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近日,教育部對2022年高校招生錄取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招生錄取工作,嚴格規範管理,強化信息公開,確保招生錄取公平公正和平穩有序。教育部強調,各地各校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政策解讀、信息查詢和温馨提示等服務工作。各高校要堅持簡約、節約的原則製作錄取通知書,避免鋪張浪費,認真做好錄取通知書寄遞等工作。(中新社)
一份錄取通知書,承載豐富意涵。其既是高校和新生的“初次接觸”,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印象”。也是大學傳遞“校園文化”絕佳契機,是對外宣傳的形象窗口。被賦予了太多功能使命,錄取通知書於是變得越發沉甸甸。這種“沉甸甸”,既是物理質量層面的,也是心理期望層面的。各個高校比着賽着,決心要把“錄取通知書”玩出花樣、顯出層次,相互看齊、彼此較勁。久而久之,“錄取通知書”也便越來越捲了。
大學錄取通知書,在“精美化”“高級化”的路上,可謂費盡心思。有些大學在錄取通知書上鑲嵌“寶石”“芯片”。有的大學通知書鏤空燙金、“繁星”羅布,還有的大學通知書激光雕刻、立體成型。更有甚者,所謂的“錄取通知書”,索性就是滿滿一個大盒子,林林總總“贈品”無數……關於“錄取通知書”的設計創新、堆料大賽未完待續,誰知道後來者還能玩出什麼新境界。如此這般,美則美矣,只是靡費不菲,難免也會過猶不及。
苗頭成為趨勢,個例成為標配,跟風效仿者一哄而上,註定又是一地雞毛。也許正是有鑑於此,教育部方才及時發聲,專門強調“各高校要堅持簡約、節約的原則製作錄取通知書,避免鋪張浪費”。應該説,這一提醒是極有必要的。各式各樣的“創意錄取通知書”,説到底仍是錢堆出來的,其對於高校經費和預算的過度佔用,加之過程中必然會涉及的招標與第三方採購,都必然是會產生特定“後果”的——毋庸諱言,此類“後果”,未必都是正面的。
事實上,在數據聯網當下,招生錄取、入學報到,都是數字化的。紙質的“錄取通知書”的象徵意義、紀念意義、珍藏意義,越發大於其實用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説,高校寄“錄取通知書”,考生收“錄取通知書”,更像是一場儀式,是對於傳統與慣例的沿襲。誠然,這很重要,可真的重要到足以“不計代價”的程度了嗎?為情懷買單,終究還是得算算費效比才是。
既已錄取,便是一段緣分的開啓。來日方長,實在沒必要在“錄取通知書”上費盡心思、造一時之“驚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