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中,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長的督促,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日常的作業,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們,不僅是學習,就連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自己處理。這樣的孩子已經可以説是非常獨立的存在了,其實很多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擁有這方面的能力,但又擔心他們做得不夠好,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從而出現尷尬的循環。
其實孩子們的自律能力,是完全可以培養出來的,並且這個過程並不困難。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在家庭中營造出自律的氛圍,為什麼這樣説呢,主要還是體現在家長的榜樣作用之上,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的行為表現是怎樣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表現。如果家長能夠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不是立馬打開電視和手機,而是和孩子們保持交流。
這樣的行為,將會引導孩子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家長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在家中的學習計劃,比如説吃完飯後看一小時的書,按時檢查他們的家庭作業有沒有完成,這些陪孩子們共同成長的行為,一定可以讓他們更加自律。
那麼第二點,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更加充分的獨處時間,也許會擔心他們不能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放手才是讓孩子們認識自我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也許在短期來看,他們做事會顯得經驗不足,甚至比較笨拙,如果家長們這個時候按捺不住,想要給孩子更多的幫助時,這份嘗試就宣告失敗了。
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擔心,都是多慮了,放手讓他們去做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他們可以做得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好很多很多。所以這樣的行為,也體現在家長對孩子們的信任上,要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知道他們有如此優秀的父母,自己也一定不會差的。這不僅是對他們的信任,也是作為父母的自信。只有在這樣的範圍中,才會更加有益於孩子們的成長。
最後一點也很關鍵,那就是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並且依靠這些原則,從而立下規矩。能夠讓孩子們嚴格的去遵守它,不去破壞它,可以説這是從側面來促進孩子們養成自律習慣的最好辦法之一。其實孩子們畢竟是貪玩的性格,所以有着自律習慣,語言從外部在施壓,才能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養成習慣。
家長們在樹立教育原則之後,還能夠讓他們擁有更正確的行為準則。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還沒有養成自己對於世界的價值判斷標準,這個世界對他來説是新鮮的,而對於生活中,一個人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都應該有人告訴他,而扮演告訴他這些準則的角色,就是家長們自己。
無論怎樣來看,家長們在孩子的正常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特別是在人格的塑造上,自律的孩子可以擁有非常優秀的一生,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孩子們能夠擁有這樣的品質,和家長們的努力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