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馬懿,併為奸雄。曹操作為奸雄之長,為何沒殺掉後輩奸雄司馬懿?以至於司馬懿最終奪了曹家天下,並翻版了曹家跟漢獻帝之間的事。
其實,不是曹操不想殺,據《晉書》載,曹操動過殺司馬懿的心,也預料到了司馬懿會算計曹魏,提醒曹丕小心。至於終究沒殺,也不是因司馬懿能忍,會裝,因為如曹操這類高手,想依靠忍和裝就過關,那是笑話。
劉備那麼能忍會裝,不是照樣被曹操的一句話,嚇得掉了筷子嗎?司馬懿跟劉備比起來,忍和裝的本領還差得遠——畢竟只有劉備是曹操一生的對手,司馬懿還不夠格。故而,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這跟做人的“三不爭”有關!因為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這三不爭的重要!
一、不跟“時務”爭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其實是“三不爭”的最高級別。因為對時務的判斷因人而異,是最能體現誰才有真本事的。以至於還會產生出,雖不識時務,卻反而更加照亮歷史的 “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慷慨英雄氣概,其實就是理想主義者,如千古武侯諸葛亮!
不過司馬懿卻是標準,甚至冷酷的現實派,他對時務的判斷,更是一流的。建安六年,曹操徵召司馬懿,可司馬懿卻裝病躲着不去。哪料時隔七年後,曹操再次徵召,這次司馬懿卻一溜煙地跑來了,這是為何?
這就是司馬懿不跟“時務”爭。建安六年,曹操敗袁紹後,正全力經略北方,也就是説曹操此刻相當於一個暴發户,天下大勢,還存在着變數。但七年後曹操已是丞相,一統北方,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曹操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曹操就代表着時務!
所以司馬懿若再敢不應召,那就是找死!其實從司馬懿歸附曹操的這個時間點,就你能看出,司馬懿有多現實。後來司馬懿也正是依靠這條“不跟時務爭”,躲避了曹爽對他的迫害,為日後發動高平陵之變,奠定了基礎。
二、不跟老大爭
司馬懿絕就絕在,他把這條不跟老大爭,變通為了“不跟老大曹操爭,卻爭曹操的未來”。曹操在司馬懿眼中,屬於老去的一代,且又是最大的奸雄,在曹操手下顯然是危機重重,所以司馬懿便成了曹丕的好友兼智囊,跟曹植,為曹魏的未來而爭鬥起來了。
即,司馬懿投資在了曹操的接班人上。因為不跟老大爭,是一種保身和爭取未來的手段。司馬懿舍曹操,投資曹丕,也同樣是這種手段。雖説楊修,也是主要投資到了曹植身上,但他錯就錯在,喜歡跟曹操鬥心眼。
司馬懿卻從不這麼幹,相反只在重大事件上才發言,比如關羽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要遷都,司馬懿便提出聯合孫權,而被採納。但在曹操奪了漢中後,司馬懿也建議,趁熱打鐵拿下西川,可曹操卻沒采納,司馬懿立刻就閉嘴了。
而楊修卻喜歡揣摩曹操心思,如,道破雞肋玄關。跟司馬懿一比較,明顯楊修是在跟老大斗心眼了。所以不跟老大爭,可不要理解為是拍馬屁,而是一門技術活。司馬懿深諳此道,搞得曹操即需要他,又防着他,而且還要顧忌曹丕的感受,故而想殺司馬懿都沒法實施,只能提醒曹丕注意司馬懿。
三、不跟老婆爭
倘若説,不跟時務爭,是順應時代潮流。不跟老大爭,是開拓發展空間。那麼不跟老婆爭,則是夯實後防線。自古以來,許多有本事的大人物,其實就失敗在這條上。
三國時,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劉表。由於沒處理好跟蔡氏的關係,劉表一死,蔡氏就投降,把劉表的成果賣的一乾二淨。所以一個好老婆的重要性就在這裏,因為他代表着後防線是否安穩,甚至能提供支援。
司馬懿的老婆叫張春華,在司馬懿第一次拒絕曹操徵召時,由於司馬懿裝病被一奴婢發現,張春華二話不説,就殺掉了那奴婢。從這事就可以看出,張春華絕非一般女流,是殺伐果敢。
這樣的女人,帶出來的司馬師和司馬昭,也絕不會是啥善男信女。正好成了司馬懿的幫手,以至於在司馬懿老年時期寵愛柏夫人,因而得罪了張春華,引發了張春華帶着司馬兄弟絕食,司馬懿都不得不低頭認錯。
所以,不跟老婆爭,可不是啥事都聽老婆的,而是要形成家庭合力。最起碼的也不能允許老婆孩子胡作非為,或是自己胡作非為,引來家庭動盪。若如此,曹操早就抓住司馬懿的過失,殺他八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