適的講學。
但是胡適一開始並不認識吳健雄,他只知道那一年中中國公學出現了一個資質非常優異的學生,叫什麼,他也不曉得,也沒興趣關注。
直到有一次考試,考試時間是三個小時,考試內容:自己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的看法。吳健雄一個小個子女生就坐在前排,頭也不抬、筆也不停地寫了兩個鐘頭,第一個交了卷。好多人寫了三個鐘頭也沒寫完。
胡適收完卷後,回到教務室,立刻拿出了吳健雄的卷子。胡適邊看卷子邊連連稱讚。正巧,中國公學的另外兩位名師楊鴻烈、馬君武都在教務室。胡適看完卷子轉頭便對他二人説道:
我教書這麼久,從未遇到有哪個學生能對清朝300年思想史理解得那麼透徹。這個小姑娘可真厲害,我要給她100分。
聽到這裏,楊鴻烈、馬君武兩位名師也紛紛表示,自己班上有個女生總是考100分。三人同時來了興趣,便説:
我們各自寫下這個學生的名字,看看究竟是哪些人。沒想到拿出來一看,三個人寫的都是吳健雄。
後來,胡適曾在公共場合表示,自己這一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便是收了吳健雄這個學生。胡適還經常勉勵吳健雄:
你是很聰明的人,千萬要尊重自愛,你未來成就不可限量,不要將眼光僅侷限在國內,你以後必須出國,希望你能利用在外學習的時間,多閲讀國外文物,學習科學,使得自己見識高明,做一個博學的人,對國家人民做出貢獻。
要知道,凡是一流的科學家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因為他們能夠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故能大有成功。
有一次胡適外出旅遊,偶然在某個小書店裏遇見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書信集,欣喜若狂。雖然當時胡適身上已經沒多少錢了,但他毅然決然地還是付了全款,特地買下寄給吳健雄。
1936年,胡適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參加三百週年紀念演講的時候,還專程去柏克萊大學,與吳健雄促膝長談。
1962年2月24日,胡適不幸逝世,親眼目睹老師離世的吳健雄悲痛萬分。1965年,吳健雄協同丈夫袁家騮再次前往台灣,給胡適掃墓獻花。
吳健雄此行還特地帶上了那封自己珍藏了29年的信,交給胡夫人。那封信對吳健雄來説意義非凡,那是1936年胡適在舊金山等船時寫給吳健雄的一封勉勵信。
吳健雄在美國期間,還參與了曼哈頓計劃,成功解決核反應連續性問題。
當時美國想要製造原子彈,便制定了曼哈頓計劃。當時曼哈頓計劃中有一個過程是所有科學家都絞盡腦汁渴望突破的:引爆一次核爆炸非常容易,但是第一次核爆炸所引起的反應會阻止後續核爆炸的產生,核爆炸無法持續進行。
當時,奧本哈默作為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在面對這一世紀難題時,毫不猶豫地邀請吳健雄參與,因為在他心目中,吳健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人選,也是唯一人選。
作為曼哈頓計劃中唯一的女科學家,吳健雄的舉動並沒有讓奧本哈默失望。吳健雄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解決核反應連續性難題的科學家。
吳健雄工作之前,有無數科學家對此進行探索。但在吳健雄工作完成後,再也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對此進行探索了,因為吳健雄已經十分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説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楊振寧。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那個為他驗證了宇稱不守恆定律的人,她就是——吳健雄。吳健雄幫助李政道、楊振寧驗證宇宙不守恆定理。
1956年,楊振寧、李政道二人提出了宇稱不守恆定律。理論提出容易,但是想要驗證理論,實在太困難了。
楊振寧和李政道二人想盡了各種辦法,連如何驗證這個理論的方式都想了好幾種,但是沒人肯幫他們,沒人相信這個理論能成立。
無奈之下,楊振寧、李政道二人只能找到吳健雄。那時候,吳健雄已經和丈夫袁家騮買好返回大陸的船票,他們離開故鄉已經二十多年了。
但是,吳健雄一接到楊振寧的電話,便立刻退掉了船票,爭取丈夫的支持,孤身一人又回了紐約。而袁家騮也只能自己一個人回國。
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吳健雄終於用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對稱不守恆,驗證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是正確的。而楊振寧、李振道二人,也因此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吳健雄成功為李政道、楊振寧的理論發現提供了實驗上的證據,然而,只有經過實驗檢驗過的理論才能站住腳跟。按理來説,吳健雄應該與李政道、楊振寧一起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吳健雄卻與之失之交臂。當時眾説紛紜,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歧視吳健雄是華裔女子。
和許多人不同的是,匈牙利的科學史家伊什特萬·豪爾吉陶伊,從技術層面指出了吳健雄未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匈利亞與中國沒有任何國家利益衝突,從某些方面來説,也許豪爾吉陶伊更能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評述吳健雄被諾貝爾獎遺漏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吳健雄實驗發現的發表時間晚了(1957年1月15日)。豪爾吉陶伊肯定了吳健雄用實驗驗證李政道、楊振寧理論的首功。
