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元至正二十七年,統治中國接近百年之久的蒙元政權搖搖欲墜,南方崛起的朱元璋正摩拳擦掌、虎視眈眈,在相繼殲滅南方其餘起義軍首領後,在當年的十月,朱元璋所在的政權已經認可——在如今的有利條件下,已經可以進行北伐戰爭,完成滅元的使命。遂有徐達受命領軍二十萬北伐,兵威浩蕩,勢不可擋。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徐達領兵出征之前其實是有一番討論的:當時的御前會議上,朱元璋鼓勵下屬暢所欲言,儘可能的提出各種各樣的情況。

常遇春作為一名悍將他提出的建議是率兵一往無前,直搗黃龍,直接襲擊燕雲十六州所在的元大都,如此一鼓作氣便可摧枯拉朽般的統一中國。這一建議得到了在場大多數將領的認可,因為在他們看來,此時他們的有利條件實在是太多了:元朝統治者仍然在不停的內鬥、朱元璋所在的部隊的兵威日盛等。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但是這一建議並沒有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在朱元璋看來,這個建議實在是太不成熟了。

認為常遇春的建議不成熟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一條其實就是朱元璋認為一旦攻打燕雲十六州所在的元大都失利,必然會兵老將疲,此時元朝援軍援兵及時到來,便會全軍覆沒,後果不堪設想。而朱元璋認為若想要統一中國,必然是漸次推進、穩紮穩打: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户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是什麼讓一向以軍事才能為傲的朱元璋對直接輕兵攻打元大都如此缺乏信心,對能夠一鼓攻下元大都簡直不抱有任何希望,要採取如此穩妥的手法?毫無疑問,我們會發現那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存在。

漢之代郡雲中,唐之幽州盧龍

漢朝的時候,為了防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在雁門代郡雲中一帶常年駐紮着大批軍隊,這些軍隊的數量非常龐大,他們依託當地的有利地形和險要的關隘,防禦着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只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無法到達中原地帶,加上這些地方雖然處在邊塞地區,但是生產力設定不是很落後,並沒有和中原地區之間那還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等到了漢武帝之後,由於對外征戰頻繁,雁門代郡雲中一帶常年駐紮的大批軍隊,變成了出兵的轉運站,依舊是依託險要的地形和較為充沛的後勤力量支撐可以不斷的向塞外輸送兵力,漠南之戰、漠北之戰乃至河西之戰,將大漢的威名播於海內,使得遊牧民族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敢彎弓而抱怨,南下而牧馬。

能有西漢年間的封狼居胥和東漢年間的勒馬燕然,都與當時代郡雲中以及雁門一帶的險要地形關係很大,如果沒有這一帶險要的地形作支撐,大概率匈奴人可以縱橫馳騁,在西漢文帝年間曾有匈奴人寇入代郡,焚甘泉宮而還,那個時候距離皇帝所在的地理距離只有不到一千里,若非險要地形制約着騎兵的機動力量,彼時的西漢能不能撐得過去都是個大問題。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而由於長時間的與塞外民族打交道,導致這一地區的很多經過幾代人胡漢雜居的沾染的居民變得極為驍勇善戰,但是卻非常的不喜歡讀書,不喜歡思考,簡單來説就是傳説中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漢書·地理志》記載“其俗愚悍少慮,輕薄無威”。

等到了唐朝,北方遊牧力量依舊非常具有威脅性,雖然大唐文皇帝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後厲兵秣馬將突厥可汗抓到長安練習跳舞,但是此後大唐來自北方的威脅依舊沒有結束,在武週年間北方邊塞各種民族發展的勢頭都很積極,尤其是崛起的契丹人正在慢慢的發展壯大。

不過儘管北方的契丹人在武週年間逐漸崛起,但是由於在當時,唐朝在北方邊境設的幽州節度等軍鎮牢牢死守,加上唐朝的藩鎮割據力量在後來越發強勁,足以壓制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憑藉着幽州地理形勢的特殊性——東鄰渤海灣,北接遊牧草原,西靠太行山脈,南為廣袤平原,幽州節度面對北方勢力南下,依舊可以完美的起到一個緩衝和抗拒作用。與漢代一樣,加上由於這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導致經常和塞外胡人打交道,胡漢雜居時間過長導致當地居民形成極度彪悍好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風氣。

《舊唐書》言:“彼幽州者,列九圍之一,地方千里而遙,其民剛強,厥田沃壤...二百餘年,自相崇樹,雖朝廷有時命帥,而土人多務逐君。習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五代兒皇帝拱手送燕雲

