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血戰諾門坎,日軍坦克比蘇軍坦克強,蘇軍名將朱可夫如何反敗為勝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文:軍事帥哥


諾門坎戰役是亞洲戰場首次大規模坦克作戰。面對日軍開戰初期的接連勝利,蘇軍名將朱可夫向日軍展開絕地反擊,最終取得了諾門坎戰役的全面勝利。朱可夫的坦克機械化作戰思維,乃至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也在諾門坎戰役中得到了初步的實踐。


然而,我們不得不認清這樣的一個現實:在諾門坎戰役的實際對決中,日軍坦克的實力是超過蘇軍坦克的。但是,蘇軍名將朱可夫確實是反敗為勝了。在諾門坎戰役結束後,日本和蘇聯方面簽訂了停戰協定,在德軍進攻蘇聯的特殊年代裏,日軍始終沒有在遠東地區對蘇聯“捅刀子”,這就充分地説明,日軍確實在諾門坎被蘇軍打怕了。那麼,在蘇軍坦克實力不如日軍的前提下,蘇軍名將朱可夫是如何反敗為勝的呢?




01


説實話,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早就有北上進攻蘇聯的想法。為了試探蘇聯的軍力,日軍於1938年夏季發動了張鼓峯事件。結果,日軍進攻張鼓峯的部隊被蘇軍擊退,但日軍並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出於進一步試探蘇聯軍力的考慮,日軍於1939年5月向蘇蒙聯軍展開全線進攻。


5月13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集中小股試探部隊,向蒙軍陣地展開進攻。蒙軍憑藉742高地拼死抵抗,損失慘重。在激烈的戰鬥中,蒙古騎兵第6師師長沙日布少將陣亡,其師指揮所被日軍摧毀。


首戰告捷的日軍繼續擴大戰果。日軍第23師團集中大批兵力,向蒙軍展開了新一輪進攻。截至朱可夫接手諾門坎戰局之前,日軍先頭部隊1萬多人和30多門火炮已經越過哈拉哈河,抵達哈拉哈河西岸地區。蒙軍面臨着極其嚴峻的局面。



前線戰況告急,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緊急換將。根據斯大林的命令,蘇聯統帥部撤掉了現任蘇軍第57軍特別軍軍長的職務,任命朱可夫為蘇軍第57特別軍新任軍長。恰好,諾門坎戰場給朱可夫提供了一個檢驗蘇聯坦克兵建設成果的絕佳舞台。


但是,當時的朱可夫卻不得不面臨一個重大考驗:日軍坦克的實力是超過蘇軍的。儘管蘇軍坦克在數量上比日軍多,但日軍坦克的質量確實比蘇軍好。


上世紀30年代,蘇聯通過和德國的合作,其裝甲兵實力取得了長足進步。蘇軍自己也裝備了多款主力坦克,這裏面就有參加諾門坎戰役的BT3、BT5、BT7等快速坦克和T26輕型坦克。然而,當時的蘇軍坦克在火力、噸位和發動機等方面都不如日軍坦克。


具體説來,蘇軍坦克T26的裝甲比日軍97式坦克的裝甲要薄。T26坦克的裝甲厚度為13毫米,89式坦克的裝甲厚度為17毫米。但T26坦克的動力為汽油發動機,很容易起火,其戰場生存能力不如日軍的89式坦克。所以事實上,蘇軍坦克大都被日軍坦克炮摧毀,並非被日軍敢死隊的“萬歲衝鋒”摧毀。




02


除了T26坦克的實力不如日軍坦克,蘇軍BT快速坦克同樣如此。日軍97式坦克發射的7.7毫米穿甲彈能直接擊穿並引爆蘇軍BT坦克的裝甲。日軍97式坦克的外裝甲最厚達25毫米,蘇軍BT系列快速坦克裝甲最厚才22毫米。日軍97式坦克的火力、防護力都超越蘇軍的BT坦克。


那麼,蘇軍坦克和日軍坦克的實力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自一戰後期開始,日本一直關注新式武器裝備的發展。一戰結束後,日本從英法引進坦克開始研究。並生產出了中型坦克和輕型坦克這兩個系列,多種型號的坦克。日軍的97式坦克擁有全球實力頂尖的柴油發動機,這是日軍坦克動力優於蘇軍的地方。


相比較發展速度較快的日軍坦克,蘇軍坦克的發展帶有更多的仿製色彩。其自主研發能力不如英法等老牌強國。在諾門坎戰役參戰的蘇軍坦克中,我們都能看到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坦克的影子。比如,T26坦克的原型來自於維科斯MKEA坦克,BT坦克模仿了美國的坦克。蘇軍坦克對國外的模仿直至T34坦克誕生後才得到根本轉變!T34坦克的出現也讓蘇軍真正地擁有了碾壓世界各國陸軍的鋼鐵洪流。當然,這是後話了。


