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這扇門並不寬,請不要把它關上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文/老C

1、

被網絡和媒體曝光的高考頂替事件,讓許許多多的國人義憤填膺。

為什麼大家對高考舞弊如此深惡痛絕,引起如此大的輿論浪潮。因為,高考對中國人來説,並不只是一場考試。

高考是充斥着各種不公平的社會中,相對比較公平的一個階層流動渠道。不論家庭出身,以分數排序論英雄。高考寄託着很多貧困家庭跨越階層的希望。

對很多家庭來説,高考是黑暗中的一扇門,半開着,從門後透出一線光明。

這個渠道如果被權力或金錢壟斷,對大家心理的打擊將會是巨大的。

對頂替事件,應該嚴查到底,殺雞儆猴。

2、

去年,曾經寫了兩篇關於教育的文章,為高考和應試教育唱了唱讚歌。有朋友找我辯論,説應試教育禍國殃民,怎麼能為這個唱讚歌呢。朋友舉了很多應試教育的弊端:考試大綱僵化狹窄、語文作文如同八股、題海戰術虛度人生、家長孩子疲於奔命。孩子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都被應試教育消磨摧毀。

我的回答是,你説的都對,

但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最主要的通道。

對一個大城市的中產以上的家庭,確實培養興趣和創造力的、德智體美勞全民發展的素質教育更適合他們的孩子,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但別忘了,中國還有6億月均收入1000元的人,對他們來説,大城市人心目中的那些素質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水中花鏡中月。

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的通道,是一個選拔體系。

儘可能的公平,減少家庭出身對選拔的影響,是教育體系設計中必須要堅持的原則。

考試範圍明確狹窄的應試教育,很顯然比素質教育更公平。

3、

中國的高考和教育制度,起源就是科舉。

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清,變成了八股文。很多古文今文對八股文都是冷嘲熱諷。

科考考生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除了會寫八股,對實務一無所知。

為什麼科舉制度,最後會演化為八股文,其實本質上還是對公平的需求。八股文的出題範圍極窄:主考的四書5萬多字,五經不全考,只需要選考一經,加幾萬字。八股文一共考試範圍就十萬字不到。再加個朱子的四書集註做參考書,一共二三十萬字就是考試全部範圍。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就是反覆學這二三十萬字。

古代書籍價格不便宜,考試範圍越小,對一般人家的學習成本就越低。

八股第二點是標準化,

一個是文體的標準化

,有經驗考官看完破題承題頭幾句話基本就知道水平如何了。標準化問題加快了考官判卷速度,也是不同人判卷標準趨於統一。

二是觀點的標準化

。八股文看似是議論文,但答卷是代聖人作文,是在聖人的文章中尋找合適的觀點寫成文,不需要自己的觀點。

這讓沒有什麼見識的普通人也可以和官宦子弟在同一個標準上競爭

,反正觀點都是從那十萬字中來的。同時也減少了考生和判卷人觀點不一致產生的風險。

八股文考試,通過縮小考試範圍,標準化考試。儘可能降低家庭出身對考試的影響。八股基本上就靠兩點,第一點是否聰明,記憶力好;第二點是否刻苦努力。

科舉制度,第一次讓中下層的人們,在暴力之外有一個可以跨越階層的通道。

即使貧困階層,幾個家庭一起合力,也有可能供養出一個讀書人逆襲。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罕見。

關於科舉和高考這個話題,可以參見前文

《為了保持社會的階層流動,我們需要高考,也需要應試教育》

4、

2017年的全國卷的高考作文題,引發了一些爭議。題目如下: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高鐵確實很多農村學子,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體會。好在這道題是很多關鍵詞中選擇兩三個,農村學子可以選擇其他。如果高考作文以單一的共享單車為題目,那確實非常不妥。