按照諾貝爾基金會制定的流程,想要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就必須要有擁有提名權利者的書面舉薦。但是擁有提名權利的人想要提交獲獎名單時,就必須要陳述自己推薦的理由,還要附上自己推薦人的、已經發表過的能夠説明理由的材料。重點就在於被推薦者有了已經發表過的資料。
可是,1957年提名推薦諾貝爾獎名單時,吳健雄的實驗論文還沒有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即便是有人想提名推薦他,也不能夠附上已發表過的資料。
第二個原因:吳健雄不曾單獨佔有實驗發現的優先權。當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共同提供了好幾種特定的實驗方法。而吳健雄只看到了一種可以實現的實驗方法。
但是,在其他也投入實驗的學者眼中,還有其他方法,也可以驗證李政道和楊振寧的理論。比如同樣跟吳健雄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工作的萊德曼小組,使用的是電子學方法。芝加哥大學的泰勒格第,使用的是照相乳膠方法。
再根據後續幾人在記者會上的發佈時間、年會報告以及發表期刊論文的時間等,吳健雄和萊德曼、泰勒格第三人都屬於同一時間發現同一科學實驗。按照科學界的傳統,吳健雄並沒有成功佔領這一實驗發現的優先權,所以只能和萊德曼、泰勒格第三人共同佔有。
但其實也並不能排除當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是否存在歧視中國人和女性的現象。
吳健雄在科研和事業上取得不錯的成就,她的愛情也是美滿的,我們來了解一下,她與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的愛情。
1912年4月5日,袁家騮出生於河南省項城縣。看他的姓氏,大家都猜到了,沒錯,袁家騮正是清末軍機大臣、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的父親袁克文42歲便去世了,家道開始中落。
雖然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卻從小並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一直過着清苦的生活。但他年輕時聰穎好學,1930年便考入了燕京大學,跟隨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謝玉銘教授學習。1934年,勤奮努力的袁家騮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1936年,在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的引薦下,袁家騮赴美留學,最後,選擇留在了加州大學。正巧不久後,來赴美深造、計劃去新墨西哥州康奈爾大學深造、順道去加州大學看看吳健雄來了。
袁家騮被華僑協會的楊先生介紹給了吳健雄做臨時導遊。後來,加州大學的優秀設備和濃厚的學術氛圍吸引了吳健雄,她留在了加州大學。
在六年的學習和實驗中,吳健雄與袁家騮越走越近。1942年5月30日,二人舉辦了婚禮,邀請了眾多同校好友參加。當時同在加州理工學院讀書的錢學森還帶了相機,特地為吳健雄和袁家騮的婚禮拍下了一部電影。
説來也有意思,吳健雄的父親和叔父都是反袁人士,參加過許多討伐袁世凱的戰役,沒想到,吳健雄居然會和袁世凱的後代袁家騮締結美滿姻緣。
吳健雄除了愛情讓人津津樂道之外,她與“中國通訊屆元勳”張煦的友情,也被世人所稱讚。
1934年夏天,張煦剛從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吳健雄也剛從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二人被選派到了上海物理研究所工作。兩人所負責的項目不同,科研工作也不同,張煦的實驗室位於二樓,吳健雄的實驗室位於一樓,二人平時很少往來。
1935年秋天,張煦成功考取了清華留美公費生。在離開之前,張煦特意找了吳健雄,希望她能夠在自己的紀念簿上簽名題字。吳健雄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在紀念簿上寫了一句西哲名言:人類幸福的源泉主要在於對目標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為此殫精竭智。
1936年上半年,吳健雄準備赴美深造,正在進行出國前參觀訪問的張煦得知了這個消息,便特意前往上海吳健雄家中拜訪。兩人友情就此生根。後來,吳健雄去了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加州大學;而張煦去了東海岸的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39年,張煦因公出差,從波士頓來到了舊金山。在閒暇之際,張煦特意前往加州大學國際大廈看望吳健雄,二人還在電影院看了電影,共進晚餐。
1940年7月,張煦成功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打算從舊金山登輪船回國。回國前他又一次去加州大學國際大廈看望吳健雄。而剛剛獲得柏克萊大學博士學位的吳健雄也特地換了一身新裝,專門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好友。
兩人一起參觀了世界博覽會,在晚餐時共話人生和理想。張煦還要求參觀吳健雄的工作室,吳健雄便親自陪同張煦去參觀了當時享有盛譽的勞倫斯原子物理實驗室。
張煦登船後向同船的同學説起這件事,同學們都略帶羨慕地開始起鬨。要知道,吳健雄在學校學習非常用功刻苦,優秀的成績和東方人特有的臉龐讓吳健雄追求者不斷。
加州大學裏有不少男生想約她出去玩耍,吳健雄知道做實驗這個藉口不夠,便時常推説自己已經有個在波士頓的男朋友。同學們都笑道:原來吳健雄的波士頓男友就是你呀!
