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中,實力強大,卻被人忽略的十大將領
從東漢末年羣雄逐鹿,到三國鼎立你徵我伐,湧現出大批能徵貫戰,英勇無敵的優秀的將領。受《三國演義》影響,蜀漢的五虎大將等;曹魏的張遼、典韋、夏侯惇、許褚等;江東有孫策、周瑜、太史慈、甘寧等,這些幾乎男女老少皆知。但有一些將領實力絕對不輸那些人,但卻好似被忽略了,顯得有點冷門。下面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曆史中十大被忽略的將領。
1、皇甫嵩——用兵如神之東漢名將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聲勢浩大,州郡失守,出身將門世家的皇甫嵩奉漢靈帝命討定黃巾之亂,期間與之一同征討的大將朱儁為黃巾將領波才所敗,皇甫嵩只能退守長社小城。在眾寡懸殊,糧草不濟的情況下,皇甫嵩抓住時機,趁大風之夜用火攻大破敵軍。接着與曹操、朱儁收拾黃巾軍殘部,平定黃巾之亂。皇甫嵩鎮壓黃巾之亂威震天下。之後他還平定了涼州王國叛亂。皇甫嵩為人仁愛、盡忠職守,平定黃巾後,身為冀州牧的他奏請免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贍養饑民,深為百姓愛戴。他還體恤士卒,拒絕賄賂,是一位正直的好官。董卓曾經是皇甫嵩部下,對皇甫嵩用兵料事如神既慚愧又忌恨。
2、張郃——善用巧變之魏國名將張郃,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本是袁紹部下。在官渡之戰中無奈投降曹操,曹操曾言:昔伍子胥不肯降使自己身入絕境,哪比得上韓信離楚歸漢呢?曹操與韓信相比,可見他對張郃的非常器重。漢中之戰,黃忠斬殺定軍山守將夏侯淵,劉備卻認為夏侯淵不足為懼,而張郃才是心腹大患。在諸葛亮北伐時,他又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陳壽評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連諸葛亮也忌憚他。可見張郃實力非同一般。
3、龐德——苦澀的悲劇英雄龐德本在馬騰麾下征戰四方,屢立戰功,勇冠三軍,馬騰入京任職後,歸屬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得遇明主。為報知遇之恩,龐德率軍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圍,但眾將卻因其兄龐柔在為蜀漢效力遭到猜疑。龐德為表自己忠義之心,遂力戰關羽,並射中關羽前額。因龐德常騎白馬,被關羽軍稱為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然此等猛將到了曹操麾下還未大展身手,卻壯志難酬,終被關羽水淹七軍後擒殺。
4、黃蓋——名垂赤壁的江東老將黃蓋,字公覆,江東三世老將,能征善戰,有勇有謀,一生戰功無數。在赤壁大戰中向周瑜獻火攻之計,並親自去曹營詐降,率領船隊火燒曹操水軍,顯示出老將的強大的膽量。在平定少數民族叛亂中,黃老將軍也有突出的表現。黃蓋深受吳人愛戴,死後多處建祠紀念。
5、曹仁——臨危方顯英雄本色不要以為曹仁只是靠關係當上低能將軍,在曹氏家族中,曹仁可是戰功赫赫,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仁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功勳卓著。其中在官渡之戰時,袁紹派劉備等人多次到曹操後方進行騷擾,搞曹操憂心重重。這時曹仁挺身而出,率兵一舉擊退劉備等人,才讓曹操能安心地對付袁紹。赤壁之戰後,曹操倉惶地逃回了北方,派曹仁鎮守江陵來抵禦東吳名將周瑜,足見曹操對曹仁的信任和器重。公元219年,曹仁在樊城遭遇了最為艱鉅的一場考驗:面對被擒于禁、殺龐德,勢頭正盛的關羽重兵包圍,又被水淹樊城,曹仁靠堅韌不屈的意志堅守城池,終於撐到了徐晃前來支援,最終擊退關羽。
6、樂進—— 顏值不高之勇將樂進,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樂進可能長得不怎麼樣,“容貌短小”,但他對此並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奮戰殺敵,靠着自己的膽識和勇氣,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從斬袁紹部將淳于瓊,斬袁譚大將嚴敬,大破黃巾,擊退關羽於青泥,到合肥之戰時,他與張遼、李典的合攻孫權,讓孫權損兵折將。這些都能體現出樂進作戰勇猛,讓人歎服。
