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中説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強烈的抗爭精神和挑戰強權的勇氣,只要一個王朝不能得民心,那麼等待它的結局就必然是覆滅。人民會奮起反抗,親手推翻其腐朽黑暗的統治。
太平天國運動就是清朝末年農民起義軍自發組織起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一場革命。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領導着一支由農民組成的部隊與腐朽黑暗的清政府作着頑強的鬥爭。
01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進入了南京,把其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改名為天京。隨後,東王楊秀清又帶着兩路兵馬,一路北伐直趨燕京,定鼎中原,隨後又一路西征,取下安徽、湖北和湖南,以鞏固天京的上游,為太平天國積蓄國力。
▲洪秀全雕像
與此同時,曾國藩已經在湖南的衡州發展了一幫老農民,組成了湘軍,協助清軍剿滅太平天國的行動。但這支軍隊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因為朝廷撥不了那麼多軍餉,所以即使曾國藩憂心擴軍,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清末湘軍
1854年初,曾國藩又在衡州練成水陸兩師,一共17000人。面對堪稱百萬之師的太平軍,曾國藩手上的五六萬人顯然是蚍蜉撼樹。但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支只有五六萬老農的部隊,把號稱是“百萬雄師”的太平軍打得潰不成軍,最終完全被消滅。
02
説起來,太平軍在擁有百萬人之多的絕對優勢下,還會敗給曾國藩的那五六萬人的原因實在讓人感嘆。歸根究柢,其原因就在“內鬥”兩個字上。第一次內鬥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在這次鬥爭中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等太平天國的主要領袖相繼斃命,太平軍羣龍無首。
▲太平天國起義場景繪畫
1855年1月,翼王石達開攔截了曾國藩領導的湘軍,使得他們“攻克金陵”的計劃徹底失敗。之後,太平軍乘勝追擊,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西征的形勢正是一片大好。1856年4月,石達開又在南昌郊外的樟樹鎮擊潰了周鳳山率領的湘軍陸師,把曾國藩困在了南昌這座孤城之內。
▲石達開雕像
與此同時,胡林翼又被牽制在武昌,湘軍如同一盤散沙被分在兩個孤立的據點上,按説只要太平軍乘勝追擊,就一定能夠活捉曾國藩、胡林翼這兩個湘軍領袖。不料,就在這緊要關頭卻突然發生了“天京事變”。1856年9月,天王洪秀全暗中召回韋昌輝,命其誅殺楊秀清。
▲太平天國忠王府
也正是洪秀全的這一舉動,使得天平軍中人人自危,因此各地的將領們為了活命都不再聽從中央調遣,地盤意識日益加劇,以此保存自己的實力。而石達開的部隊也因此次事變停止了攻擊,太平軍全線撤退,湘軍這才得以留存了下來。
▲曾國藩畫像
後來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也相繼被誅殺,而領導太平天國的首義五大王中,就只有翼王石達開還能夠號令整個太平軍。可洪秀全對於石達開也並不十分信任,而且石達開年輕氣盛更是無法容忍洪秀全對他的百般猜疑。
▲洪秀全故居
於是,26歲的石達開負氣出走,和洪秀全劃清了界線。後來守將林啓榮在九江獨自抵擋胡林翼、李續賓時,石達開也袖手旁觀,坐擁30萬大軍卻仍舊隔岸觀火,導致最後林啓榮敗亡,九江也失陷,這便是第二次內鬥。
03
自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便再無人能夠領兵打仗了,清軍趁勢反攻,繼續圍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這時,洪秀全只能任用少壯派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人,可沒想到帶來了後果更加嚴重的“池州之變”。
▲天王府近照
楊輔清因為自己的哥哥楊秀清被殺,心中積怨已久,便三番五次地挑釁韋昌輝的弟弟韋俊。而陳玉成也直接把長江給封鎖了,斷了韋俊渡江投靠李秀成的路,三方摩擦不斷,後來還交上了火,最終釀成“池州之變”。
韋俊在戰友的憎恨和排擠下無路可走,於是選擇了投降清朝。在安慶保衞戰的關鍵時刻,韋俊還給陳玉成放了黑槍,斷絕了東路糧道,使得陳玉成戰敗,安慶也就此陷落,這便是第三次內鬥。
▲太平天國場景繪畫
1864年7月,猛將李臣典衝破了太平門,部隊一路直逼天京。天京即將陷落,而太平天國的將領李世賢和汪海洋坐擁二十萬大軍,卻一直沒有前來支援,而是轉身去往廣東、福建的交界處,繼續同清軍戰鬥。1865年8月,李世賢一身和尚裝扮,趁夜前行,很快就到了嘉應州汪海洋的大本營,圖謀東山再起。可汪海洋卻為了掌控軍權,趁着月黑風高便出兵突襲李世賢,將其處死了,這便是第四次內鬥。
結語
經過四次內鬥的太平軍早已是湘軍的俎上之魚了,只能任其宰割,很快湘軍就將其徹底消滅了,這場規模空前的革命戰鬥最終也以失敗告終。本來太平天國的發動者都是一羣有識之士,可惜他們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被權利和慾望矇住了雙眼,最終落得個自相殘殺的下場,也着實令人嘆息。
參考資料:
《陳涉世家》《太平天國運動》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