大學畢業找工作時,有一道面試題是一家波音747裏面能裝下多少個高爾夫球。我相信,中國大學畢業生中,還是有不少從來沒坐過飛機。沒見過高爾夫球是啥樣的估計更多。

嚴格遵循考試大綱,看上去出題範圍狹窄,不與時俱進的高考,卻能給學生更多公平。

美國那種靠學生簡歷、介紹父母家庭背景、名人推薦信、學生Essay錄取的方式,看似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卻是刻在骨子裏的不公平。

5、

替考這個問題只是山東嗎?我相信並不是,應該是個全國性的問題。

為什麼是頂替不是作弊?因為高考考試本身組織還是不錯的。這麼多年,沒聽説出過嚴重的泄題事件。

成績很難做假,考試作弊也有難度。所以就在錄取上做文章,靠頂替。還有的鑽考場監考的空子,搞代考。

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靠技術手段。制度總有漏洞,而技術可以縮小漏洞。技術手段、檔案電子化、大數據,都可以縮小漏洞。

基層關係網絡直接的勾兑和利益交換,有時候真的可以一手遮天。

通過技術,集中收集處理信息,用大數據識別發現問題,多少能增加這些不法之徒的成本和風險。

高中,高考,錄取這三個環節收集比對生物特徵,比如指紋,比如刷臉。數據統一保存,技術分析可疑數據,長期留存證據。這些應該很大程度上解決頂替和代考的問題。

6、

大城市的中產以上的人羣也許會問,那我們的孩子怎麼辦?難道就只能接受僵化洗腦無用的應試教育嗎? 我們想要素質教育呀。為啥不考慮我們的想法?

沒辦法,高考這個制度設計,就得優先考慮條件比較差的人羣。

因為,這些大城市中產以上家庭的孩子,他們本來就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也有更多選擇。

如果實在無法適應應試教育,還可以上國際學校,還可以出國讀大學。現在大城市中產以上家庭,供一個孩子出國讀大學,節衣縮食一下還是可以的。

他們本來就有更多選擇。

對中上層家庭的孩子,一個名校大學文憑,是他們豐富多彩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成果。

對更上層家庭的孩子,一個名校大學文憑,也許只是他們五彩爭勝,流漫陸離人生中的一個點綴。有沒有這個文憑,其實沒啥區別。

但對中下層家庭的那些孩子,高考和大學文憑,是他們跨越階層的唯一希望,是黑暗中那唯一的一束光。

政策應該更偏向誰,不言而喻。

有句老話,高考是獨木橋。四十年前,對中下層家庭的孩子,高考真的是獨木橋。

現在,經濟更多樣,人生選擇更多,跨越階層有更多的路徑。但教育和高考仍然是最寬的那條。

老實説,現在的農村孩子,想考出高分,比三四十年前,已經難了許多。

高考這扇門,開的並不大,請不要把他關上。

7、

我一直認為,我們國家的大部分問題,並不在頂層設計,而在基層執行。

基層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絡,有時候真的可以一手遮天。雲南的孫小果案件,並沒有所謂的通天關係,就是基層關係網之間的勾兑和利益交換,就完成了一個完全不可思議的無法無天的任務。

很多政策,初衷是好的,執行就走樣了。山東的另一個熱點話題,”合村並居“,也是一個明顯的執行走樣。

互聯網打破了信息的層級架構,讓信息的傳遞更高效。從某種意義上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

我反對每一個個案都”定體問“。但我同時認為,互聯網輿情浪潮在暴露個案問題上是有巨大的價值的。讓那些企圖一手遮天的人知道,即使很多年過去,他們也有遮不住的時候。

定體問,把責任推給體制,説法不責眾,反而讓這些惡人有了逃脱懲罰的藉口。

互聯網輿情,讓一些被掩蓋的問題無法掩蓋。就算不是每一件個案都能得到正義,也至少能讓妄想一手遮天的人提心吊膽。讓這些膽大妄為的人們,在行事上,多少會多一些顧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