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歷史上廟號為神宗的皇帝一共只有兩位,宋神宗就是其一。後世很多人認為這個廟號明褒實貶,因為在古代諡法解釋中,神的第一個解釋就是“民無能名曰神”。老百姓不知道説你什麼好,説你好吧,不甘心;説你壞吧,不忍心。既然欲言又止,那就不言自明。這個廟號宋神宗如果地下有知,該是多麼委屈。

知識點
廟號是皇帝專有,諡號是君臣都有。唐朝以前多稱呼皇帝的諡號,唐朝以後諡號越來越長,所以開始以廟號稱呼前代皇帝。廟號分兩種,就是“祖”和“宗”這是來源於最初宗廟祭祀的需要,例如太祖、太宗;後來廟號選擇的大部分則來源於“諡法”,例如仁宗、孝宗。
01
宋神宗趙頊是宋英宗的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史書記載,趙頊相貌不凡,舉止皆與常人不同。而且他天性好學,總是“至日晏忘食”。(只顧埋頭學習,天黑了,連晚飯都忘了吃)一個皇子,刻苦到如此程度還是很少見的。父親宋英宗心疼兒子,常常派人去勸阻他。
趙頊不僅好學,還懂事。他的父親英宗剛剛繼位時,和曹太后的關係十分緊張,甚至常常語出傷人。趙頊身邊的記室參軍韓維對他説:“聖上如今已經失去皇太后的歡心,現在需要潁王您用孝道來彌合二人的關係,否則的話,你們父子二人俱受禍。”趙頊立刻明白,過了一段日子,曹太后對輔臣們説:“皇子近來更加謙恭有禮,這都是你們找的老師調教的好。”要知道,此時的趙頊還不到十六歲,廟堂之上的隱忍、協調、周全,對一個少年殊為不易。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02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駕崩,十九歲的趙頊繼位。不過此時的北宋方方面面並不樂觀。
首先就是缺錢。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1065年)的時候,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因此即位之初,神宗就對大臣文彥博説:當今理財最為急務,養兵備邊,府庫不可不豐。
其次就是缺人。北宋官僚機構臃腫,拿薪水的多,能幹活的少,尤其是基層官吏,問題更加突出。神宗曾毫不諱言他的焦慮:朕每思祖宗百戰得天下,今以一州生靈付一庸人,常痛心疾首。
而老天爺似乎也在考驗着這位少年天子,神宗即位後,天災似乎就沒斷過,南方大雨、北方久旱、京師地震……
不過這一切對於少有大志的神宗來説並不算什麼,他的志向是雪數世之恥”“慨然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
縱橫天下,這是不世之功!眼前的這些困難只能激發他的鬥志,讓他加快變革的步伐。
所以繼位一年後,宋神宗就迫不及待的將仰慕已久的王安石召入京師。如果要為自己的奮鬥尋找一個偶像參照的話,宋神宗的偶像應該是唐太宗。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問過王安石,可不可以效法唐太宗。結果王安石毫不客氣的懟回去:學什麼唐太宗啊?你的目標是要成為堯、舜!宋神宗怦然心動,於是君臣二人就在這一宏偉目標的指引下,迅速拉開變法的大幕!
03
為了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宋神宗竭盡所能。首先是火箭提拔,兩年時間,王安石從江寧知府升為參知政事,然後拜相。接着,設立特別部門“制置三司條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的專門機構,由王安石和知樞密院事陳昇之共同主持。
朝堂內外,凡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一律罷免,為改革掃清障礙!同時,按照王安石的意願,重新為他組建團隊。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有皇帝撐腰,這次變革推進的速度十分迅疾。很快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法相繼問世。然而改革的力度有多大,遇到的反彈就有多強烈。從朝堂重臣到地方要員,反對的奏章像雪片一樣飛來。這些奏章他可以不聽、不看、不理,甚至反應激烈的還可以貶黜,但回到宮中,他還有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要面對。她們聲淚俱下,擔憂變法引發動亂,壞了祖宗基業。兩位太后的哭訴、責備他只能洗耳恭聽。
他扛住了一切壓力,期盼着改革出一個嶄新的北宋,讓天下人都看看他沒有做錯。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他所期盼的改革成果卻一直沒有實現。司馬光甚至上奏章説:“陛下日出視朝,繼以經席入宮之後,省閲天下奏事,夜御燈火,研味經史。然孜孜求治,於今三年,而功業未著者,殆未得其體要故也。”三年啦,看把您辛苦的,結果啥用沒有,純屬瞎折騰!這番話無異於當眾羞辱。
宋神宗沒有想到,改革如此艱難,那些奏章當中的不支持很快表現為執行中的不合作。再加上基層官員的各種心態,這些改革政令從朝堂到地方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更讓他惱火的是,為了支持王安石變法,他不惜得罪天下人,可是作為改革的總設計師,王安石的脾氣越來越大,一言不合就休病假、遞辭呈,每次都要三請四請,好言相勸才繼續出來工作。
而當初“天變不足懼”的豪言也開始在君臣之間動搖。熙寧七年(1074年),全國一直乾旱,饑民流離失所,反對改革的聲勢更加強烈。這些年來,夾在支持與反對、君子和小人的指責和撕吵中,君臣二人也都身心俱疲。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提出辭職,幾個月後,王安石的兒子壯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絕,神宗只好讓王安石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
04
失去了王安石,大家以為改革到此結束。沒想到第二年,趙頊就將年號改為“元豐”,從幕後走到前台,親自主持變法。他以強硬的姿態對北宋的職官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首先對中央機構進行整改,使“台、省、守、監之官實典職事,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因以制祿”。適當合併機構,裁減官員,使官員名實相符,有職有權。
其次,宋神宗統一了全國官員的薪金,原來只領薪金的虛官,改為相應的階,以階級領薪金,以便於對官員的考核和使用。
不過改制後,行政效率沒有提高,比過去還顯得拖沓,神宗有些後悔。但由於冗員和冗散機構的裁撤,節省了兩萬緡的開支,神宗又頗感安心。
人事改革剛剛告一段落,西北邊事又起。對於宋神宗而言,掃平西北一直是他的志向所在,於是在邊將的建議下,神宗修築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30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230人,兵一萬二千三百多人全部陣亡。戰報傳至汴京,神宗臨朝慟哭,臣子莫敢仰視。整整十年的改革沒有消磨掉宋神宗的鬥志,一場戰敗卻讓他徹底垮掉。
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趙頊病倒了,大臣們開始上疏勸他早日立儲。這一道道奏疏就像一道道催命符,預示他生命的大限已到。
回頭看看這些皇子們,趙頊既傷感又焦慮,十四個兒子有八個已經先他而去,如今最大的六皇子才剛剛九歲,他辛苦十八年也無法帶領北宋重現漢唐盛世,這個九歲的小皇子又能將這個國家帶向何方呢?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可惜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同年三月,年僅38歲的神宗趙頊帶着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九歲的兒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
宋神宗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宋史評價他即位後“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勵精圖治,將大有為。”臣子曾勸他愛惜身體,他説:“朕享天下之奉,非喜勞惡逸,誠欲以此勤報之也。
宋人評價他不愛浮名,去華務實,所以終身不受尊號。而這或許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吧,畢竟終其一生,自己大業未竟。只是他的廟號“神宗”像是和他一生的努力開了一個玩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9 字。

轉載請註明: 宋神宗真那麼“神”嗎 來看宋史怎麼評價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