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衞國,出征血灑萬里疆場。今天,舉國同慶之日,我們緬懷千千萬萬的志願軍烈士,我們致敬所有浴血奮戰的英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視頻由新樂檔案館提供
抗美援朝,一段彪炳史冊的戰爭史,一場中國人民永不忘記的偉大勝利。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走出國門為正義而戰,戰爭中湧現出諸多刊心刻骨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星霜屢移,70年後的今天,翻開這段歷史,羲皇聖裏的新樂兒女在這場戰爭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組成,準備立即入朝參戰,抗擊美國侵略者。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與麥克阿瑟會談,計劃於11月3日前佔領全朝鮮,會談後侵朝美軍猛力向北推進,於19日佔領平壤,並繼續向中朝邊界鴨綠江進逼。同時不斷以其空軍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地區,公然將戰火燒向中國。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和炮兵第8師、高射炮兵第1團分別從安東(現丹東)、長甸河口、輯安等處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夜行晝宿,老兵宋學文在接受採訪時説到:到了朝鮮了,天明瞭,碰到朝鮮人民軍了。朝鮮人民軍有些人都會中國話。我們説:“你們過來了,前線怎麼樣?”朝鮮人民軍説:“不行,頂不住,我們把大炮都丟了,美國這16國聯軍過來了,頂不住。”我們説:“咱們中國的部隊過來了”。
志願軍入朝後立刻投身戰鬥,但那時中美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嚴重不對等。在美國第8軍軍長泰勒眼中,入朝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長於數量和勇氣,在戰術方面受過配合地形的良好訓練,但其裝備卻極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早已送入軍事博物館的古董”。
那時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光武器裝備落後,後勤供給也與美國有巨大差距。美軍官兵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內衣、毛衣褲,外套外還有防風雨登山服。戰鬥長筒靴內有兩到三層毛鞋墊。由於志願軍第9兵團是南方部隊,又因為入朝極為倉促,基本上沒有北方入冬的棉衣,這在此後的長津湖戰役中導致了極為可怕的非戰鬥傷亡,人數甚至超過戰傷。其餘志願軍部隊的冬裝也主要是棉衣棉褲,雖然能保暖,但一旦被水浸濕就會板結,失去保暖的效能。在朝鮮戰爭中,由於凍傷導致的傷亡數以萬計,造成了極為慘重的傷亡。
老兵秦慶昌
老兵秦慶昌回憶艱苦的鬥爭環境時説:糧食是從國內運過去的,沒有別的糧食,只有小米。一個人一個糧袋子,灌上小米以後,一綁綁上,在身上一挎,就是吃小米子乾飯。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共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我軍以我之長,擊敵之短,以戰略上後發制人和戰役上的突然性,向敵人發起突然攻擊,並取得最終勝利。
老兵宋學文
老兵宋學文回憶起行軍歷程,一切歷歷在目:“黑夜行軍,美軍飛機扔照明彈,照得那地下呀,一根針也看見了,就照那麼亮。美軍一扔照明彈,我們部隊往公路兩邊一分,都趴在公路邊上隱蔽起來了。”
“敵人一打我們就躲防空洞,你不打了我再打你,你不打了,我們該揍你了。” 馬文義回憶起充滿硝煙的戰場時説
1951年秋天,後來任石家莊紀委書記的曹鶴芳曾在朝鮮戰場上寫過一首詩“夜出伏擊戰,晨歸洞中眠。樹枝搭牀鋪,身下流清泉。彎腰能飲水,醒時履成船。何懼苦與險,志在消狼煙”這首詩形象刻畫了當時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生活與戰鬥場面,並表達了志願軍樂觀的戰爭態度和堅定的戰鬥志向。
“那個時候當幹部的、當連長營長的,一個也不留,都給戰士,一個人一個蘿蔔都不留,都給戰士吃。”老兵張洪鐸講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已經過去70年了,彈指一揮間,硝煙散去,諸多往事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裏變成追憶,但志願軍敢拼、敢打、敢犧牲的精神卻成為後人前進的不竭動力。
(編輯:鮑宇雁 本文據新樂檔案館提供的視頻、文字材料整理編髮)
來源:環球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