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始建於明朝。
元朝只是在首都建立起了一座皇城,真正的故宮的整體以及天安門直到永樂年間才開始修建。1417年,朱棣開始召見能工巧匠,計劃修建“承天門”,即天安門的前身。當時的工匠模仿南京的承天門,建造了一座宏大的木牌坊,並在其上懸掛匾額。
承天門就是最初的天安門的原始雛形了。在建成一年後,也就是1421年,在皇帝的命令下,明朝的首都正式遷往北京。1456年,承天門經歷了一場雷擊導致的大火,當時該建築被焚燬,但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關注,承天門也就沒有及時重建。直到1465年,才又有工匠重新領命重建了承天門。這次重建,工匠們把原來的建築加以擴大,形式上也由開始簡單的牌坊,改制成了宮殿的式樣。這也奠定了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天安門的基本形式。
天安門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城正大門,建造於明朝永樂時期(1417年)。開始並不是叫天安門而是叫承天門。有“承天啓運,受命於天”的寓意!承天門在1471年開始建造,於1420年完工!設計師是當時御用建築師蒯祥!
清軍入關之後在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有“受命於天,安邦治國”的意思!在康熙年間也有過兩次大的修繕!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用大炮轟了!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北平光復,同年10月10日北平市政府接收日偽工務總署,重新組建北平市工務局。至1946年末,北平市工務局文物整理工程處曾主持北平文物整修大小工程計有40餘處,也包括了故宮和天安門。
幾經磨難的天安門,在八國聯軍侵犯中國的時候,又一次被炮火轟擊毀壞。這一次,一直到近50年後,它才重新得到修整,再次屹立在世人面前。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而天安門也以全新的面貌一起展現在全世界面前。這座雄偉莊嚴的建築,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還代表着數百年的中國文明,是中國人民心目中不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