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災該不該背這個黑鍋:明朝亡國的深層原因,至今令全球各國警醒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經典

今天我們來説説大明朝,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大明朝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可惜的是最後還是逃不過歷史潮流,現在一説起來明朝亡國,大家都表示是天災惹的禍,但是據資料顯示,這裏面可是另有乾坤。

據資料記載,在明朝天啓七年時,有個明朝的學者路過河南時,那時明朝還是平穩太平,但是在哪裏卻看見很多荒地,而且還是那些堪稱“膏腴之業”的肥沃土地,竟然清一色都成了荒地。照理説按照當時還是芒種的好時節,學者就問明原因,才知道,這種情況很正常,因為有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荒着的,沒人願意種。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啊。這樣一來,想想就知道明朝能不滅亡嗎?

要知道糧食也是國之根本啊,沒有糧食國家怎麼會強盛呢,這也就是明朝真正滅亡的深層原因吧,“糧食危機”!這也只是其中一個,

第二個就是明朝的糧食去哪裏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是農民出身,所以對糧食很是注重,可以説國家穩定後他就盡全力去抓農業,用了幾十年就把農業提高了,甚至把預備倉都開遍全國,當時的糧食真是多的嚇人,足可以讓明朝什麼也不做就用十幾年。當時的家底很是厚實。

直到萬曆皇帝在位中期,國家竟感覺糧食不夠用了,軍隊,水軍等更是嚴重的缺糧,於是就因糧食爆發了大量的起義,但是士兵飯都吃不飽,怎麼有力量打仗呢,於是惡性循環。在加上當時明朝的內部腐敗,更是雪上加霜了,大家是不是要説備用倉裏的糧食呢,據説最多的儲備倉裏面也只有幾百石,很多都是空的,到了天啓崇禎年間,情況更是惡化,而當時有魚米之鄉的江南因此糧食價格就瘋狂暴漲,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買不起的人不想餓死就只能去搶了,於是國家因糧食亂了。

這也是為何在決定明朝生死存亡的松錦之戰上,他們本可以戰勝清軍,卻因此不得不更改作戰計劃,提前和清軍決戰。因為沒有糧食了,戰爭最重要的糧草都沒有了,還怎麼作戰,所以最後這場本是勝利的戰爭卻被打敗了,也因此導致明朝的最後的滅亡。大家是不是在疑惑那之前的糧食哪裏去了呢?

這就要説到張居正的改革了,熟悉明史的朋友對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想必都不陌生,為了解決明朝政府的財政問題,張居正實行了名為一條鞭法的税制改革,並在幾年後立即收到成效,使國庫的存銀從虧空猛增到400萬兩。

張居正為什麼要推行“一條鞭法”?要知道,張居正已經位居首輔之位,為何放着榮華不要而去推行這樣一項得罪人的改革呢?實際上,並不是張居正沒事找茬,而是那時的大明朝實在是病入膏肓了,再不進行改革真的就要完蛋了。那麼,當時的明朝有多爛,總的來説,主要爛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土地兼併加劇,可以給“預備倉”提供儲糧的“官田”越來越少,第二政府的開支越來越大,國家收取賦税的土地也更少。第三貪污腐敗嚴重。當時的糧食儲存倉嚴重到一個月都難以維持。所以才有了張居正痛下決心的一條鞭法,一邊清丈土地,一邊摺合銀兩徵税,同時用各種手段充實糧食儲備。十年苦心改革,終於又換得大明朝糧滿倉。

可惜的是在他死後這條改革就停止了,但是卻給明朝埋下了大隱患,發達的明朝商品經濟,火熱的城鎮化,給農民提供了更多機會,於是就有很多農民不種地,而是跑進城裏做事了。

於是,就有了歷史上痛心的一幕:原本繁榮昌盛的明王朝,卻在嚴重缺糧的情況下,走向了可悲的滅亡。所以説不要漠視糧食的重要性,這是歷史給我們一個深刻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