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丨校長小助手第十三講:構建基於數字環境的教與學新常態

直播預告丨校長小助手第十三講:構建基於數字環境的教與學新常態
  往期

  回顧

  在校長教師小助手第十二期,我們邀請到寧波教育學院副教授,寧波市人民政府督學,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專家,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徐憲斌,從心理層面剖析如何培育孩子,陪伴孩子走好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徐教授認為,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半任務在0-12歲完成,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孩子走好關鍵的這幾年?家庭和學校(幼兒園)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我們一起劃重點。

  在童年期為孩子“注射”心理疫苗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同時也讓我們有時間對人生進行較長時間的思考。目前,在國家強有力的領導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針對此次疫情的疫苗也取得了突破,在不久的將來疫苗一定會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徐教授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的是,疫情有疫苗,那面對疫情當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惑我們無形的“心理疫苗”在哪裏?

  1

  防疫不止於生理

  ▋ 心理健康問題互動量超過6.5億,心理諮詢的問答熱度環比上漲88%。

  ▋ 面對考驗,有的孩子自律自強,温暖擔責,交上優秀的答卷。有的孩子放縱了,打遊戲,刷手機,貓在被窩裏上網課,家庭親子衝突和親子矛盾增加。

  ▋ 16.41%的幼兒居家作息不規律,3.67%的幼兒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情緒問題,5.53%的家長反映親子衝突比疫情居家前明顯增多。

  ▋ 朋友圈高頻出現父母和熊孩子之間的鬥智鬥勇。

  2

  家庭教育可以作出改變

  無論在認知和觀念上,絕大多數孩子的家長認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很強的意願來做出改變,老師如何引導家長做出改變,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就顯得異常重要。

  3

  童年教育是根的教育

  從人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3—6歲是一個人個性開始形成的時候,“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説得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説早期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可以為人的一生奠定幸福的基礎,也可以成為一個人一生碌碌無為的造矢之地。“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童年期親子關係對青少年的學業成就、社會適應、主觀幸福感等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鄧林園等, 2015;方曉義, 戴麗瓊, 房超, 鄧林園, 2006;張興旭等,2019)。

  ▋ 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成為貧困兒童的保護因子(管健 孫琪,2018)。

  ▋ 高質量的親代投入和父母支持能夠預測家庭中女兒較晚的性成熟 (Ellis&Essex, 2007) 。

  ▋ 不良童年親子關係的男性,長大後越會出現“男人有錢就變壞”(王燕 、侯博文、 劉文錦,2020)。

  從全程生涯看待孩子的成長

  安全和信任感的關鍵時期(0-1.5歲)

  嬰兒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着希望的實現。嬰兒從生理需要的滿足中,體驗到自身的健康和安寧、感到安全,於是對環境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嬰兒便產生不信任感。母親及成年人的愛撫是產生信任感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人在一生的最初階段建立了信任感,則將來在社會上可以成為易於信賴和滿足的人。

  自主性發展關鍵期(1.5-3歲)

  這個階段中,兒童主要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着個人意志的實現。這時兒童在建立了信任感和達到初步成熟(這時兒童能獨立行走)的基礎上產生自信,認識到自己的意志,產生了自主感;另一方面又本能地感到依賴成人過多並因此感到疑慮。在這時,父母與兒童的關係是否處理好是很關鍵的。明智的父母一方面要利用兒童的信任在某些方面給兒童以有節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要給予適度的自由。這樣可使兒童形成寬容和自尊的性格。否則會造成兒童對行為的困惑,引起這一階段的心理社會危機。這一階段發展任務的完成,將影響兒童今後對社會組織和社會理想的態度,也為未來有秩序、法制的生活做準備。

  主動性發展關鍵期(3-6歲)

  本階段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這時的兒童已有了更多的自由,能以言語和行動上來探索和擴充他的環境。這時社會也向他提出挑戰,要求他的行動有主動性和目的性。兒童這時感到自己向外的擴展並不難達到,但又感到在闖入別人範圍時要與過去信賴的人的主動性產生衝突,於是會產生一種負疚感。這種主動感和負疚感的衝突構成了本階段的心理社會危機。本階段又稱為遊戲期。遊戲執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決各種矛盾中體現出自我治療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艾裏克森認為,兒童未來在社會上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經濟上的成就,都與其在本階段中主動性發展程度有關。

  勤奮感、自信發展關鍵期(6-12歲)

  本階段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着能力的實現。艾裏克森認為兒童在本階段盡最大的努力來改造自我過程,是有關自我生長的決定性階段。這時兒童已開始意識到進入了社會,他在眾多的同伴中必須佔有一席之地,否則就會落後於別人。他一方面積聚精力,勤奮學習,以求學業上成功,同時在追求成功的努力中,又摻有害怕失敗的情緒。前一階段任務如沒有好好解決也會產生自卑感。勤奮感與自卑感的對立構成了本階段的主要危機。艾裏克森認為許多人將來對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和習慣都可溯源於本階段的勤奮感。

  當下開始從心培育孩子

  1

  安全的家庭環境

  ▋ 家應該是有笑臉的地方

  ▋ 親暱的身體接觸能安撫一個人的情緒

  ▋ 温柔的情緒、充滿愛的語言非常重要

  2

  温馨的情感接納

  不要道理要同理:

  家長的道理,只能造就出三種孩子:陽奉陰違的孩子,反抗叛逆的孩子,軟弱刻板的孩子。

  父母講道理的能力與親子關係的質量成反比!親子關係的質量,取決於父母的同理心能力。

  所謂同理能力,是一個人感知他人感受,認同他人感受,並引導他人轉化感受的能力。

  3

  積極的心理引導

  ▋ 要給孩子積極的期望和鼓勵

  ▋ 要給孩子成功的體驗

  ▋ 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

  ▋ 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

  4

  全面的生活體驗

  人的發展不是割裂的,不能只管學習,其他的都不用關注。大數據研究表明,真正的精英和學霸,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好,他們的品行、綜合素質同樣非常優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8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播預告丨校長小助手第十三講:構建基於數字環境的教與學新常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