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重教育,跟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如今家長們更傾向於鼓勵誇獎式教育。就連樓下奶奶對小孫子學走路都成了這種強調“慢慢抬,好,寶寶真棒,走得真好!”“會自己吃飯了呀,真乖,好樣的!”回老家,看到對面樓的一位姥姥帶外孫女,三句話裏恨不能塞五個“真棒”。可見,所謂的“鼓勵式”教育已經蔚然成風。
不過,常誇孩子就是鼓勵教育嗎?如果方法不對,當心將孩子誇出來顆玻璃心。
過分表揚:削弱孩子內驅力
不當的鼓勵式教育,表現之一就是過分表揚。具體體現在,孩子無論做了什麼事都會受到表揚,哪怕是本來就在他能力範圍之內的事。
舉個例子,孩子一歲多時學吃飯,終於有一天飯不灑了,筷子也拿得很順手,得到了家長的表揚,這是及時表揚。但在此後的半年一年裏,每次他吃成這樣都會被表揚“吃得好”,那就是過分表揚了。
過分表揚的壞處是,會削弱孩子內驅力。內驅力是指孩子做事的自覺性。當孩子做一件事時,家長總在身邊圍着表揚,或者針對稀鬆平常的事進行表揚,慢慢地,孩子就將注意力放在家長的表揚上了。最後表現為,聽到表揚他才做,一旦聽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建議甚至是批評,他就甩手不幹了,玻璃心由此而生。
空洞表揚:讓孩子慢慢變脆弱
“你真棒”“真聰明”“好樣的”這些只是簡單描述,從來不針對具體事務的表揚,是空洞表揚。這樣的表揚孩子聽得時間長了,心理會慢慢變脆弱。
比如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他會認為自己事情做得好是因為自己聰明,一旦哪天有哪件事他搞不定,他就會認為這是他自己“不聰明”,從而變得泄氣。慢慢地,為了不再出錯,給別人造成自己“不聰明”的印象,他做事時會事先掂量,只挑簡單容易的做,因為這樣比較保險,能保住自己“聰明”的頭銜。遇到難事,這樣的孩子一來不願意嘗試,二來如果嘗試失敗,就會表現得難以接受,甚至情緒崩潰,變得脆弱不堪。
事實上,孩子正是在一步步的試錯過程中成長的。一個孩子若因常常被表揚,變得不敢試錯,這樣的表揚無疑是錯誤的。
怎樣才是正確的鼓勵教育?
表揚孩子時,語氣平淡不誇張,用描述性的語言肯定他的進步和努力,而不是隻強調他“真聰明”“真棒”。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表揚是否到位,用個簡單的原則即可——過於簡短的表揚不是好表揚。好的表揚不會只誇結果,更重視描述孩子過程中的努力。
比如孩子讓你評價他的字寫得怎麼樣。“很好”就太空洞,“我看你這一橫寫得很直,而且也知道注意不出格了,有進步”,這就是個具體的、恰當的表揚。
你平時是怎麼誇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