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大家都不陌生,但“直播帶人”你聽説過嗎?3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帶領20名畢業生亮相直播間,請畢業生們介紹自己的就業意向。直播間裏的用人單位也誠意滿滿,紛紛拋出“橄欖枝”。“原定5家企業參加在線集體面試,沒想到直播中,有的HR直接給學生髮了意向簽約信息。”王宏舟説。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高校書記、校長的日程表上隨之多了一項任務——訪企拓崗促就業。
一“訪”一“拓”,靠的是走出校門、走到企業的誠意、腳力;敞開校門,顯示出向社會開放辦學的胸懷、眼界。那麼,書記、校長該如何“訪企”,選擇哪些單位“拓崗”?書記、校長“走下去”是否可以起到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的作用,讓畢業生選崗、用人單位選人更加精準匹配?又將如何給今後人才培養與促就業工作開闢新空間?
1.主動對接,精準發掘崗位資源和目標企業
“振通將竭誠為西南科技大學學子搭建實習、實踐和就業平台,同時希望在新的五年合作期間,雙方能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完成智能檢測、智能監測以及大數據安全運用等方面的任務目標,實現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深度對接。”
這一天,四川振通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義祥迎來了“老朋友”——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陳麟帶隊走進公司調研。據悉,作為聯合辦學的董事單位,四川振通與西南科技大學共建“工程材料與結構衝擊振動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成“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設立“振通基金”,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和企業的技術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校企共贏、協同創新。而此次副校長親自到企業,正是四川省教育廳“書記校長聯繫百家企業”活動的一部分。
2021年7月,在貴州省劍河縣專場招聘會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高校畢業生交流招聘信息。劉進銀攝/光明圖片
四川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李浩向記者介紹,從今年2月開始,四川廣泛開展“書記校長聯繫百家企業”活動,要求各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點,聚焦省工業“5+1”、農業“10+3”、服務業“4+6”現代產業體系,主動對接省內有關行業企業,由書記校長帶隊深入企業宣傳介紹學校基本情況、優勢學科、人才培養等情況,推動畢業生就業簽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活動要求每所民辦高職院校、“十三五”以來新設置高校、2021年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校的書記校長聯繫企業不少於100家。
書記、校長“走下去”更能發揮“指揮棒”作用,帶動全校促就業力量“動起來”。河南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這樣向記者介紹該校“訪企拓崗”的部署:學校領導積極參加省級“書記校長訪企日”活動,走訪河南省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和校級領導班子成員主動開展校級訪企活動,強化與國家部委、省市各級政府、行業龍頭企業和相關院所的深度合作;各學院要圍繞學院學科特色與優勢,主動邀請分管校領導,動員專任教師、輔導員等共同參與訪企業活動,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深入開展社會需求調查和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
“這次直播鍛鍊了我的勇氣和臨場應變能力,讓我變得更自信了。”在直播帶崗中,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畢業生江靖獲得了3份求職綠色通道邀請。書記、校長帶崗的“成效”在各地初步顯現——湖北醫藥學院校領導一行來到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麻醉、護理專業多名畢業生當場達成就業意向,簽訂就業協議書;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校領導來到貴安綜保區多家企業,為畢業生“收穫”了首批優質就業崗位百餘個,涉及土木工程、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工商管理、英語、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多個專業。
“書記、校長‘走下去’,深入一線用人單位,一是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人力資源市場對畢業生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狀況,改進和優化人才培養機制;二是可以增加用人單位對學校的瞭解和信任,強化接受該校畢業生的意願。”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戰略人才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王建民分析,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大小取決於企業(用人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類型、強度和規模。“雖然從崗位資源總量來看,這一舉措對可供畢業生選擇的崗位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作用有限,但‘走下去’深入一線有助於獲取信息,溝通協調,發現更多與本校畢業生對口的崗位資源和優質企業(單位)。”
2.適應變化,深度推動“育人”“用才”協同共贏
高校書記、校長“走下去”做什麼?“一要深入一線用人單位,瞭解人力資源市場需求,二要有力度、講效果地推薦自己的畢業生,接受用人單位的選擇。”王建民分析,“走下去”所選擇的企業、用人單位,最好和本校專業對口,或者感覺本校畢業生能夠勝任其工作崗位。
“學校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領域相關學科特色鮮明,食品類學科優勢明顯,火鳳凰農商互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是從事農業大數據、數字農業和農商互聯服務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發展理念與學校學科特色優勢和助推‘人工智能大數據+大食品大營養大健康’的特色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武漢輕工大學校長董仕節表示,此次訪企拓崗“牽手”“火鳳凰”正是瞄準雙方的“接合點”,今後將以聯合籌建“數字農業產業研究院”等為新的起點,探索“產學研”融通創新的有效模式和機制,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更大助力。
2021年9月,在廣西南寧高校畢業生雙選會上,畢業生尋找應聘崗位。喻湘泉攝/光明圖片
記者注意到,《通知》提出,要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深度瞭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認真分析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形勢,共同查找學校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就業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充分吸收用人單位的意見建議,為學校學科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招生計劃安排和就業指導服務提供依據,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當前新聞媒體急缺全媒體複合型人才,既能做傳統媒體的採編播工作,又能做新媒體音視頻策劃、多媒體傳播的複合型人才缺口很大,希望在今後的學生培養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鍛鍊,提升動手動腦能力。”在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的“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線上會議上,與會的多家遼寧省媒體單位為學院培養方案的完善出謀劃策。
要結合媒體專業需求對現有的基礎課、選修課進行調整,專業課教師要打破課程與專業壁壘,理論課教師要與實踐課教師多交流,不能“一個老師只守一門課”;學院可以組織各種競賽活動,鍛鍊新聞、編導和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學院院長安平表示,針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問題,學院在會後將立即研究、制定可行性計劃,調整和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王建民表示,不少高校在專業設置、教學大綱規劃、課程開設和教學方法選擇等各個環節,有滯後於市場需求變化、“閉門造車”“因人設事”“因人設課”等情況。“在評審人才培養方案時,邀請的主要甚至全部是高校專家。專家來評審專家的方案,只會在象牙塔裏‘打轉轉’。高校在人才培養的規劃和實施中,普遍沒有注意充分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信息。‘教非所需’‘學非所用’‘用無所教’的局面有待扭轉。”
對此,王建民建議,書記、校長“走下去”深入用人單位一線現場,應該帶領學校人才培養院系負責人一起去,收集信息,逐條落實,應用到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內容的修訂中。“此外,高校還應更具戰略洞察力,注意識別、預測未來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趨勢,提前佈局人才培養。”
“此次活動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建立校企之間的日常聯繫機制。各高校書記校長要帶頭經常深入聯繫企業,與企業建立日常聯繫、適時走訪工作機制;要建立企業需求台賬,動態化管理;要定期組織聯繫企業聯席會,梳理情況、研究對策;要深化校企合作機制,結合用人單位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法,找準校企合作的契合點,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李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