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清光緒年間,各省競相設立銅元局,大量鑄幣發行。江蘇、湖北、廣東等十七省設立了二十多處銅元局。在淮安,有一座清江銅元局。

提起銅元局,老一輩的清江浦人都不會陌生。它坐落在市區漕運東路和交通路的丁字路口,即大運河文化廣場西南。

清江銅元局是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其鑄幣也不冠以省名,而冠以“清江”或“淮”字樣,這在中國近代鑄幣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清江銅元局的興起和漕運息息相關,它是裏運河帶給淮安的又一筆歷史遺產。

日前,淮海晚報記者在淮安市檔案館內看到了數枚當年鑄造的銅元,一段陳年往事浮現眼前。

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江銅元局在清江浦正式設立。

設備和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

老一輩的淮安人應該記得,當時大運河廣場的西南並不像現在有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而是泥土路,且有水塘分佈。清江銅元局就位於當時裏運河北岸的仁義窪,佔地40餘畝。廠裏的機器設備是經上海洋行從外國購買的。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清江銅元局的房舍建造完成,設備安裝就緒,經漕運總督奏準朝廷後開機鑄幣。當月即開機試鑄。第一批銅元上印有“清江銅元局開鑄”的字樣,其背面為飛龍圖,但因正背面均無滿文,違反了大清章法,未獲批准流通,故現今遺世極為罕見。翌年正月,清江銅元局正式開鑄銅幣,日產銅元一百餘萬枚,後日漸增多。

清江銅元局其後所鑄的銅元分兩類:一類是光緒元寶,當制錢十文,正面上方是滿文,中心為“光緒元寶”,左右鑄“清江”二字,背面為蟠龍圖案,按正背面花紋的不同,清江銅元局所造“光緒元寶”的版別多達14種;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另一類是大清銅幣,有當制錢十文和當制錢二十文兩種面值,前者有兩種版式,後者僅有一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當時清廷户部統一頒發“大清銅幣”祖模,電令各銅元局派員領回,依樣仿鑄,此為清江銅元局鑄“大清銅幣”之始。“光緒元寶”和“大清銅幣”在市檔案館中均有收藏。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銅元局印證裏運河昔日繁華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國門被迫打開,外國的銀元隨着鴉片一起強行輸入中國市場,廉價換取生銀,牟取暴利。一時間,中國市場上充斥着外國的銀幣。

據統計,當時流通在國內市場的外國銀元約達十一億枚之多。外幣的泛濫嚴重擾亂了清政府的金融秩序和經濟體系。形勢逼迫下,清政府決定在沿海各省自行設局鑄幣,以抵制“洋錢”。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在廣州設廠鑄幣,起初專鑄銀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又在廣州用機器鑄造銅元,每枚銅元當制錢十文,是為中國鑄造和使用銅元之始。

鑄幣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經清政府户部議復,允准“沿江沿海各省,亦可自行設局,以資週轉。”於是各省紛紛仿效廣東,設局鑄幣,江蘇也先後設立了江寧、蘇州、清江三個銅元局,大量鑄造銅元。

清江銅元局是中國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究其原因,有專家認為,當時的清江浦雖非省會,但駐有與省級行政長官巡撫同級別的漕運總督,清江銅元局也正是漕運總督陸元鼎奏請設立的;原因之二是清江浦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經濟也一度達於鼎盛。

鑄造銅幣不冠省名而冠地名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農曆七月,清江銅元局奉旨裁撤。從開鑄至停鑄,歷時僅一年零七個月。但在這短短的一年零七個月內,共鑄造了十文銅元七億四千零八萬五千餘枚,平均每月產額是4353萬枚有餘,以每年工作300天計算,則日產量是174萬枚左右。

其規模之大,鑄額之多,在當時的銅元局中堪稱首屈一指。當時各銅元局鑄造光緒元寶或是大清銅幣,均加鑄省名一字,如蘇、鄂、川等,唯獨清江銅元局不用省名,冠以“清江”或“淮”字,這在近代銅元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清江銅元局鑄造的“淮”字大清銅幣當制錢二十文,現為銅元收藏的“小十珍”之一。目前僅知有二枚存世,其中一枚由李偉先捐上海博物館收藏,另一枚據傳由美國收藏家懷特所有。

根據現有文獻記載,清江銅元局的設備只有二號印花機一種,此型機器僅能壓印十文銅元大小的硬幣,若壓造二十文銅元,則需要可製造一元銀幣的四號印花機。該幣的來源至今仍是個謎。

來源: 錢幣圈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

請你關注錢和藝術公眾號

ID:ldxq0931

呈請您賞讚在看欣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4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江銅元局:當時唯一設於非省會城市的銅元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