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雙減”給孩子帶來最大的變化是心態。他們更從容了,早上可以“踏踏實實吃完早餐再去學校”;他們更淡定了,週末和假期不用去參加學科類培訓班了;他們更開心了,睡眠足了,也有更多時間去找尋自己的“星辰大海”……青浦的“申時校園”裏,洋溢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興趣更多,發現更多。
我發現,“雙減”後增加的是無限可能的未來
“舞蹈家、舞台劇演員、無人機飛控員、鋼琴家......原來,在這所學校,我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在上海市教育學會青浦清河灣中學的課後服務時段,多樣化的社團為孩子們的興趣插上了翅膀。學校充分利用校內資源,融入科技、藝術、體育領域學習資源,針對學生個性化興趣愛好,整合資源,進行“清·荷”主題課後服務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使之成為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藴和開闊的國際視野的現代中國人。
學校開發的“清·荷”系列課後服務活動,有“愛我中華”“現代風尚”“國際視野”等主題,面向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結合學校的特色和實際情況,最大程度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學校還充分利用家長、社會、教師資源特長,開設了笑盈藝術坊、造物空間、盛樂坊、天空之眼等10個特色工作室,着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斷創新的能力,共同豐富和完善學校特色培育體系。
圖説:清河灣中學的校園滬劇社團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我發現,我愛的學校變得更美、更有趣了
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學生有個共同的名字——“小青椒”。這學期,幾乎每個“小青椒”都能説出學校的變化。
三年級的小宜同學發現附小的校園更美了。學期初,她參加了學校的繪畫社團,每週三的16:00,小鄒老師便會帶着同學們拿着畫板,在校園裏找尋美的畫面。原來空中農場的茉莉竟能像風車一樣隨風舞動,原來紫藤架邊的小路也有着曲徑通幽的怡然自得……小宜如獲珍寶般急不可待地用稚嫩的畫筆定格住“椒園”的美好畫面。老師笑着告訴孩子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美就在我們身邊。“小青椒”們都像小宜一樣尋找着美、發現着美、感受着美,並用線條和色彩肆意揮灑着靈感,描繪着美好,而這一幕,又何嘗不是一種“大美”呢?
圖説:青教院附小科技社團
同樣發現學校“不一樣”的還有四年級的陳同學。他發現,校園變得更有趣了,繽紛社團猶如百花齊放。“小青椒”們可以在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輪滑、武術等體育類社團中強身健體;可以在舊物改造、音樂劇、魅力中國鼓、民族舞、街舞等藝術社團中“藝”展風采;也可以在頭腦奧林匹克創新活動、機器人編程等科技社團中來一場頭腦風暴。
琦琦同學參加的是學校的舊物改造藝術社團,在姚老師的指導下,鐵皮罐變成了富有藝術感的儲物盒、舊紙盒變成了“秘密花園”、穿不下的牛仔褲成了時尚小揹包……姚老師説:“變廢為寶不僅需要一雙靈巧的雙手,更重要的是有善於尋找和發現的慧眼,舊物改造藝術的探索和實踐,讓孩子們打開思路,靈感迸發,這也正是我們開設繽紛社團的意義。”
青教院附小校長陳文芳説,今後,青教院附小將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健全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和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把“減負”和“提質”結合起來,切實提升校內課後服務水平,努力營造濃厚的校園特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