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民國多大師,不論是哪個領域,都存在獨領風騷的人物。當提及到民國時期的武術界時,人們自然就會想到一個宗師級的人物,那就是霍元甲。霍元甲是通過影視作品被中國人所熟知的,但在歷史上,霍元甲也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他本身的武藝也是得到了當時武林界的認可。
霍元甲之所以能夠收到人的追捧,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霍元甲是出自民間,中國人對於民間有一種很濃厚的情結,所謂的“民間出高手”,更是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尤其是霍元甲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內外交困的艱難時期,外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土大門,華夏疆域淪為了半殖民地,在這種民族危難和屈辱的時候,霍元甲則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讓中國人提起精氣神的存在,因此在影視作品中,霍元甲常常會和諸如日本的空手道高手,或者是歐美的大力士來一場生死較量,而結局往往都是代表着中國功夫的霍元甲獲勝。
真實和演繹的結合,讓霍元甲的民間地位一直是高居不下,但是對於現代社會的中國人來説,我們的國家已經是富強興盛,對於歷史已經不需要再多餘的自吹自擂,在特定的時候,通過一些吹噓和演繹,讓我們能夠保持民族自信心,這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真正的強大起來,就已經不需要靠着這種虛無的歷史發明來作為我們愛國情感的催化劑了。
霍元甲和外國人的比試自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歷史上,霍元甲確實是有過一些明文記載的對抗記錄,並且這種真實的對抗也是頗具傳奇性的,因為他的交手對象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御前侍衞,名字叫做李瑞東。現代人聽到李瑞東這三個字,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在晚清民初的時候,這三個字就是武術界響噹噹的名號。李瑞東從小家境貧寒,因此父母為了能夠讓他有口飽飯吃,就將他送去了當地的一個教習武術的人家做入門子弟。
所謂的入門子弟,並非是我們理解的那樣,是師傅看你骨骼驚奇,關上門來傳授你獨門武功,在傳統社會,兒子做了別人家的入門子弟,那就等於是給別人做奴隸了,髒活累活全都是這些入門子弟做,而其他的子弟,那都是富人家交了學費後過來練武的。李瑞東只能每天做完家務活後,站在院子旁邊,偷偷跟着師傅和其他子弟練習一招半式,但是好在李瑞東遇上了一個好師傅,他見李瑞東很有練武的天賦,便給了李瑞東正式學武的機會。
李瑞東抓到了人生機遇,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先後在六個武林門派中切磋學習,壯年時候便已經是北方武林的牌面人物,也正是因為他的聲名遠播,朝廷便徵召他做了御前侍衞,到了宮廷中的李瑞東,才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他能夠在民間叱吒風雲,卻在和大內侍衞們的切磋中倍感吃力,在這種高手如雲的環境中,李瑞東便撇下自己身上的傲氣,從頭開始精煉武藝。
後來李瑞東上了年紀,按照朝廷制度,已經不適宜再擔任侍衞,於是這個在“化龍池”滾過的民間宗師,再一次以更恐怖的功力返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出宮後的李瑞東,性情比起進宮之前是迥然不同,面對各方的民間高手前來挑戰,李瑞東都是避而不見,婉言謝絕,哪怕是對方譏諷怒罵,他也不為所動,很多人説,李瑞東不出手是為了武術界的發展,已經當時他已經年逾五十,他不願意讓年輕人挫了鋭氣。但是當有人安排他和霍元甲之間對決時,李瑞東卻出乎意料的答應了,霍元甲當時是貴為南方武術界的“宗師”人物,當時也非常高調。
南方從“廣東十虎”到黃飛鴻,再到霍元甲和葉問,層出不窮的明星人物讓南方武術界非常的熠熠生輝,而北方武術則地位頓減,已經有了日薄西山的衰勢。因此李瑞東破天荒的再次出山,為的不是自己,也並非跟霍元甲有仇,他是想振興北方武術界的聲譽,這樣的責任感才促使了南北武術界的一次正面交鋒。根據記載,李瑞東和霍元甲的比試,雖然聲勢浩大,但是過程卻讓人十分失望,李瑞東問霍元甲:什麼樣的功夫最能打?霍元甲回答説:“能擊倒人的功夫”。
李瑞東對霍元甲的回答很贊同,他提出:自己束手不動,讓霍元甲兩招半,如果兩招半內能夠放倒自己,那他就認輸,兩招半後,他李瑞東若還沒倒地,兩個人再正式交手。霍元甲説聲“承讓”,便抬起腳全力向李瑞東攻去,只見厚重沉實的兩腳落在李瑞東身上猶如蜻蜓點水,當霍元甲第三腳踢在半空中時,李瑞東斷喝一聲,拳出腰後,再看霍元甲,已經如同枯葉一般飛落在五米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