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末成績變成ABCD刷爆朋友圈的測評原來是這麼做的
大河網·河南商報記者李志遠
這段時間,各種期末測評刷爆朋友圈。
甚至,有家長之間的問候語都變成了:你家孩子測了嗎?
那麼,引發家長熱議的期末測評究竟是如何進行的?測評等級又是如何評定的?家長又該怎樣看待測評等級?
別慌!今天考學君帶你瞭解清楚。
測評怎麼進行
鄭州市管城區春曉小學數學教研組長李萌介紹,此次,他們學校的數學測評分為四大板塊,分別為學業發展、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和成果展示。
她介紹,學業發展主要依據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動手操作、溝通表達、空間想象、創新意識等能力的發展進行測評。
學業發展主要包括三大主題,分別為口算、實踐操作和綜合應用,佔比50%。
課堂表現主要依據學生在個體、小組及全班學習中的興趣態度、情感體驗、思維水平、合作分享等表現進行測評,佔比20%。
作業完成主要依據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測評,佔比20%。
成果展示主要依據學生在本學期最成功的一個數學成果,如數學日記、數學小製作、數學小實驗等,佔比10%。
鄭州另一小學的小張老師告訴考學君,以語文學科為例,他們學校除了將學生在校以及網課期間的綜合表現納入測評中,還把朗讀、背誦、口語交際、課外閲讀、書寫等作為測評內容。
“每一項都是十分,總分是100分。”小張老師説。
考學君瞭解到,測評中,學校依據每一科的情況,在設計測評項目的同時,會將孩子在學校、網課期間的表現納入測評中。
等級如何評定
那麼,問題來了,測評等級又是如何評定的?
李萌介紹,每個板塊分別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以“星星”的形式呈現。
“教師會根據學生作品、作業成果以及課堂表現等,判定相應的星星數。最後,根據學生獲得的星星數,量化為相應的分值,根據分值的範圍,產生對應的評價等級。90~100分為優秀,75~89分為良好,60~74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李萌介紹。
小張老師表示,他們學校測評結果共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A+(95~100分)、A(90~95分)、B+(85~90分)、B(80~85分)、C(80分以下)。
“如書寫測評時,不僅要看字形大小是否均勻、結構是否合理,還會注意紙面是否整潔,有沒有錯別字,學生坐姿以及握筆姿勢是否正確等。”她介紹,每一項都有一定的分值。
考學君梳理發現,大部分學校的測評等級分為四級,其中A、B、C、D分別代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這樣看結果
1.獲得優秀等級的學生
優秀學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受到的關注和讚揚是比較多的。
家長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期末得到的評級,肯定孩子在這學期付出的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分數不能代表一切,全方位發展才是王道。
2.處於中間等級的學生
測評等級出來後,最容易受到家長批評的孩子,就是處於中間的孩子了。因為他們平時的成績起伏可能較大,所以家長的心情也隨着他們的分數忽高忽低。
此時家長最重要的是肯定孩子在這學期的努力,抱一抱孩子,誇誇他在這學期的付出。
緊接着幫助孩子分析此次測評結果,共同解決當前孩子面對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
3.等級稍落後的學生
和前兩種一樣,除了肯定孩子的付出外,還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等級稍落後的學生情緒相對是比較敏感、不自信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先關注他們的情緒,再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無論是哪種等級的學生,他們都只是孩子。所以,關注孩子的情緒,用親情的力量温暖、肯定孩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