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觀眾都注意到了,畢竟多次出現的“特寫”鏡頭也是對觀眾的刻意提醒。

因為劇情前期的戰爭主要集中在秦國和趙國之間,可趙國的士兵中卻有很多老人和孩子。


趙國作為當時能讓秦連番苦戰,甚至還吃了不少敗仗的強國,為何軍中士卒是這般狀況?

這是發生在《大秦賦》之前的故事,秦趙兩國都中了韓國“驅虎吞狼”之計。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長平之戰”前,秦趙韓魏楚五國打了一局亂戰


我想很多人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故事都不陌生,但有沒有想過,藺相如在為趙國掙了面子的同時,秦國會作何反應呢?

趙國的“勝利”只不過是書寫在史書上的虛無的勝利,藺相如這般“侮辱”秦國,秦國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於是雙方就象徵性地打了幾仗。


但是,這個時候秦國恰恰又決定伐楚,於是秦昭襄王就派人和趙惠文王商量和談的事宜,地點就選在了“澠池”,就是在這次會晤中,藺相如“脅迫”秦昭襄王,讓其為趙王擊缶,還説什麼“匹夫一怒,血濺五步”,秦國為了伐楚,再次隱忍。

但是,在秦國收拾完楚、韓、魏三國之後,以秦昭襄王受辱為由,出兵伐趙。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趙王求和,和秦昭襄王商量,希望用焦、魏、牛狐三座小城來換取被秦國攻佔的藺、離石和祁三座城池。秦昭襄王認為趙國用來交換的這三座城池雖然不大,但地勢險要,戰略意義較大,於是就同意了趙王的請求。

但誰知道,趙王拿到了藺、離石和祁三座城池之後,拒不履行約定。

秦昭襄王大為惱怒,屢次受辱,新仇舊恨,於是再次出兵伐趙,秦將胡陽率軍數萬,從韓國上黨直撲趙都邯鄲的門户閼與。

這就是著名的“閼與之戰”。

趙國用藺相如解決了兩次危局,雖然每一次都有所損失,但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但這一次是躲不過去了,只能迎敵。

其實《大秦賦》中的那個趙相郭開説得沒錯,趙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能領兵打仗的好將軍。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這一次,趙國派出的是名將趙奢,他也是趙括的父親。


趙奢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指揮,在閼與之地打了一場漂亮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狹路相逢勇者勝”,趙奢率領着趙軍先是示敵以弱,然後進行兩天一夜的千里突襲,最終使得被圍困的閼與得到了解救,正面作戰下秦軍大敗,死傷無數。

也是這一戰,讓趙國軍威大盛,秦國不再輕視這一對手,趙國也成為了秦國東出最大的阻礙。

秦國這一次出軍是從韓國上黨借道而過的,所以秦國認為這個上黨郡對於秦軍攻趙有大用,於是就計劃將其從韓國手中奪下來。

秦國在趙國戰敗之後,立刻進攻了魏國,將魏國打了個措手不及;正當大家觀望的時候,秦軍突襲韓國城池野王,將上黨郡和韓國主體的聯繫一舉切斷。

這時候,韓趙魏三國都看明白了秦軍的目的,就是想要奪取上黨,再次伐趙。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魏國見此自然感覺“高枕無憂”,於是就不再參與;而韓國見到上黨郡是必失之地,就想討好秦國,將上黨郡獻給秦國。

反正秦國下一步是伐趙,討伐“三晉”中的最強者,韓國自然也沒有太多的緊迫感。畢竟上黨郡失與不失,都不是韓國説了算的。

但就是這個時候,韓國出了一個叫做馮亭的人,他成功地設計了一出“驅虎吞狼”的好戲,不僅讓韓國受到的威脅降到了最低,還使得秦趙兩個強國兩敗俱傷。

馮亭在上黨郡的歸屬問題上,做出了極為精彩的謀劃。


韓國絕境反擊,成功算計秦趙兩國


在《大秦賦》中,韓王曾經為了“疲秦弱秦”,想要通過為其修建水渠的方式來消耗其人力國力,無異於飲鴆止渴。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但是,在韓桓惠王的時候,韓國還不是都這般不思進取,他派遣馮亭主理降秦事宜,結果馮亭轉手就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

其實上黨郡的歸屬問題,對秦趙兩國影響都很大,這也是兩國爭奪的焦點。


馮亭認為,即使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秦國最終也不會放過韓國;而如果將上黨郡送給趙國,那麼必然會引起秦趙之間的正面衝突,韓國即使不能從中渾水摸魚,起碼也能禍水東引,使得兩強相爭,不再關注韓國。

於是,馮亭面見趙孝成王,表露了歸降的意願。

趙王也很聰明,他也看出了韓國和馮亭的謀劃,於是召集趙豹、趙勝、趙禹等人商量,是否接收。

平原君趙勝等人認為,秦趙之間已經勢同水火,無論接不接收上黨郡,都必有一戰,所以應該接收。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考慮到秦國武安君白起的威名,趙國也做好了用廉頗拒敵的謀劃。

秦國剛剛被趙奢打得大敗,再攻魏,又攻韓,靡費錢財兵馬無數,好不容易即將取得預計勝果,結果被趙國不費一兵一卒就摘了桃子,這口氣怎麼能忍?

