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韞德,恬淡靜養。靜養是曾國藩修身、養生的重要方法。從很年輕的時候起,曾國藩就養成了靜養的習慣。此後一直到他去世的當天,這一習慣伴隨了他的大半生。
1842年,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幾位弟弟説:“予身體較九弟在京時一樣,總以耳鳴為苦。問之吳竹如,雲只有靜養一法,非藥物所能為力。而應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實養靜?予時時自悔,終未能洗滌自新。” 翰苑英才不是那麼好當的。為了不丟臉,必須努力温習功課,天天學習。各種應酬也很多。這些事情耗費了曾國藩大量的精力,讓本來身體就不怎麼好的他得了耳鳴的疾病。 朋友吳廷棟(號竹如)告訴他,要想治好耳鳴,只有靜養一個辦法。於是,曾國藩開始改變。
除了疾病迫使曾國藩靜養外,他的老師唐鑑特別強調一個“靜”字,也對他立志靜養起到了很大作用。唐鑑對他説:“若不靜,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最是靜字工夫要緊。”一個人做不到心靜,就做不好修身。 曾國藩的靜養之法,主要是靜坐。他為自己制定的日課十二條,第二條就是:“主靜,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小時。” 曾國藩每天靜坐的習慣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的當天。他去世的時候,正是“端坐”着的,也就是在靜坐養神。
很多人在靜養上,做得非常差。事情特別多的時候,千頭萬緒,修身方面總是破戒,無恆,意志不堅,感覺特別不好。明知道睡前如果在牀上讀幾十頁書的話,心裏就會澄淨很多,但也一直沒能堅持下去。心總是浮的,躁的,心態很不好。 相信不少朋友和這狀態差不多。有的朋友沉溺於遊戲,有的沉溺於打牌,也有的是忙於做正事,真正做到閒適坦蕩的,恐怕很少。不妨學學曾國藩,每天給自己的心靈幾十分鐘沉靜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