7、王平—— 目不識丁之儒將王平的文化水平按現在來説就是文盲一個,識字最多不超過10個,但他卻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王平原屬曹操,後降劉備。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與馬謖被派守街亭,才華橫溢的馬謖卻舍水上山,作為副將的王平連連勸告,馬謖卻不聽,導致街亭失守。幸虧王平的疑兵阻止了張郃,否則蜀軍主力會遭受更大的損失。諸葛亮在誅殺了馬謖等人後,王平因表現出色,受到諸葛亮賞識,並令其統領蜀漢特種部隊——無當飛軍。王平雖大字不識幾個,但經常口授,讓人代寫書信,文理頗佳。諸葛亮死後,王平鎮守漢中,是蜀漢後期為數不多的能征慣戰的將領之一,有“東鄧芝、南馬忠、北王平”之稱,史稱平安三侯。
8、徐盛—— 江東防守之強將徐盛在早年抵抗黃祖時以少勝多,後又隨孫權血戰濡須口,顯示了他的英勇和膽略。他還不甘於人下,在孫權稱臣曹魏時,憤而淚流,稱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在劉備大軍壓境時,徐盛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營寨;魏國大將曹休伐吳戰中,徐盛巧妙地採用攻防一體,成功的以少御多。特別是在魏帝曹丕親率大軍進攻建業時,徐盛還獻計“百里疑城”之計,力排眾議,堅持己見,一夜間修築起百里圍欄,讓曹丕感嘆“魏雖有千騎,也無用矣”,“孫權果有人才,東吳還未可圖也”,遂無功而返。
9、丁奉—— 能斷大事之猛將丁奉少年時就是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在周瑜、呂蒙、陸遜麾下多次參加戰鬥,勇冠三軍,屢立戰功。丁奉在東興與魏將諸葛誕作戰中,曾言“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其意是不要以為敵人不來(而放鬆戒備),應該有準備迎戰而勝他,頗得孫子兵法之奧妙。於是,在冰天雪地之中,以裸衣短兵大破魏軍。在政治鬥爭中,丁奉也頗有成就。他用計誅殺權臣孫綝,體現出了他的冷靜、沉着和果斷,是東吳後期少數“計略過人,能斷大事”的將領之一。
10、郭淮——抵禦蜀軍之屏障郭淮是曹魏後期名將,其行事精密、擅於謀劃。原是夏侯淵部下,後來一直留守魏國西部邊境以抵禦蜀軍,成為一道堅固的御蜀屏障,期間多次平定羌胡叛亂。在諸葛亮及姜維北伐曹魏初期,郭淮參與了幾乎所有對蜀戰爭,戰功赫赫,最後被授命總督雍州、涼州軍事,官至車騎將軍,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
1、皇甫嵩——用兵如神之東漢名將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聲勢浩大,州郡失守,出身將門世家的皇甫嵩奉漢靈帝命討定黃巾之亂,期間與之一同征討的大將朱儁為黃巾將領波才所敗,皇甫嵩只能退守長社小城。在眾寡懸殊,糧草不濟的情況下,皇甫嵩抓住時機,趁大風之夜用火攻大破敵軍。接着與曹操、朱儁收拾黃巾軍殘部,平定黃巾之亂。皇甫嵩鎮壓黃巾之亂威震天下。之後他還平定了涼州王國叛亂。皇甫嵩為人仁愛、盡忠職守,平定黃巾後,身為冀州牧的他奏請免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贍養饑民,深為百姓愛戴。他還體恤士卒,拒絕賄賂,是一位正直的好官。董卓曾經是皇甫嵩部下,對皇甫嵩用兵料事如神既慚愧又忌恨。
2、張郃——善用巧變之魏國名將張郃,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本是袁紹部下。在官渡之戰中無奈投降曹操,曹操曾言:昔伍子胥不肯降使自己身入絕境,哪比得上韓信離楚歸漢呢?曹操與韓信相比,可見他對張郃的非常器重。漢中之戰,黃忠斬殺定軍山守將夏侯淵,劉備卻認為夏侯淵不足為懼,而張郃才是心腹大患。在諸葛亮北伐時,他又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陳壽評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連諸葛亮也忌憚他。可見張郃實力非同一般。
3、龐德——苦澀的悲劇英雄龐德本在馬騰麾下征戰四方,屢立戰功,勇冠三軍,馬騰入京任職後,歸屬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得遇明主。為報知遇之恩,龐德率軍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圍,但眾將卻因其兄龐柔在為蜀漢效力遭到猜疑。龐德為表自己忠義之心,遂力戰關羽,並射中關羽前額。因龐德常騎白馬,被關羽軍稱為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然此等猛將到了曹操麾下還未大展身手,卻壯志難酬,終被關羽水淹七軍後擒殺。