面對戰場的焦灼態勢,蘇軍名將朱可夫決定以更加成熟的坦克戰術對付日軍。在這裏,我們就得提一下蘇軍和日軍對於坦克戰的思維差別了。日軍坦克實力盡管超過蘇軍,但日軍坦克戰的戰術卻遠遠落後於蘇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對坦克戰武器的定位是“支援步兵衝鋒的武器“,這和一戰時期的坦克戰術沒有任何的差別。對於這種落後於時代至少20年的坦克戰戰術,日軍沒有絲毫的察覺。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普遍將坦克配屬給步兵使用,日軍沒有組建獨立的坦克師團或機械化師團參加作戰。這是日軍諾門坎戰役失敗的直接原因之一,也是日軍諾門坎作戰最大的敗筆。


和日軍落後的坦克戰術形成絕對相反的是,蘇軍的坦克戰術在當時已經是與時俱進了。通過和德國的軍事交流,蘇軍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坦克戰作戰理論。這套機械化作戰理論由蘇軍名將圖哈切夫斯基提出,並在朱可夫指揮的諾門坎戰役中得到了檢驗。




03


如何理解蘇軍的坦克戰理論呢?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德國名將古德里安。此人被稱為“閃擊戰之父”。儘管古德里安為德軍服務,備受歷史詬病,但他的軍事思想在世界陸軍發展歷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古德里安認為,坦克應該在戰役中獨立集中使用。在諸軍兵種的合成軍團中,坦克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在軍隊配屬上,坦克不應該配屬給步兵師,而應該集中編組為坦克師,在戰時集中使用。一旦戰鬥打響,坦克應在飛機的配合下快速突破敵人的防禦陣地,並配合步兵快速進攻敵人的據點和陣地。只要條件允許,坦克部隊就必須向敵軍縱深猛烈穿插,完成對敵軍的分割包圍。坦克的不斷前進運動使得敵軍無法建立起新的防線,將攻勢引入敵人的後方。最終讓己方部隊通過坦克牢牢地把握戰役主動權。


古德里安的這一軍事思想也對圖哈切夫斯基影響很大。在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已經敏鋭地覺察到古德里安閃擊戰理論對未來戰爭的影響。面對快速增長的德軍裝甲兵,圖哈切夫斯基主張發展蘇軍的新型坦克,並建立類似德軍獨立裝甲兵的蘇軍坦克軍、機械化軍等坦克機械化部隊。圖哈切夫斯基和古德里安對坦克戰的理解和認知已經不謀而合。恰好,朱可夫本人的軍事思想也受到了圖哈切夫斯基的影響。


那麼,具體説到諾門坎戰役中,朱可夫就很好地貫徹了圖哈切夫斯基的坦克戰思想。朱可夫組建了1個機械化旅,3個坦克旅和3個裝甲旅的兵力。這就很符合 “集中使用坦克”的戰術。在7月1日的巴英查崗山反擊戰中,蘇軍集中150輛坦克和154輛裝甲車向日軍展開進攻。儘管蘇軍坦克的質量不如日軍,但蘇軍憑藉着極其成熟的坦克戰術迅速切開了日軍的防線。在具體的戰術使用上,蘇軍在6月的一系列空戰中奪取了制空權,這使得蘇軍能在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護下,集中坦克和裝甲車猛烈衝擊日軍防線。這一點是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難以做到的。


由於蘇軍能實現高度協同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並集中使用坦克猛烈衝擊,穿插日軍防線,日軍在巴英查崗高地戰鬥中大敗而歸。到了1939年8月20日,蘇軍集中3個步兵師,5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組成的合成軍團向日軍展開絕地反擊。在蘇軍坦克兵團、航空兵和炮兵的猛烈轟擊下,日軍損失非常慘重。日軍第23師團大部,第7師團和第2師團各一部被蘇軍殲滅。截至1939年9月16日,諾門坎戰役以蘇軍的全勝而告終,日軍和蘇軍簽署停戰協定。


諾門坎戰役蘇軍反敗為勝的經典戰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武器並非決定戰爭勝負的核心因素,只要戰術得當,武器裝備佔據相對劣勢的軍隊打敗武器佔據相對優勢的軍隊是完全有可能的。日軍沒有把質量比蘇軍好的坦克轉化為戰鬥力,以一戰的坦克戰戰術對抗蘇軍,這是日軍諾門坎戰役最大的敗筆。


參考資料:

《從諾門坎戰役中的經典戰例,客觀認識二戰中日本坦克兵的戰鬥力》目瞪口呆的歷史

《諾門坎戰役》 萬龍著 三秦出版社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軍事帥哥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