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書法欣賞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福神觀記,全名是趙孟頫《杭州福神觀記》,是趙孟頫書寫的一篇碑文。這是一篇敍事型的文章,全篇講的是杭州的福神觀的建造始末。

趙孟頫福神觀記局部

《杭州福神觀記》是元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鄧文原撰寫的,主要是記載了道教魁首張唯一派人在西湖斷橋修建福神觀的事情發展始末。這本是一篇及其平常的文章,但是經過文學大家的潤色之後,使得這篇題材平淡的文章,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

趙孟頫是浙江吳興人,身為一個浙江人,對於家鄉的美景肯定是非常的喜愛,而西湖不僅僅是杭州的代名詞,更是整個浙江的代表。斷橋是西湖的美景之一,趙孟頫信奉的是道教,所以對於道教的文化是非常的推崇的。福神觀是當時的道教領袖派人修建的,其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作為道教的一個忠實的信徒,只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來表達自己對於信奉的宗教的尊重。所以,作為當時的書法大家的趙孟頫為福神觀題寫了碑文,用的就是文學家鄧文原寫的《杭州福神觀記》。

趙孟頫福神觀記書寫於他67歲高齡的時候,趙孟頫總共活了68歲,67歲的趙孟頫雖然也非常的喜愛書法,但由於年齡的原因,是很少題寫碑文了。所以,晚年趙孟頫的墨寶是非常珍貴的。

晚年的趙孟頫,書法更加爐火純青,用筆雄洪深厚,這幅字可是唯一的版本,趙孟頫所寫的《福神觀記》石碑早已不在,所以它的文本,是現存的孤本。

趙孟頫人騎圖

趙孟頫《人騎圖》是他在四十三歲所作的鞍馬題材的作品,這是趙孟頫早期的鞍馬題材的作品。趙孟頫曾經説過:“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殆欲盡去宋人筆墨”,這句話表明了趙孟頫對宋代人物畫改革的決心。

趙孟頫《人騎圖》局部

這張趙孟頫人騎圖縱向寬度是30釐米,橫向長度是100釐米,面積為0.3平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人騎圖》中多用鐵線描及遊絲描繪,整體畫風細勁秀潤,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體現出濃郁的唐代遺風。作者在此圖中表現出對唐人畫法的刻意追求和對古人精華的繼承發揚。趙孟頫還在畫中自提道:“此圖不愧唐人”,表明他對此圖是非常滿意的。

趙孟頫人騎圖上作者的落款為“元貞丙申年作,子昂”,同時畫上還加蓋了兩方大印,分別是“趙氏子昂”“澄懷觀道”。趙孟頫除了本名以外,也給自己取了好多的別名,趙子昂就是他眾多別名之中的一個。《人騎圖》之上還有乾隆所提的古詩一首,並加蓋了大印,整個《人騎圖》之上後半部分都是後代各位大家的印章,光是趙孟頫同時代的就有17方,後世的印章更是有很多,多達200多方。

趙孟頫的鞍馬圖學自畫馬大家李公麟,這幅《人騎圖》更好的吸取了唐代人物畫的精髓,同時也加入了李公麟畫馬的筆韻,再加上趙孟頫對於鞍馬圖的自我理解。

趙孟頫人騎圖真跡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但是後世他的仿品也是比較多的,他的仿品的市場價還是很便宜的,大約在1200塊左右。

趙孟頫書法欣賞

趙孟頫博學多才,他在詩文、書畫和金石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有着“元人書畫之王”的稱號。趙孟頫書法的欣賞,是要結合他的楷書來進行欣賞分析。

趙孟頫書法欣賞

趙孟頫善於書寫各種類型的書法字體,但是以楷、行書著稱於世。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筆法圓熟,創立了“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評價。董其昌作為明代著名書法家,他的一生都是早於已做古人的趙孟頫在比賽,可是一生都沒能超過趙孟頫。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得到的讚譽很高。據傳説,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趙構的書法,中年時候學習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此外,他還臨摹過唐朝著名的石碑和一些名家的書法作品。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

對於趙孟頫的書法的欣賞,是很多人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就算你對書法欣賞一片空白,你也能欣賞到趙孟頫書法之中的美麗之處。他的書法,形意結合,不管你是喜歡書法的形態美,還是筆式的韻律美,都能在趙孟頫的書法之中,找到你想要的。


 

趙孟頫的畫

曾經執掌明代文壇二十年的著名文人王世貞曾經説過:“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裏的松雪就是趙孟頫的別號。這句話是對趙孟頫的畫做了一個客觀的評價,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趙孟頫《調良圖》

對於中國繪畫史的研究,永遠都繞不過的一個人就是趙孟頫。元朝是中國的一個重要過渡時代,這不僅僅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這也是一個文化的過渡階段,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方面。趙孟頫是元初繪畫過渡時期的一大巨擘,也正是他推動繪畫方面的改變,為後世繪畫的改變提供了方向。

