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長,綠漸濃,正是讀書天。聽,“雲端”傳來一陣朗朗讀書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海外眾多華文學校並未停下教授中文、播撒中華文化種苗的腳步。伴隨各國華校陸續開始網課,海外華裔青少年又能“迴歸”課堂,學寫方塊字,學説中國話。
中國各級涉僑部門、文化機構也來助力。他們傾情打造網上“尋根”夏令營、中華文化“雲課堂”等多種形式的線上文化活動,讓海外華裔青少年不用走出家門,就能“雲”遊中國,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線下轉線上,玩轉“雲課堂”。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泰國等國4所華文學校的負責人,且隨他們去看看海外華文教育如何內外聯動,在線“開花”,不負韶華。
意大利中意學校
“讓孩子充分享受優質教學資源”
“我們正發愁線上課程缺乏中華文化的內容,就來了‘及時雨’!”意大利中意學校校長傅文武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這所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開辦20年的華文學校立即改變教學思路,開啓“雲課堂”,保證停課不停學。
“之前,我們一直參加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的實景課堂,對在線授課並不陌生,但是如何在語言教學之外給孩子們更多中華文化的薰陶,我們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源。”傅文武沒想到,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4月中旬,為了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在疫情期間繼續學習中文、瞭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並獲取抗疫知識,中國僑聯推出“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活動,與各級僑聯聯動,精選一批有關成語寓言、名著名人、人文地理、防疫知識等適合海外華裔青少年的內容,編成故事,製作視頻或動畫,定期推送給眾多海外華校。
拔苗助長是什麼意思?沙僧的流沙河在哪?愚公移了哪座山?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小故事娓娓道來,讓海外華裔孩子坐在家中,也能“看”到中國的廣袤國土、深厚底藴。
“每次收到國內發來的視頻鏈接,我們都會第一時間分享到各個班級的微信羣中,這成為孩子們課後一個很好的視聽讀物。孩子們一邊聽一邊跟着學,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中文表達能力,也讓他們對中國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傅文武説。
不只是孩子們愛聽,許多華文老師也受此感染,有了講故事的“衝動”。“前兩天,我們學校的一位徐老師就在線錄製了一段小故事,講述植樹節的來歷,通過僑聯平台分享給更多國家的華裔青少年。”傅文武説。接下來,學校還將鼓勵孩子們一起參與講故事,錄製小視頻,用這種生動的形式與中國小朋友和其他國家的華裔青少年有更多互動。
“雖然網絡課堂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授課,但是通過互聯網,我們有了很多渠道可以將中文教育、中華文化傳播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國內各級僑聯組織、各類文化機構更是為我們的‘雲課堂’提供很多幫助。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讓孩子能夠充分享受這些來自國內的優質教學資源。”傅文武充滿信心地説:“雖然難擋疫情影響,但是我們仍要全力以赴,讓海外華文教育不負韶華,繼續前行。”
澳大利亞華夏文化學校
“孩子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致高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家中,8歲華裔女孩曲璟媛一邊跟着媽媽吟誦王安石的著名詩篇《元日》,一邊用雙手比劃着飲酒、貼桃符等詩中描繪的活動,稚嫩的小臉上笑意吟吟。
“這是孩子在江蘇老師的網課上學會的。老師講述了王安石的故事,並教孩子用手勢舞來更好地記住《元日》,理解詩詞的內涵。孩子特別喜歡手勢舞,覺得很好看,也很有意思。”曲璟媛媽媽説,邊做手勢舞邊吟誦古詩給孩子的“宅”家時光增添了許多新樂趣。
最近,江蘇省委統戰部面向澳大利亞、西班牙等10多個國家的30多所華文學校開通了中華文化“雲課堂”,通過教授武術、剪紙、古詩鑑賞、書法等課程,滿足海外華裔青少年瞭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需求。曲璟媛就讀的澳大利亞華夏文化學校就是參與這一活動的海外華校之一。
“在此之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學校開設了自己的網課,偏重中文的語言教學。中華文化‘雲課堂’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文之餘有更多途徑接觸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談及中華文化“雲課堂”的課程內容,華夏文化學校校長張晉讚不絕口:“‘雲課堂’剛開,我們學校就有150多名學生報了名!”
除了邊“舞”邊唸的古詩朗誦之外,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就數武術課了。分別在唸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的王瑞溪、王雯婷這對小姐妹,在澳大利亞出生長大,平時接觸中華傳統文化的機會不多。聽説這次有中國老師在線傳授“功夫”,姐妹倆興奮極了,早早便讓媽媽在家裏鋪好席子用於“練武”。
“雖然姐妹倆最初聽不太懂中文講解,但是老師開始示範動作之後,她們很快就被各種姿勢、步法所吸引,一板一眼地學得特別認真。課後,她們還每天纏着媽媽要看視頻回放。”張晉説,海外華裔青少年大多活潑愛動,中國老師結合他們的特點,用手勢舞、武術等形式傳授中華文化,正合孩子們的“口味”,也讓中華文化能夠更好地被他們所接受與喜愛。
“這段時間,許多孩子不能出門,便都在自家院子裏練新學的朗誦和武術,興致可高了!”張晉笑説,孩子們都盼着這樣接地氣的文化“雲課堂”可以越來越多。
西班牙博思語言學校
“第二期‘雲課堂’,我們還來!”
