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中學教師,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工作,先在農村初中任教十多年,後在縣城一所重點高中至今,有二十多年的從教經歷。我談的都是事實,夾雜着一些感觸。
01
教師只會照本宣科
把需要考試的內容教給學生,與考試無關的內容千萬不能教,否則就是不務正業,還可能受到投訴。教師們只瞭解本學科知識,對於其它學科幾乎是“隔山如隔山”,他們僅懂得課本知識,而且語文教師不會寫作。
缺乏全面的知識修養,沒有人文內涵,這是中學教師的通病。而且,我所瞭解的一些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文化程度之低,讓人咋舌,簡直可以稱得上“半文盲”。
什麼是名師、好老師?家長在擇校、擇班的時候,一般都要問,哪個老師教得好?現在所謂的“好老師”這個價值取向,一般是指組織管理能力強,責任心比較強的人,他們比較“狠”,滴水不漏,會做“思想工作”,人際關係較好。
因此會管人,把班級管得像鐵桶,比較恐怖的教師,才會考出好成績,至於科學人文素養、學科素養,一般不在考慮之列;另一類,會猜題壓寶的老師,掌握考試動向的教師,也比較受歡迎。
02
思想教育落後
説到“思想工作”,一般是恩威並用,並不是什麼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比如説“你考不好,怎麼對得起家長”,“你家裏經濟條件不好,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都像你這樣不守紀律,我們班的成績能上去嗎?”當然也要會懲罰學生,讓他們罰站,背不過課文的在走廊裏站着。
以前老師們體罰,曾經有一個教師用一張板子打手背,好玩的是板子上寫着“落後就要捱打”幾個字。現在體罰容易被舉報,舉報渠道很多,老師們可能因此被懲罰。因此體罰現象已經不多見。但既要管好班級,又不能用極端措施,老師們比較難,經常唉嘆“學生不好管!”
03
沒有工作熱情
前一兩年,在我們學校裏一個潛規則,男52女50就能內退,所以一到年齡,他們比兔子跑得還快,回家頤養天年去了,説不定還可以找個第二職業掙點錢。中學教師,一般只要晉上副高級就到頭了,就萬事大吉了,這些人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幹後勤,不願意上課。
説白了,我所瞭解教師,沒有一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為了學生考個好成績,也拼命工作,也就是拼命給學生增加負擔,並不提高學生素質,為的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一是學校的壓力,清規戒律很多,學生的成績不高,就批你,少發給錢,沒面子;二是為了晉職稱,職稱與待遇是掛鈎的,為了餬口,為了生計。中國教師幾乎沒有什麼理想信念!更沒有一個稱得上是教育家的。
04
事事定規則
我們的學校把學生當機器,事事講究“整齊劃一”,讓學生跟軍隊一樣守紀守時,制訂了極為苛刻的“學生守則”“校規校紀”,對學生的作息嚴格控制,讓學生無比聽話,無比馴服。
吃飯睡覺等都有規範,如果午休、晚休不到,可能要受到“勸其退學”的待遇,雖然學校一般不會開除學生,但領回家讓家長教育,這是慣用的。學生喊着號子、邁着整齊的步伐跑操,像軍隊一樣。
這種表面上的整齊,其實是對學生個性與人身自由的極大漠視,這種規範可能要與法律衝突。
05
最重要的工作是迎接上級檢查
為了讓上級滿意,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督導,還有其它部門的檢查,如文明單位、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工會工作檢查等。這為了迎查,領導班子開會研究,副校長掛帥,制訂周密的方案,教學工作可以讓路,學生停課讓打掃衞生,可以大把地扔錢,要填寫大量的文字材料,擺上高檔水果給領導吃,大量的精力與經費花在“迎查”上。
“培訓”學生,好讓學生幫着圓謊,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可以作假。教師們一面要求學生講真話,做正直的人,一面教學生撒謊。老師和學生都要有多重人格!這樣培養的學生除了利己主義,還可能人格分裂。
前幾年學校參加規範化檢查,因為被評上“省規範化學校”,可以提高學費,還可以提高中高級職稱人員的比例,為了這個傾向的政策性,許多學校趨之若鶩。為了這個檢查,學校調用一批人員來造文字材料,準備各項內容,買了大量的平時根本不用的器材,建設了平時不用的“功能教室”,如勞技教室、舞蹈室、美術器材室、地理教室等。
僅檔案就造了七百盒,用了數百斤紙張,不知累癱了多少次打印機,為了這此檢查,據説花了數百萬元。但省裏的檢查團根本沒有來,不知什麼原因也通過了。
06
教師們的壓力大
如果哪個老師的成績差了,都會被級部主任批評的,甚至被校長點名。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比較生疏的,只要上課不打鬧就行了。每個班有總有一批學生,他們是受到父母的壓力來上學的,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混天熬日頭比認真學習的更難受,他們在後邊睡覺還差些,怕得説話、打鬧,影響班級,任課教師管不了,就要交給班主任處理。弄不好,就要打電話找家長,“孩子哭,抱給娘”。
讓學生規規矩矩地讀他們的書,做他們的題,不必心靈的溝通,師生的關係已經異化為牧羊人與羊羣的關係。學生桌上永遠有做不完的題,有各類輔導資料,還要印大量的“卷子”,“卷子”就是把找到的題目挖天窗剪下來,貼到紙上印製而成。
