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環境問題迫在眉睫 互聯網能做些什麼?

  前些日子北京霧霾嚴重的時候,我曾經把一些照片給日本人朋友看,企圖把他們嚇尿。

  然而他們一臉平靜的回覆了我兩張照片。

  『這是 70 年代的東京。』他們説。

  『別説是 70 年代這樣,就是我們小時候的九十年代,來到東京,唯一的印象就是天空灰濛濛黑黑的。我和姐姐一直咳嗽得睡不着覺。那就是那個年代的東京。』

  而下圖是這個城市三十年後的樣子。

  東京都以及全日本的大氣環境改善,主要起效果的是在工業排放管制和汽車管制兩個方面。在 50-60 年代,東京頒佈了一系列最初的法律法規,並在其後不斷完善。將光化學污染大大減少了。

  然而像日本這樣環境保護措施發展較早的國家,到現在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比較有效的減排手段都已經實施的差不多很徹底了。在這基礎上,還要實現『2030 年消耗資源要比 2000 年減少 30%』的目標,可以採取的措施已經是越來越少。

  因此,人們開始轉變思維模式,從『減少超額排放』向前更邁進一步,去追求『改善正常排放』。

  要再從正常排放量裏榨出一部分來減少,意味着要改善整個生產,運輸流程甚至整個業種。因此很多企業把目光放在了 IT 等新技術上。其中使用信息通信技術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來解決環境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思路,供大家參考。

  1. 有效控制樓房以及家庭的電力消費,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比如現在很流行的 IoT,你在公司發現家裏沒關空調,用手機 APP 控制一下,空調就遠程關上了。這就是最基本的管理的優化。

  再比如公司裏面放置不同的傳感器,通過網絡可以隨時感知到辦公室温度變化並以此來控制空調系統。避免我們經常遇到的空調過熱或者過冷,或者只在有人的區域開空調,就是能源的有效利用。

  2. 減少無用的物流和業務帶來的浪費,通過改善物流系統或者導航系統來減少排放。

  在這一點上因特網可以做到更多。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東京著名的築地市場。每天早上都會有批發商前來挑選生鮮魚類,再通過重重關卡發往東京各處。一條魚從生產者到飲食店,要經過多次轉手(下圖)。這其中就產生了多餘的運輸和保存。因為關卡過多,所以可以想象運轉不周時還會造成大量浪費。

  而日本一項服務『八面六臂』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家公司向飲食店的店長提供 iPad 的 APP,通過一套精細的數據控制和流通系統,使得餐飲店的店長可以通過 APP 直接從上圖的生產者,產地市場,中央卸賣市場(通過這個網站)下單。生鮮蔬菜魚類可以比之前更快送到,並且數量可以任選。通過對整個市場結構的改善,使運輸過程簡化了很多,也減少了能源的浪費。

  3.通過虛擬空間來減少不必要的運輸,比如電話會議或遠程辦公。

  這個也很好理解。以前需要一次次飛過去開會,現在一個電話會議就解決了。要知道出行,尤其是飛機,也是要消耗能源並且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各種通訊軟件(不用寫信了而是發個消息),業務協作軟件(不需要那麼多打印,在網上就看了)其實都對環境在作出貢獻(想不到吧)。日本最近開始的網上選舉投票也屬於這個範疇。

  4.電子音樂,電子書籍等信息電子化使得紙和CD 等媒介的消費減少,從而削減這些媒介的製造運輸所用的能源。

  這點就不用過多描述了。虛擬物品的複製和傳播比起實物來要簡單許多,也不會造成生產過剩的浪費。

  5.通過因特網可以實現對全民的環保意識普及和信息的傳播。

  主要是指各政府和志願者團體通過因特網發起的活動,以及傳播的信息等等對於大眾的影響。 很多環境保護的行為需要大量民眾的支持和實施,所以這一點其實很重要。

  在環保這個問題上,我感受很深的就是日本民間大眾和企業的自發行動屢見不鮮。

  自動販賣機也會有販賣和節電兩種模式。

  公司裏會時刻有關燈關電源之類的提示,就連廁所裏也會有環保的小漫畫。

  正是因為從小在這種『節省能源是理所應當的義務』的環境裏薰陶長大,日本才得以實現每個家庭垃圾細分化的舉措。

  所以這最後一點,讓大眾去認知和參與,我認為是互聯網最重要的使命。

  以上幾點説的比較抽象,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啓發。

  自從日本朋友給我看過 30 年前的東京,再看到北京的霧霾,我就會想,如果我們能從現在開始改善,那麼有生之年還是可以看到中國籠罩在霧霾之下的土地,如今日之東京一般清澈透通的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0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環境問題迫在眉睫 互聯網能做些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