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政權的政治制度,都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歷史的三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範化。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但是,在我國古代王朝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中,不論多英明神武的皇帝,終究是肉體凡胎,沒有無限的精力。所以,皇帝必須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以獲得政治場上的助力。
想要選拔人才,關鍵就在於知人善用。不過,“知人善用”這四個字説起來容易,但是,從“知人”到“善用”之間的跨度太大,沒有幾個皇帝能做到一步到位,在人才的選拔過程中不出任何紕漏的可能性極低。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困擾男性皇帝許久的官員任用問題,竟被皇帝隊伍中的唯一的一個女皇帝給解決了。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武則天上位後,開始實行“試官制”。試官制顧名思義,就是先讓官員在崗位上“實習”,在實際工作中考驗他們的能力。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政策,使統治者有效地邁過了由“知人”到“善用”的門檻。當時的老百姓,若想躋身仕途,可以通過“自薦”和“推薦”的方式入朝為官。所謂“自薦”就是自行去朝廷報道,由朝廷統一進行面試;“推薦”則是由大臣或地方鄉紳舉薦有能力的人才。
不過,通過這兩種方式選拔出的人才,水平很難得到保證,所以,武則天的“試官制”便派上了用場。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長壽元年,武則天召見了一大批通過“自薦”和“推薦”兩種方式脱穎而出的候選官員,將他們安排在相應的崗位上進行試用。根據這些候選官員的面試結果初步制定試用的崗位,能力高的候選官員在鳳閣舍人、給事中的崗位上實習,能力稍差者則在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的崗位上實習。
其實,“試官制”只是武則天人才選拔政策的一部分。武則天在上位之後,推行了《姓氏錄》,貫徹“各以品位為等第”的原則比《氏族志》更加徹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為減少,已將當朝無官職的舊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説明它對舊族的貶抑超過了《氏族志》。它打破了門閥世俗,讓活在底層的寒門學子、有識之士有了步入仕途的機會。
同時,這種方式亦為武則天提供了許多底子乾淨的人才。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武則天實行的另一種人才選拔政策,就是蔭福千百年的科舉制。其實,武則天並不是科舉制的創始人,但是,她卻將科舉制發揚光大。
唐太宗時期,每年朝廷錄用的進士僅有十幾名。武則天上台後,不但豐富了科舉的考試內容,還推出了武舉制度,讓民間的習武之人有了入仕的機會。從錄用人數來看,武則天當政時期總共有一千多名寒門學子通過科舉這種方式躋身仕途,平均每年取進士的人數比唐太宗時期多了一倍。
公元690年,武則天坐在大殿上,親自參與了科舉的選拔工作。在此期間,許多貢生被武則天欽點為進士,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材。由於武則天打破了舊制,所以,當時許多觀念守舊的文人非常不理解武則天制定的官僚制度。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在這一羣人的思維裏,認為在武則天政策下的老百姓做官太過容易,國家難免會陷入混亂。而且在武則天的新政頒佈之初,因為文武百官難以上行下效,所以,在一段時間裏的確出現了官場混亂的情況。
當時有個叫沈全交的酸腐文人寫了一首打油詩,抨擊武則天的弊政:
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杷推侍御史,碗脱校書郎。
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
麪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這首詩的諷刺意味極強,大意是這樣的:當時的新官多得可以用斗量,而他們的能力卻非常值得懷疑,這些全都是因為皇帝閉上了眼睛視而不見導致的。這番話不就是在諷刺當今聖上武則天嗎?令人不解的是,一向殺伐果決的武則天竟對此毫不在意,並沒有處理口出狂言的沈全交。武則天以“但使卿等不濫,何慮天下人語?”給予以沈全交為首的腐儒們有力回應。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武則天之所以會説出這番話,一是因為她想彰顯自己的氣度;二是她開放官僚選拔制度並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一概錄用,而是講究“寬進嚴出”。只不過,一些見識淺薄的讀書人誤解了武則天的政策,所以才會提出質疑甚至批判。
那麼,“寬進嚴出”的具體政策是什麼呢?
就是:未能通過試用期的試官者,若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庸人,將會被革職處理;若是在其位貪贓枉法者,直接誅殺。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是時官爵易得而法綱嚴峻,故人竟為趨進而多陷刑戮。”當時有不少投機分子,想在看似寬鬆的選拔制度中濫竽充數,過一把官癮。不過,這些人都打錯了算盤,在武則天“寬進嚴出”的方針下,魚目混珠的試官者連實習期都熬不過,便被砍了腦袋。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雖説,“寬進嚴出”的選拔政策中夾雜着血腥,但是,經過考驗的無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也正應了那句“真金不怕火煉”。之所以武則天時期能夠出現狄仁傑、魏元忠、姚崇、張柬之等治國大才,武則天舉賢使能的人才政策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資治通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3 字。

轉載請註明: 武則天發明了一種用人制度,千年後的世界都在用,並不是科舉制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