趙孟頫最擅長的就是文人畫,這是一種表達文人理想的繪畫形式,文人畫在唐宋時期一直平平無奇,等到元代之後,在趙孟頫的推動之下,文人畫漸漸佔據中國古畫的主流地位。趙孟頫的畫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一是質樸自然,趙孟頫在元初提出的繪畫口號就是“作畫貴有古意”,這裏的古意是指恢復西晉時期的質樸自然之風。北宋之後,繪畫的工藝變得更加複雜,人們對於繪畫的理解就是技藝複雜,超脱自然的畫作就是精品,就像那些只知道堆砌華麗辭藻的文章一樣,看起來非常的漂亮,但是可讀性不強。

二是基礎紮實,生活氣息濃厚,寫實性較強。趙孟頫曾經提倡“雲山為師”,意思是注重基礎和實踐,要多外出寫生,這種技藝手法,在現在的藝術學校之中都被廣泛應用。所以趙孟頫的畫,生活氣息非常的濃厚,非常的貼近生活和自然。

三是書畫結合,趙孟頫曾經提過“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他主張以書法入畫,使得繪畫的文人氣息非常的濃烈,畫作的內在和韻味更加的強烈。

趙孟頫的畫,是一個承上啓下的作品,在他的作品能夠看到前人的精華,也能發現後人的優點。

趙孟頫感興詩

趙孟頫感興詩,全稱是趙孟頫感興詩並序,這並不是趙孟頫所做的詩,是他用行書抄寫的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所做的《感興詩》。而朱熹的《感興詩》又是仿寫初唐陳子昂的《感遇詩》,朱熹只是根據陳子昂的詩改寫的。

趙孟頫感興詩局部

陳子昂的《感遇詩》總共三十八首,都是五言古體,五言古體的最大特色就是樸實無華,但是卻是飽含深意。南北朝時期的詩詞,辭藻華麗,靡靡之音較多,很少有那種寫理想抱負的五言古體詩。

陳子昂,一生際遇坎坷,曾經兩次科舉落第,直到第三次科舉考試,陳子昂才中了進士。做官之後的陳子昂因為性格耿直,而且又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所以屢遭打擊。後來,感嘆人生際遇的陳子昂作《感遇》三十八首,這組詩涵蓋面極廣,都是感嘆實事的詩句,歷史研究價值比較高。

後來,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讀完陳子昂的《感遇詩》之後,有感而發,就模仿其作品,作了二十首詩,合在一起叫做《感興》,也被稱為《齋居感興二十首》,朱熹自己還為這組詩寫了一個簡短的序,説明做這組詩的原因,以及這組詩所要表達的東西。

趙孟頫的人生際遇其實和陳子昂的差不多,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趙孟頫的生活沒有陳子昂那麼的悽慘。而《感遇詩》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詞,朱熹又是南宋著名的文人領袖,他的理學影響了好幾代人。所以趙孟頫才會去書寫《感興詩》。

趙孟頫感興詩,用的是行書,而趙孟頫的行書有的人説是和王羲之不相上下,那行雲流水之感,讓人歎為觀止。

元趙孟頫浴馬圖

元趙孟頫《浴馬圖》是一幅描寫唐代馬官給馬洗澡的鞍馬畫作,趙孟頫比較推崇唐代人物畫和鞍馬畫,所以他的人物畫和鞍馬畫的主角都是唐朝的人物。趙孟頫的鞍馬圖,注重寫實,有着濃郁的生活色彩,對於人物神態的刻畫也非常的到位。

趙孟頫《浴馬圖》局部

元趙孟頫《浴馬圖》縱向寬為28.1釐米,橫向長為155.5釐米,總面積為0.43平米,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趙孟頫鞍馬圖的代表之作,代表了趙孟頫鞍馬畫中的典型風貌,是件形神兼備,風格高雅的藝術精品。另外這幅《浴馬圖》只趙孟頫在觀看前人相同類型的作品,自己揣摩而來,因為他不是生活在唐朝,所以不太瞭解唐朝人們的穿着習慣。趙孟頫在觀看了大量的同類型的浴馬圖之後,做了改進加工,有了比之前人更加出色的作品流傳了下來。

元趙孟頫《浴馬圖》畫的是溪水一灣,有着清澈透明的溪水,旁邊栽種着梧桐垂柳,溪水兩側綠蔭成趣,岸邊有着駿馬數匹,馬官九人。畫中的馬匹姿態各異,神態生動,有的立於水中,有的飲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鳴,有的卧立顧盼。旁邊的馬倌們牽馬臨溪,或衝浴馬身,或於岸邊小憩,一片祥和安寧的場景。

《浴馬圖》共有三個部分,分別為入池、洗浴、出池,唐人對於馬匹是非常的重視,馬匹在他們的生活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官署對於馬匹的養殖和看護是非常的重視的。這幅圖通過很多的細節描繪,不但體現了趙孟頫的高超技藝,同時也表現出現唐人對馬匹的愛護。

元趙孟頫《浴馬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後世仿品還是比較多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