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4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二分區第十九團,在政委黃文(1955年大校)率領下,奉命進駐山西盂縣上社鎮以東的張城堡村,準備當晚攻打上社鎮日軍據點。
上社鎮是日軍在盂縣北部地區的一個重要據點,拿下它有助於我軍打開前往五台的通道,因此這一仗意義重大。
按照黃文和劉東紀原定的計劃,上社據點駐有日軍一箇中隊、再加上偽軍也不過300餘人,以一個團來對付他們可謂綽綽有餘。
然而就在戰鬥即將打響、黃文準備下達出擊命令時,敵情卻不斷變化。
偵察參謀領進一位地方幹部前來報告:中社、下社、北會里三據點的敵人,今天下午已全部集中到了社鎮了,一共有500多名日軍,100餘名偽軍,有大炮10多門,敵人的意圖暫未查明。
這個突然出現的新情況,一時讓黃文疑竇叢生:敵人為什麼要集中?集中了又要幹甚?是想趁我十九團立腳未穩,給我軍當頭一擊呢……
黃文與團營幹部們反覆研究,得出一個結論:由於敵人侵佔的正太鐵路被破壞,附近據點的敵人都打擊遭到八路軍各部隊,使上社之敵陷入孤軍無援境地。因此,敵人只有往一起集中兵力。
很明顯,敵人集中是驚慌不定、企圖逃跑的表現。
黃文當機立斷,決定不管敵人如何行動,我軍今晚一定要攻打上社鎮敵據點,決不能讓敵人逃走!
那麼,我軍是強攻上社鎮據點呢?還是把敵人引到工事外消滅呢?
黃文果斷決定:設法把敵人引出來消滅,對我軍更有利。
隨後,他立即進行戰鬥部署,做了兩手準備:命令一營連夜趕到期社鎮以南15公里的神泉村,佔領有利地形,秘密隱蔽;同時命令二營、三營做好戰鬥準備。
當晚10時許,十九團的戰士們冒着大雨出發了,二、三營很快到達了上社鎮的白藏村河邊。
正在這時,偵察排長急匆匆地跑來報告:“敵人已經在上社村北的炮樓底下集中,動向不明,我留下偵察員監視敵人,跑來特向政委報告。”
黃文聽了大喜:“太好了!敵人出了窩,更有利於我軍殲滅它。”
他當即命令兩個連在上社鎮東西兩面進行佯攻,其餘四個連由北而南,立即發起攻擊。通過三面夾攻的辦法,迫使敵人向南逃到興道村河灘,無論如何不能讓敵人返回炮樓。
各營連都作了簡短的動員,便按照命令,分頭行動起來。
然而,當部隊進村後,敵情又出現了變化——除了雷鳴電閃和瓢潑大雨外,卻一點也聽不到敵人的動靜。部隊又悄悄地摸到村北的風坡山下,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
原來敵人向南逃跑了。十九團將士就向南追擊,到了柴莊村發現敵人的腳印忽然又轉向西煙方向了。
黃文分析,敵人肯定是向南經興道村要往盂縣城裏逃跑,因為去西煙一帶的道路狹窄,翻山越嶺,黑夜行軍不好行走。況且西煙鎮的敵人正處在我友軍圍攻中,狡猾的日軍絕不會自討苦吃。
當時由於敵情一下弄不明,想找老鄉查問,但村裏連個人影也沒有。
正在着急之際,偵察參謀跑來報告:“看見不遠村莊的南面河灘裏有燈光,還聽見了馬叫聲……”
原來敵人為了甩掉十九團的追蹤,大部隊從河水裏走過去,只派一小股日軍走向西南,專門踩下腳印,企圖迷惑我軍。
當晚由於傾盆大雨,敵人以為甩掉了我追擊部隊,只逃到興道村就不走了。
黃文命令部隊先在興道村外選擇有利地形把敵人包圍,等天明以後再一舉殲滅。
等十九團到興道村時,雨也停了,天也晴了。偵察員回來報告説:“敵人在興道村停下來了,正在動手拆房燒火做飯!”
興道村的東西兩面都是大山,黃文按照地形,馬上部署戰鬥:把二營的三個連分別佈置在兩側的高山上;三營兩個連堵住興道村北口,一個連作為機動;一營仍在神泉村退敵斷路。
這樣一來,十九團就在興道村的河灘上佈下了一個“口袋陣”。
5日凌晨,各營連均進入事先劃定的戰鬥位置,等待着敵人前來自投羅網。
一直到8點多鐘,敵人才出了村。幾百名日軍排成幾列縱隊,沿着公路慢慢行進。
當敵人後尾離村已有一公里遠時,劉東紀立即讓部隊迅速出擊,隨着他一聲令響,一場惡戰開始了!
二、三營所有的輕重機槍從東西兩邊的山頭射向敵羣,打得敵人潰不成軍。
敵人受到突然攻擊,一時摸不清頭腦,亂作一團,只顧拼命地向道旁的高粱地裏鑽。
我軍集中火力一直猛烈掃射,後來敵人憑藉高粱和田埂的掩護,組織兵力企圖反撲,卻根本無濟於事。
在一營陣地上,槍聲殺聲也混成一片,敵人向盂縣城逃跑途中,被我軍切斷了退路,又有不少日偽軍被擊斃。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拼殺,戰鬥勝利結束了。此戰全殲日偽軍300多人,生俘日軍官兵6人,繳獲迫擊炮5門、山炮6門、輕重機槍20挺、三八步槍300餘支、戰馬14匹,還有很多軍需品。
這一仗的特別之處在於戰鬥即將打響時,敵情不斷變化,結果卻讓人很滿意——這既是百團大戰中一次非常漂亮的殲滅戰,也是山西盂縣八年抗戰中消滅敵軍最多的一次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