4、黃蓋——名垂赤壁的江東老將黃蓋,字公覆,江東三世老將,能征善戰,有勇有謀,一生戰功無數。在赤壁大戰中向周瑜獻火攻之計,並親自去曹營詐降,率領船隊火燒曹操水軍,顯示出老將的強大的膽量。在平定少數民族叛亂中,黃老將軍也有突出的表現。黃蓋深受吳人愛戴,死後多處建祠紀念。
5、曹仁——臨危方顯英雄本色不要以為曹仁只是靠關係當上低能將軍,在曹氏家族中,曹仁可是戰功赫赫,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仁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功勳卓著。其中在官渡之戰時,袁紹派劉備等人多次到曹操後方進行騷擾,搞曹操憂心重重。這時曹仁挺身而出,率兵一舉擊退劉備等人,才讓曹操能安心地對付袁紹。赤壁之戰後,曹操倉惶地逃回了北方,派曹仁鎮守江陵來抵禦東吳名將周瑜,足見曹操對曹仁的信任和器重。公元219年,曹仁在樊城遭遇了最為艱鉅的一場考驗:面對被擒于禁、殺龐德,勢頭正盛的關羽重兵包圍,又被水淹樊城,曹仁靠堅韌不屈的意志堅守城池,終於撐到了徐晃前來支援,最終擊退關羽。
6、樂進—— 顏值不高之勇將樂進,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一。樂進可能長得不怎麼樣,“容貌短小”,但他對此並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奮戰殺敵,靠着自己的膽識和勇氣,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從斬袁紹部將淳于瓊,斬袁譚大將嚴敬,大破黃巾,擊退關羽於青泥,到合肥之戰時,他與張遼、李典的合攻孫權,讓孫權損兵折將。這些都能體現出樂進作戰勇猛,讓人歎服。
7、王平—— 目不識丁之儒將王平的文化水平按現在來説就是文盲一個,識字最多不超過10個,但他卻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王平原屬曹操,後降劉備。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與馬謖被派守街亭,才華橫溢的馬謖卻舍水上山,作為副將的王平連連勸告,馬謖卻不聽,導致街亭失守。幸虧王平的疑兵阻止了張郃,否則蜀軍主力會遭受更大的損失。諸葛亮在誅殺了馬謖等人後,王平因表現出色,受到諸葛亮賞識,並令其統領蜀漢特種部隊——無當飛軍。王平雖大字不識幾個,但經常口授,讓人代寫書信,文理頗佳。諸葛亮死後,王平鎮守漢中,是蜀漢後期為數不多的能征慣戰的將領之一,有“東鄧芝、南馬忠、北王平”之稱,史稱平安三侯。
8、徐盛—— 江東防守之強將徐盛在早年抵抗黃祖時以少勝多,後又隨孫權血戰濡須口,顯示了他的英勇和膽略。他還不甘於人下,在孫權稱臣曹魏時,憤而淚流,稱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在劉備大軍壓境時,徐盛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營寨;魏國大將曹休伐吳戰中,徐盛巧妙地採用攻防一體,成功的以少御多。特別是在魏帝曹丕親率大軍進攻建業時,徐盛還獻計“百里疑城”之計,力排眾議,堅持己見,一夜間修築起百里圍欄,讓曹丕感嘆“魏雖有千騎,也無用矣”,“孫權果有人才,東吳還未可圖也”,遂無功而返。
9、丁奉—— 能斷大事之猛將丁奉少年時就是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在周瑜、呂蒙、陸遜麾下多次參加戰鬥,勇冠三軍,屢立戰功。丁奉在東興與魏將諸葛誕作戰中,曾言“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其意是不要以為敵人不來(而放鬆戒備),應該有準備迎戰而勝他,頗得孫子兵法之奧妙。於是,在冰天雪地之中,以裸衣短兵大破魏軍。在政治鬥爭中,丁奉也頗有成就。他用計誅殺權臣孫綝,體現出了他的冷靜、沉着和果斷,是東吳後期少數“計略過人,能斷大事”的將領之一。
10、郭淮——抵禦蜀軍之屏障郭淮是曹魏後期名將,其行事精密、擅於謀劃。原是夏侯淵部下,後來一直留守魏國西部邊境以抵禦蜀軍,成為一道堅固的御蜀屏障,期間多次平定羌胡叛亂。在諸葛亮及姜維北伐曹魏初期,郭淮參與了幾乎所有對蜀戰爭,戰功赫赫,最後被授命總督雍州、涼州軍事,官至車騎將軍,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