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是很多人都不願看到的事情,尤其是在後期戰爭逐漸明朗的時候,國民黨軍的有些高級將領就開始投誠,反水,為的就是減少人們的痛苦,讓黎明的曙光快點到來。
今天曆史漫談君為大家介紹一下三位開國上將,他們曾是蔣介石的大將,槍口曾經對準了我軍,但是後來他們都放下了槍,成為了我黨的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陳明仁、陶峙嶽與董其武。
陳明仁,號子良,1903年出生於湖南洪源鄉,他是黃埔軍校的元老級人物,黃埔軍校一期學員。歷任旅長、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及主席等職務,有“虎將赤子”之稱。
▲陳明仁
陳明仁正如他的名字和字號一樣,他又“明”又“仁”又“良”,最終棄暗投誠,成為了起義將領,帶領他的部隊走向了光明。
陳明仁在戰鬥中非常勇猛,曾經親自擔任敢死隊隊長,手裏拿着槍,腰裏彆着手榴彈,冒着敵人的炮火,勇敢的向前衝。尤其在抗日戰爭中,他表現的非常勇猛。
1926年,在蔣介石、白崇禧與孫傳芳的戰鬥中,蔣介石處於被包圍的被動局面之中。陳明仁不畏艱難,輕裝上陣,指揮部隊緩解了危局,從此被蔣介石另眼相看。
日本投降後,陳明仁被蔣介石派到了上海、南京等地擔任衞戍工作。1944年,陳明仁率部參加了滇西中緬邊境的戰役,此時作為軍長的他給日軍以重創。他打出了民族氣節,打出了豪氣。
在1949年6月,我軍包圍長沙。7月,陳明仁代理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綏靖總司令兼保安司令一職。在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做了一番思想鬥爭之後,8月,陳明仁與程潛等人在湖南長沙宣佈起義。
▲蔣介石與陳明仁
這樣我軍不用一兵一炮,避免了戰爭的發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而這份功勞就是陳明仁的,他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1955年9月,在授軍銜的時候,祖國當然不會忘了他們。陳明仁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獲得一級解放軍勳章。
1974年5月,陳明仁因癌症去世,享年71歲。
陶峙嶽,號岷毓,1892年出生於湖南寧鄉縣。曾經歷任師長、軍長、司令等職務。
▲陶峙嶽
陶峙嶽從小家庭條件好,非常聰明好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覺得棄筆從戎是最好的選擇,先後考入了陸軍第三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同時加入了同盟會。在這段時間,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與同樣有革命理想的人一起參加革命活動。
後來陶峙嶽在與軍閥張敬堯、吳佩孚累中的戰鬥中表現非常勇猛,指揮才能非常出眾,被提拔,受到了蔣介石的青睞。但由於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所以也經常遭到排斥。
在抗日戰爭中,作為軍長的陶峙嶽帶領官兵奮勇殺敵,面對敵人毫不膽怯,頑強抵抗,贏得了“抗日名將”的美譽。
▲陶峙嶽(中)
1949年9月25日,作為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以大局為重,響應了我黨的號召,和平起義。他發佈通電,新疆得到和平解放。
1955年,陶峙嶽被授予上將軍銜,獲得一級解放勳章,1989年12月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
董其武,於1899年出生于山西河津縣的一個貧苦人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董其武小時候特別懂事,幫助父母幹活,孝敬父母。
雖然是窮人家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特別注重孩子之後的發展,所以支持孩子讀書。董其武小時候在條件較好的外婆家生活學習了數年,在大舅辦的私塾裏讀書。他曾寫了兩句話自勉:
“璞玉藏石,何日得逢卞和氏;干將浮土,幾時得遇茂仙翁?”
▲董其武
後來,董其武讀了很多書,並以三個單科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斌業中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被保送進入斌業專門學校。再後來,他棄筆從戎,考入了學兵團,又參加北伐,最後到了傅作義的麾下效力。
董其武在抗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1933年,在北平東的懷柔縣阻擊日軍的戰鬥中,董其武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帶領士兵浴血奮戰15個小時,阻擊了日軍十次的進攻。
1936年,在綏遠展開的紅格爾圖戰役,就是董其武指揮的。他不但打下了一架敵機,而且還粉碎了日軍的指揮部,使得日軍處於無首領的混亂狀態。在忻口作戰中,董其武受傷,簡單包紮後,仍繼續指揮作戰。
當時,毛主席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派南漢宸攜其親筆賀信及繡有“為國禦侮”的錦旗表示慰問。
▲董其武與家人
1949年9月,時任國民黨綏遠省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的董其武,通電宣佈綏遠省和平解放。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1989年3月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90歲。
在國家命運,民族大義面前,蔣介石的三員大將陳明仁、陶峙嶽和董其武,選擇率部起義,棄暗投明,可謂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他們正如傅作義一樣宣佈起義一樣,為祖國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被人民所稱頌。
(文/歷史漫談君 一江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漫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