在西班牙東南部城市埃爾切市,作為當地一所小有名氣的華文學校,博思語言學校的“雲課堂”已經開課1個多月。為了讓學生們在“雲端”也能學有所得,校長潘麗麗和老師們開工更早。
“2月中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我們老師就開始着手製定網課教案。”潘麗麗是這所華校的創辦者,在海外從事華文教育已有10個年頭,深知語言教學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要讓孩子保持一定的中文水平以及學習熱情,就不能讓課斷了。因此,線下課堂暫停後,我們很快便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基礎上,準備線上課程。”
高年級學生圍繞當地華僑華人抗疫主題撰寫小作文,低年級學生學習衞生健康、環境保護有關的小知識,老師們在常規的中文教學之外,還結合當下全球抗疫的背景補充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能夠學有所思。
用心不止於此。“疫情之後,西班牙當地學校也陸續開設網課。為了不讓學生們的上課時間衝突,我們對埃爾切市所在阿利坎特地區各個公立、私立以及半公半私學校的網課時間逐一做了摸底調查,最終將我們的網課時間定為每天下午4時50分到8時這一時間段,從而錯開學生們下午在當地學校學習的時間。”潘麗麗説,她還鼓勵學生參與江蘇省委統戰部面向海外華校開通的中華文化“雲課堂”,並就課程提出建議,讓海外華裔青少年擁有更加多樣的文化課堂。
每當看到學生與家長對中文課堂的渴望,潘麗麗和同事們都覺得付出是值得的。“目前‘雲課堂’已有100多名學生。一些住在附近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的家長也找到我,希望能讓孩子參與我們的課堂。之前,這些孩子或是因為住的離學校較遠,或是跟着父母搬去別的地方,無法參加線下課程。現在,有了‘雲課堂’,他們特別高興,希望今後也能保持這種線上授課模式,讓他們的中文課不間斷。”潘麗麗説。
潘麗麗還發現,課後,不少學生還在微信羣、釘釘羣上自發形成了一個個“在線學習小組”,相互督促、提醒上課時間。“雖然大家各自‘宅’家,見不了面,但是學習交流的氛圍卻比之前濃了不少。”這讓潘麗麗把“雲課堂”辦好的動力更足了。“我們的第一期課程快要結束了,5月份就要開始第二期‘雲課堂’。參加第一期的學生們都説:‘第二期,我們還要來!’”
泰國合艾國光中學
“老師,每週能再加一節課嗎?”
經過近半個月的準備,泰國合艾國光中學孔子課堂與合艾華助中心合辦的“一帶一路”商務漢語班終於復課了。每週一至週五晚上7時到9時,兩個班的38名學生都會準時守候在“雲端”,等待屏幕那頭的老師帶他們走進廣博的中文世界。
與國光中學孔子課堂開設的其他“雲課堂”不同,這兩個班的學生都是三四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成人,多為從事中泰經貿活動的泰國華僑華人。
“一些年長的學生不太擅長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因此從3月底決定在線復課之後,我們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挨個與38名學生聯繫,教他們怎麼登錄‘雲課堂’。”讓國光中學孔子課堂中方主任蔣艾純驚訝的是,雖然過程有些繁瑣,但是學生們的積極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聽説“雲課堂”要開了,所有人都特別期待。
“其實,商務漢語班線上復課的想法正是由班上幾個學生先提出來的。”蔣艾純回憶,2月,受疫情影響,商務漢語班不得不與其他課堂一樣暫時停課。3月,考慮到一些學生赴華留學的需要,孔子課堂陸續開設了面向初高中生的中文“雲課堂”。沒多久,商務漢語班的幾名學生聯繫蔣艾純,希望也能有屬於他們的“雲課堂”。“這些學生都説,非常想念老師和同學,也擔心耽誤兩個多月,之前學的中文容易忘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感動了蔣艾純。
每週兩次的“中文之夜”又迴歸了!學説中文詞彙,瞭解中國文化,課程的精彩程度並未因為線下轉線上而減弱。相反,孔子課堂任課老師劉繼龍不僅經常在課上“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們各自的經商領域教授相應的中文詞彙,還藉助中國國內豐富的線上資源,拉近學生們與中國的距離。
“4月5日、6日,故宮博物院舉辦了3場網上直播。我們組織學生一起在線觀看。‘雲’遊故宮之後,一些去過中國的學生專門找出他們十多年前在故宮拍的照片,分享在班級羣裏,沒去過的學生更是對故宮、對中國充滿嚮往。”劉繼龍説。
更讓劉繼龍驚喜的是,相比以往忙於工作,如今“宅”家期間,學生們對“雲課堂”的需求更為迫切。最近,許多學生紛紛向他提議:“老師,每週能再加一節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