等到了大唐滅亡朱温篡位,開啓了五代十國的世界,這是一個極為混亂的大亂世,朱温建立的後梁政權有一個死敵,名喚作後唐政權,該政權領袖本是唐朝統治者冊封的晉王,當年在平定唐末農民起義過程中與朱温之間產生了非常深的矛盾,在朱温篡唐之後,後唐打起唐朝的招牌,處處都與朱温建立的後梁政權為敵。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但是朱温自己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了親生兒子手上(由於朱温倒行逆施),之後的後梁政權內部陷入混沌,內部爭權奪利導致元氣大傷,而後唐和後梁雙方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加深,等到後唐政權在李存勖手上的時候,後唐政權終於成功的消滅了後梁政權,迫使後梁政權的末代統治者自殺。

志得意滿的李存勖和他的後唐政權幾乎已經看到了勝利太平的曙光了,不過很可惜,關鍵時刻,李存勖不再像之前那麼英明神武,而是沉迷優伶無法自拔,最後導致宮廷政變,自己死於亂軍之中。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這是後唐的宮廷政變之後,遠在燕雲十六州之地的守將石敬瑭非常憂慮,因為他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女婿,他認為之後的接任者一定會對自己下手,於是他把目光瞄到了北方的契丹人身上——在此之前,由於天下大亂,契丹人也多次試圖南下入侵,只是由於燕雲十六州的存在,使得後唐軍隊可以輕鬆擊潰契丹引以為傲的騎兵機動力量。

不出石敬瑭的意外,契丹人對他的合作提議非常感興趣:石敬瑭許諾割讓燕雲十六州,契丹人保他做個皇帝。就這樣,石敬瑭將漢民族世世代代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民族,契丹民族平白無故就多了一大批非常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料以及上佳勞力,迅速成為了一個遊牧與農耕並有的帝國。這對亂世的中原王朝來説無疑於災難——包括石敬瑭自己的後晉。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石敬瑭這個兒皇帝做的很開心,因為契丹人信守承諾幫助他擊潰了後唐,甚至讓後唐皇帝自焚了,協助他建成了後晉,不過他沒有想象到,到了他的後代輩兒的時候,會出一個“晉出帝石重貴”,由於不滿契丹的指手畫腳,這個皇帝決心反抗契丹,可是擁有了燕雲十六州的高級加持後的契丹,已經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遊牧民族軍隊了,將後晉這位皇帝抓走了,此後音訊全無,出賣祖業而建成的後晉也覆滅了。

憋屈的大宋

由於上文提到的這份歷史原因,導致此後的五代十國當中不斷有人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但總是沒能成功,最接近成功的君主無疑是柴榮了,可惜柴榮壽命有限,半途而廢了,之後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依舊對燕雲十六州虎視眈眈,但是還是沒能等到北伐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之後的宋太宗終於有了天時地利,率領北伐精鋭一路北上,殲滅北漢政權之後繼續狂飆突進,但是卻在高梁河之戰狠狠撞上了契丹人的鐵板,宋太宗在戰場之上甚至失聯了——後來發現是屁股中箭,驢車逃回。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在此之後,宋朝還是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但是每戰必敗,而檀淵之盟之後,契丹人也明白自己還不足以吞併宋朝,雙方議和,百年之間未有大的戰事,但是面對契丹,宋朝不敢大意,常年累月的備好軍隊準備防禦,看上去一直對北伐之事閉口不談,實際上一直特別想拿回。

等到了金人崛起,宋朝看到了機會,於是聯金抗遼,不過很遺憾,宋朝的軍事力量實在過於孱弱,最後不得不依靠金人大發慈悲協助攻克燕雲十六州,由大宋出錢贖回,但是金人耍了個花招——留給宋朝的都是空城。

沒過多久,還沒捂熱的燕雲十六州又被金人奪下,揮軍南下,一舉活捉宋徽宗宋欽宗。

漢兒盡作胡兒語

遼朝金朝以及元朝,燕雲十六州這一傳統的漢家江山的屏障,等到徐達北伐成功之時,居然淪喪三四百年之久!而正因為徐達認真貫徹了朱元璋的戰略,加上明軍準備充分,所以明軍的攻勢非常激烈,一路之上完全可以説是勢如破竹,鋭不可當,而元順帝見大勢已去,由居庸關逃往上都,至此,淪落胡塵百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終於回到了明朝之手。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由於燕雲十六州被異族統治時間過久,導致很多居民風俗與內地區別極大,再之後的歷史上,明朝不斷移風易俗,再加上移民填邊等手段以及後來遷都此地,終於將燕雲十六州這片原本就屬於漢地的土地重新穩定的控制住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5 字。

轉載請註明: 沒有此地中原王朝就只能偏安一隅?以宋明北伐為例淺析幽雲十六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