1942年,吳健雄給張煦寫信,説自己與袁家騮已經成婚了。兩年後,吳健雄又寫信告訴張煦:自己,已經生下一男孩。直到1945年,張煦回到上海,因時侷限制二人開始失去聯繫。
一直到33年後,吳健雄應邀回國接受訪問,並在各大學進行講學,在上海停留。張煦得知消息,特地親自打電話去吳健雄下榻的賓館詢問她的近況。當天晚上,張煦一家和吳健雄一家在上海茂名南路上的錦江賓館相談甚歡,共話滄桑。
十多年後,張煦回憶往事,寫下了《勤能補拙,跑完萬米全程》一文,表達了自己對和吳健雄長達半個世紀多的美好友誼的珍愛之情。
不過正如老話説的:總會有人看見你的努力,國家領導人沒有忽視過吳健雄。對待這些優秀的海外學子,國家一直很關注,在錢學森、郭永懷、鄧稼先等人先後回國後,國家對吳健雄夫婦也非常關注,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時候,吳健雄和袁家騮夫婦,先後被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同志接見過。
我們來了解一下,吳健雄對家鄉的感情。
吳健雄在外奮鬥這麼多年,算起來已經離開了故土三十多年了。思鄉情切的吳健雄教授在兒女的支持下,終於在1973年9月22日踏上了回鄉之旅。
吳健雄夫婦一回鄉,便受到了家鄉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夫婦二人第一站便來到了自己的母校瀏河中學(1985年恢復為明德學校)。在縣領導和校長的陪同下,吳健雄和袁家騮二人慢慢參觀了整個校園,還特地去看了看父親吳仲裔先生生前開闢的藝芳園。
1984年10月,明德樓的落成典禮,學校特地請來了吳健雄教授。吳健雄為學校題寫了“明德學校”四個大字。這珍貴的墨寶一直激勵明德學校眾師生前進。
“明德”二字是有來源的。吳健雄回憶自己父親吳仲裔先生當年在辦學時説的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以明德作為校名,便是旨在崇德、揚德、培養德才兼備之人。
1988年10月,吳健雄和袁家騮夫婦二人回鄉出席紀念吳仲裔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大會。隨後,吳健雄便設立了紐約吳仲裔獎學金基金會,目的有三,第一,獎勵明德學校的優秀師生。第二,培養師資力量,第三,增添教學設備。
1992年5月,吳健雄出資建造的、專門用來接待外來專家學者的紫藤閣落成了。吳健雄和袁家騮特意回鄉參加落成典禮,還在紫藤閣組東側,拿着鐵鍬共同栽下了兩棵雪松。
這次,他們二人在明德校內待了整整四個晝夜,不斷與校內的師生交流,展開座談討論。雖然吳教授累得連腳都浮腫了,但她一聲不吭,因為她心裏高興。
從70年代到90年代,二十多年來,吳健雄不斷為明德學校捐資捐物,以改善學校教學條件,共計達五百多萬人民幣。
1995年秋天,吳健雄突發高血壓,還引發了輕度中風。但所幸經過醫院的及時搶救後,沒落下什麼後遺症,只是視力出現了點問題。雖然吳健雄常説這是小事,但醫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給吳健雄裝上了心律調整器,讓她在家靜養。
一天晚上,吳健雄和袁家騮二人坐在客廳裏。吳健雄突然若有所思地對袁家騮説:我是個中國人,我將來還是要回去生我養我的故鄉的。
袁家騮望着這個眼前陪伴了自己半個多世紀的愛妻,露出了自己一貫的微笑,也沒有回答。但是吳健雄知道丈夫是支持自己的。他無聲的微笑勝過有聲的回答。袁家騮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吳健雄做的一切,他都會無條件支持。
1997年年初以來,吳健雄的身體狀況一直在不斷轉好,精神也不錯。2月17日是中國春節,那天吳健雄狀態格外的好。袁家騮便特地帶着吳健雄和家人一起去了新澤西州的一家中國菜館吃飯,慶祝節日。吳健雄的好狀態一直持續到2月16日上午11:30。
那天,躺在沙發上正在休息的吳健雄突然覺得頭疼,想讓袁家騮扶他上牀去休息。袁家騮聽到之後立刻趕了過來,但是那時候吳健雄已經陷入昏迷狀態。救護車來了,醫生在車上一刻不停地搶救吳健雄。可還沒等到車開到醫院,吳健雄已經停止了呼吸。
2月22日,吳健雄的追悼會在紐約市曼哈頓區、伐普克康貝爾殯儀館隆重舉行。袁家騮依依不捨地靠在棺前,對躺在裏面的愛妻喃喃細語、吻別。
靈堂內外都站滿了吳健雄的學生和朋友,包括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好多人都紛紛趕來向俞吳健雄的遺體告別。
1998年5月,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精心設計,由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審定、眾多大師級人物參與的吳健雄墓園建成了。
1998年5月30日,86歲高齡的袁家騮捧着吳健雄的骨灰盒,遠涉重洋,將這骨灰盒放入了專門為吳健雄建造的墓園中。巧的是,那天也是吳健雄和袁家騮結婚五十八週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