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為何還有人“叫屈”?| 新京報快評

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為何還有人“叫屈”?| 新京報快評

12月2日,河南安陽一幼兒園因“小學化”傾向被查處通報。圖/央視網視頻截圖

據瀟湘晨報報道,近日,河南安陽一幼兒園,因在大班教授拼音、數學等小學課堂知識,以課堂學習代替遊戲,被羣眾舉報稱存在“小學化”教學的傾向。安陽市教育局對此進行查處通報。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當地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內容,不允許佈置小學內容的家庭作業和相關的測試內容。

幼兒園小學化是被詬病已久的現象,但囿於種種因素,難以禁絕。特別是一些民辦幼兒園,教育理念陳舊,加之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剛需”,還將提前教小學內容作為吸引生源的“賣點”。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幼兒教育應在遊戲中進行。片面強調認字算數的幼兒園小學化,是在向幼兒“灌輸”知識,這種不顧幼兒年齡特點,違背幼兒教育基本規律的做法,會傷害幼兒的身心健康。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2018年教育部就公佈《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

欲速則不達。研究表明,提前學習還會對孩子進入小學之後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幼教小學化是重複型教育,必然強行要求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會影響甚至讓孩子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加上因為已經接觸過相關內容,上課時沒有任何新鮮感,容易養成不認真聽課、做小動作等不良習慣。即便孩子一開始能保持“優勢”,但兩、三年後就會後繼乏力,教育界稱之為“三年級現象”。

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為何還有人“叫屈”?| 新京報快評

河南安陽市殷都區教育局工會主席鄭啓風表示,不應該使用拔苗助長的教學方法。圖/央視網視頻截圖

拔苗助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害而無益,幼兒園教授拼音數學,理應被查處。但令人意外的是,竟然還不乏有網友為幼兒園“叫屈”,甚至認為舉報者“有病”。還有人“現身説法”,以親身經歷證明孩子必須得學點,否則上了小學就會被別人家的牛娃“碾壓”。這樣的“血淚史”,並非無中生有,由於部分家長和幼兒園熱衷於“搶跑”,一些貫徹“零基礎入學”理念的孩子,確實吃了悶虧。

教要被查處,不教又擔心一年級跟不上,這樣的兩難處境,該如何破解?惡性“搶跑”固然要嚴肅處理,用科學的幼小銜接來引導同樣不可或缺。

其實,“零基礎入學”並不是“零準備入學”。從快樂的幼兒時期過渡到有計劃有任務的校園生活,這對於兒童來説是成長中的第一個坎,確實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順利過渡。

前不久,教育部公佈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297號建議》的答覆。針對“加強幼小科學銜接”的建議,教育部表示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將在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大班下學期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這與一味強調認字算數之類的幼兒園“小學化”,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方面,小學也要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強化主動銜接意識,適當削緩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坡度。如果小學課程的門檻沒有降低,對於剛剛擺脱幼兒園狀態的“零基礎”萌娃,無疑是當頭一棒,極易產生不適乃至畏懼心理。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而這次教育部的答覆,又進一步提出國家課程要採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課程,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可謂切中肯綮,抓住了關鍵點。

所以,緩解家長焦慮,還需幼兒園和小學兩端一起發力,才能在幼小科學銜接上做到無縫對接。

新京報特約評論員 | 胡欣紅(教師)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 陳荻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9 字。

轉載請註明: 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為何還有人“叫屈”?|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