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與人比較,經常由衷讚賞孩子,是提升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基礎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要如何增加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肯定感呢?方法是從小讓孩子大量累積‘有志者事竟成’的經驗,儘管放手去做就對了。以日常生活為例。大人要求孩子幫忙做菜,孩子可能會搞砸,或會受一點皮肉傷,也可能會浪費一些食材,儘管如此,還是要給孩子幫忙做菜的機會。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大人要為他們鼓掌;孩子沒做好,大人也要肯定他們勇於嘗試的精神。

究竟什麼是‘自我肯定感’呢?筆者個人的解讀是由衷感到‘自己存在在這世界上真好’。只要孩子達到‘感恩自我存在’的境界,我認為父母的教育就已經成功了。

小孩絕不會認為自己是不幸的,無論出身如何貧困的家庭、受到父母多麼慘無人道的虐待,他們都會以為自己家本該就是這樣。因為他們還不懂得與其他家庭比較,也沒有所謂‘平均標準’的概念,所以即便大人對他們疏於照顧、言語惡毒、不幫他們洗澡、對他們不聞不問,也不知道可以憎恨自己的父母。

不但如此,越是受到殘忍虐待的孩子,越不懂得逃離父母的魔掌。他們深信,‘因為我是壞孩子,爸媽才會這樣對我。我該怎麼做,才會讓他們喜歡我呢?’對於身邊發生的任何不幸,他們也會自動背黑鍋,認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例如,他們會認為:‘爸爸會打媽媽,是因為我對媽媽不夠好的緣故,媽媽會哭都是我害的。’

孩子本性純真無邪,甚至連日子貧苦難過、遭受無情虐待都不自知。一直要到小學高年級以後,才會發展出客觀分辨能力,那時他們才懂得和別人比較,並且對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產生深刻感受。可想而知,孩子會失去天生的自我肯定感,大人必須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別老是責罵孩子,要想辦法多稱讚他們

那麼,要如何增加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肯定感呢?方法是從小讓孩子大量累積‘有志者事竟成’的經驗,儘管放手去做就對了。無論是體育活動、學習、彈鋼琴、練書法、學畫畫,不必計較成果,也不必強求貫徹始終。再怎麼説,都沒必要刻意讓孩子從小體驗挫折的滋味。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小成功體驗,也要讚賞孩子‘真厲害’、‘做得好’。

而既然要讚賞,就要讚賞得慷慨大方、毫無保留。在孩提時代累積大量成功體驗的人,會變得很強大。對孩子來説,擁有‘只要自己願意做就可以辦到’、‘我最喜歡自己’的自我肯定感,就是他們的‘超能力’。

‘老是稱讚孩子,不怕他們會得意忘形、不知自己的斤兩嗎?’

我好像已經看到有人在皺眉頭了。請爸媽別多心,儘管不吝稱讚,卯起來稱讚就對了。

讓我來説説自己看到的、為日常的各種難題而苦惱的孩子們吧!這些孩子即便還沒被冠上‘發展障礙’的疾病,但是因為神經纖細敏感、個性強烈,總是遭人誤解。他們不只是受到老師、父母惡言相向,甚至連不認識的大人也來湊一角,指着他們的鼻子訓話,讓他們覺得‘自己遠遠比不上同學’、‘自己是個與周遭格格不入的異類’。

對這些孩子的父母,筆者必定拜託他們:‘別老是責罵孩子,要想辦法多稱讚他們。’只要把平日慣用的‘負面表述’置換成‘正面表述’,就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正面表述’對所有的孩子都好用,學校也正在逐漸採取這種教導模式。比方説:

‘別在走廊奔跑。危險,不準追逐!’→‘走廊要慢慢走。’

‘吵死了,別説話!’→‘中氣十足真有精神。現在可以先安靜下來嗎?’

‘字這麼醜,別人看得懂才怪!’→‘一筆一畫慢慢寫就好。’

‘別再忘東忘西了!’→‘檢查一下隨身物品,是否都帶齊了呢?’

把負面表述改為正面表述,聽在耳裏是不是舒服多了呢?為了避免臨時要用的時候忽然詞窮,事先把經常可能用到的對話整理表列出來,也是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