於是,秦軍強攻上黨郡,最終將其奪下。


趙國連忙派廉頗前去救援,誰知還沒到地方,就見到了馮亭敗逃的殘部,知道上黨郡已經失守。

上黨郡雖然已經失守了,但上黨郡的人口還在向趙國境內轉移,於是廉頗等人就駐紮在長平地區,接收流民。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戰國時期的戰爭,爭奪的對象主要就是人口和土地,兩者缺一不可,秦軍自然不會眼睜睜看着上黨郡人口流入趙國,於是就進軍長平,與趙軍作戰,領軍大將是王齕。

公元前260年,秦軍攻佔上黨郡,同年四月就進軍長平與趙軍作戰,兩個月後攻城略地,趙軍敗退。


這是因為廉頗想要接收流民,在正面和秦軍作戰,甚至主動出擊,但顯然不是秦軍對手。

於是,廉頗考慮到秦軍擅長速戰,而一旦戰事進入膠着狀態,往往就會士氣低沉。所以就堅守不出,打防守戰。

廉頗的戰法非常剋制千里奔襲的秦軍,使得王齕求戰不能,幾乎敗局已定。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長平之戰”的失敗,離不開趙國君臣的“神助攻”


趙軍最初打了敗仗,之後又堅守不出,使得趙孝成王誤以為趙國處於劣勢,竟然開始討論,到底應該求和,還是應該去列國遊説“合縱攻秦”。

二選一的舉措,很可惜的是趙國選錯了,趙王派了使者去秦國議和。


趙使到了秦國之後,得到了非常隆重的對待,配合着秦國私下的宣傳,使得各國認為秦國和趙國已經達成了和解,於是就打消了“合縱”的念頭。

秦國趁機放出流言,説廉頗本來就是敗軍之將,不足為慮,秦國真正害怕的是趙括。他的父親趙奢剛剛將秦軍打得大敗,趙括本人更是兵法奇才,遠勝其父趙奢,秦軍極為擔心他擔任主將。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趙王聽到這樣的説法之後,一方面認為廉頗先是接連戰敗,再就堅守不出,實為懼戰;另一方面考慮到趙奢擊敗秦軍的事實,於是決定不再議和了,改換趙奢之子趙括領軍。

趙括接替廉頗的位置之後,認為秦國沒有派遣白起領軍,王齕不是自己的對手,果然一改防守的姿態,整頓軍馬,主動出擊,想要奪回被秦軍攻佔的上黨郡。

結果沒成想,白起已經被秦國秘密派到軍中擔任主將,面對趙括的進攻佯裝敗退,順勢切斷了趙括大軍的後路以及糧道,將其封鎖在長平區域內。

最終,趙軍斷糧一月有餘,軍心大亂,趙括突圍時被亂箭射殺,二十萬大軍被俘之後,被白起坑殺。此戰趙軍損失超過四十萬。

但是,設計了這一場“驅虎吞狼”戲碼的韓國,真的能置身事外嗎?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秦國殲滅趙國主力,雖然損失頗重,但也想趁此大勝之機滅韓亡趙,於是白起兵分三路,王齕取皮牢,司馬梗奪太原,白起親自攻邯鄲。

韓國見到自己這一番舉措要“玩火自焚”,於是緊急和趙國派使者去秦國找范雎幫忙,以白起滅國之功會蓋過范雎,使得范雎顧忌自身地位,最終説服了秦王接受兩國的議和。

因此,白起和范雎之間出現了嫌隙。


“長平之戰”下,趙國主力盡滅,國內多為老人、幼子,趙軍戰力急劇下降,再也無力抵抗秦國的進攻,只能多次參與合縱事謀。

甚至還出現了《大秦賦》中燕國趁着趙國“長平之戰”後的衰弱,起兵伐趙,只不過最終被廉頗陣斬主將粟腹,震懾諸國,這才使得趙國沒有陷入四面圍攻的境地。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而“長平之戰”也對秦國造成了長久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白起和范雎之間將相失和,之後的秦軍屢次攻趙皆損失慘重。


白起因未能乘勝滅趙,對秦王和范雎有所怨念,最終被賜死,一代名將就此落幕。

而如果回顧一下整件事情的發展,真正的核心之處就在於韓國馮亭所採用的“驅虎吞狼”之策,秦趙國力皆大損,身處漩渦中心的韓國卻得以保存了實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5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秦賦》中趙國軍隊為何多老人幼子?韓國曾“戲耍”了秦趙兩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