每科每天都發幾張這樣的試卷,學生桌上摞得老高,再加上各種教材與教輔書,幾乎可以把學生的頭埋起來。他們的髮型,服飾更都有嚴格的限制,可能被強制理髮。那些敢於説搖頭説“不”的學生,會遭到老師的白眼、指責,甚至體罰。
只有良好的考試成績才是通行證,只有清華北大生讓能讓學校光耀門楣。
除了升學率是真的,其餘的都可以是假的。
有人説:中國的基礎教育 美國的高等教育,是最完美的結合;還有人説,西方國家也來學習中國基礎教育的經驗。這簡直是痴人説夢!中國的中學教育幾乎泯滅人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高考仍然是指揮棒,儼然是個統帥。
除了升學率是真的,其餘的都可以是假的。許多學校製造了很多噱頭,比如“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孝德教育”“挫折教育”,這些都是為了宣傳之用,你可千萬不要相信;還有什麼“選課走班”“導師制”等“改革”,都是做給別人看的;除了學生的成績,別的沒人會關注。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升學服務的,美其名曰:為了學生的前途。學校裏的擺設很多,比如説圖書館、閲覽室,據説有藏書十萬冊,但不向學生開放,再説學生也沒有時間看課外書。
07
活動只是為了粉飾
幾乎教學的每一個題目,每一項管理都是為了升學而設,偏離了升學的東西會大逆不道。
偶爾搞點活動,比如書畫比賽、歌詠比賽等,不過是為了粉飾,只是安排少數“精英”學生,大多數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只能充當“看客”,這些活動的程序和內容都是校方規定好的,學生更像些牽線木偶,沒有任何自由發揮的餘地。
校長給學生講話,其內容都是高調,沒有共鳴,也沒有共識,也沒有對話。
08
無所不在的歧視
教師的課堂提問或輔導瞄準得兩類學生,一類是“尖子生”,可能能考上名校的學生,因為他們是學校和教師的臉面;另一類的“邊緣生”,即加把勁能夠統考上線,或升入一般院校的學生。
“渣子生”最受人漠視,他們上課可以睡覺,只要不搗亂就行了,幾乎是可有可無的,除非是教師的子女,家長有權勢的,或給老師送過禮的請過客的。排桌、選班幹、入黨、三好學生,都得看人下菜。
09
教師價值難創造
公道説,現在的教師待遇也不算低,主要特權是假期節假日多,工作時間一年也就二百多天。教師的勞動幾乎沒有任何創造性,完全是一種枯燥的、機械的勞動,不敢創新,也不需要創新,每年都是把那些“知識”翻來翻去,天天給學生出題,看作業,批卷子而已。
有些教師利用一些空閒時間到個假期班、輔導班,去賺一些外快,但主要限於英語、數學、理化等幾門。中國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不喜歡學習,不懂教育,而且中國人重實用、重功利的品性,充當了應試教育的“推手”這個角色。
高考政策改來改去,教改只是那些行政部門與“磚家”們閉門造車的產物,是一種瞎指揮,沒有實質內容的改變,也沒有教學模式的變革 。這些“教改”沒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沒有任何參與的機會,只能被動的服從,那些改革政策落實到學校仍是換湯不換藥,而且“上有政策,上有對策”。
高考試卷的模式幾乎延伸到小學,甚至是幼兒園,我就見過幼兒園小朋友做的試題也是這個程式。一種模式,千篇一律,能培養什麼的人才!中國的高考,就是憑一紙試卷來決定學生的一生的基礎。一紙試卷,你如何考查出一個人的智力、潛力、創造力、動手能力、社會責任感呢?
還有中國的高等教育,腐敗無恥,學術能力低下,被網友們稱之為“養豬場”。我所瞭解的許多大學生,只是混一張文憑而已,根本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大學收費高昂,讓一些貧困家庭難以抵擋,説到家大學是收費的機器而已!
10
專家善於作秀
幾十年來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有個被譽為“青年教育改革家”的XXX,他到處宣揚,一年天下地下跑十萬裏,到處演講,他當着校長、兩個班的語文課、兩個班的班主任,而且他班級井井有條,語文成績非凡,因為他實行了“學生自我管理”。XXX這樣的神通,你相信嗎?我相信一定是扯謊。
現在山東有個XXX中學,一所農村初中,他們分組教學,去他們學校取經的人踏破了門檻,收了不少“參觀費”,受到教育部與某些專家的褒揚,這樣的經驗你相信嗎?我是不相信的,他們只是精於製造噱頭而已,實際上是一些騙子。素質教育,喊得山響,連篇累牘的文章,完全是作秀,天下烏鴉一般黑,神州大地沒有一處真正的素質教育。
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樣的人,沒有智力啓迪,沒有非智力因素培養,沒有獨立人格,沒有創造能力,沒有社會責任感,不僅身體虛弱,而且心理嚴重不健康,身心俱殘,陶行知先生最厭惡的“死讀書,讀死書”在這裏變成了現實。現在的高考制度,只是一個另外形式的科舉,這樣培養的“接班人”將來憑什麼做民族的脊樑?
教育病了,並不是肌膚之疾,而是從內臟和大腦壞了。而教育制度只不過是社會制度的組成或延伸,學校更不可能脱離社會環境而存在的,學校只不過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附屬品,在辦學上毫無獨立性,從某個角度上看學校和老師並沒有錯。
泯滅人的創造性,愚昧青少年,教育在摧毀民族的明天,是一種自殘行為。教育、學校、教師、學生,你們到底錯到哪裏?如此不堪的教育如何支撐起中國的現代化大廈!
本文轉自萬行教師人才網
點擊“在看”與更多人分享您的觀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