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最無能的皇帝,對外是個傀儡,對內就是個“媽寶男”
咸豐六年,載淳生於儲秀宮,咸豐八年,載淳的弟弟憫郡王早夭。其後,載淳一直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親生兒子。咸豐十一年,載淳開始上學,由編修李鴻藻授讀。七月咸豐帝病危,立載淳為皇太子,待其去世後,6歲的載淳即位,擬定年號“祺祥”。
大清王朝最後的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應該是同治,而且,當時只有同治一個繼承者,登基成為皇帝也是最順理成章的事情。可在封建帝王家裏,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也沒有什麼是順理成章。出身帝王之家,如果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那麼,無論好壞、成敗根本沒得選。
而同治就是這樣一個悲情的角色,他被命運捉弄,從小到大都是無力迴天。
同治是慈禧太后和咸豐的嫡長子,按理説,這是含着金湯匙出生,榮華富貴自然不用多説。可是,同治的一生卻並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同治有個史上罕見的母親,這個母親就是慈禧太后。
而在慈禧太后對權力的迷戀下,同治自己在外就是個傀儡,在內就是個“媽寶男”。這個“媽寶男”同治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因為,他從小到大已經看過了太多在慈禧太后淫威下一命嗚呼的人了。這些人無論地位高低、無論做過什麼垂死的掙扎,最後都敗在了慈禧手裏。
可以説,在同治的眼裏,慈禧太后不僅僅是自己的母親,還是自己永遠跨不過去的大山。
從慈禧太后聯合自己的勢力發動政變,把“祺祥”的年號改為“同治”時,慈禧就親手定下了自己兒子一生的命運。之所以給他取名叫做“同治”,其中,的寓意就是要和這個所謂的大清皇帝共同治理天下。雖然同治年僅6歲就開始登基,可是,一個6歲的孩子正是玩耍的時候,要他治理天下,他拿什麼治理呢?而這,就是慈禧想要的結果——“垂簾聽政”。
年幼的同治,只知道每天上朝時,坐在冰冷的龍椅上,而對大臣們的疑問和答覆都聽從母親慈禧太后的決定。可是,這種日子,隨着同治的長大,開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同治本身就是性格比較倔強,雖然,在慈禧多年的施壓下一直只能順從,可是,到了青少年後,同治慢慢的體現出叛逆的性格。
特別是在同治十七歲時,在迫於大臣們的壓力下,慈禧終於答應要為同治舉辦婚事。十七歲才成婚,這在歷年的皇帝中已經算是晚婚了,因為慈禧知道,皇帝一旦成婚就意味着要自己親政,這對慈禧來説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可是,最終迫於壓力,還是着手給同治操辦婚禮。可在選擇皇后時,同治並沒有選擇慈禧喜歡的女子,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
在同治心裏,不能親自治理天下也並沒有什麼,自己還是衣食無憂,坐享榮華。即使揹負各種背後的流言蜚語也無所謂,可是,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唯一一個可以自己決定的事情。這個枕邊人也是要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一定要爭取自己選擇。可是,同治太天真了,身為亂世中帝王家裏的一員,不僅皇權政治由不得自己,即使私人婚姻也一樣無法自己做主。
雖然,同治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女人,可是,慈禧從中作梗,想方設法不讓同治和新婚皇后同房。這讓同治完全失去了唯一的自由,年輕的同治想要反抗,想要鬥爭,可是,他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這一次次垂死的掙扎彷彿在告誡同治,他已經無力迴天,自己的命運早就被安排好了。最終,沮喪的同治能做到就是不斷尋花問柳,不斷放棄自我來發泄心中壓抑的仇恨。
在年僅十九歲時,同治患病不起。在託孤之前,他找來了這一生唯一信賴的人,也是自己的師傅——李鴻藻。他對李鴻藻交代自己的遺詔,想要把皇位傳給自己認為可以託付的人。可是,同治還是太天真了,他以為憑藉自己和李鴻藻的師徒之情,李鴻藻也會幫忙把遺詔發出來。可李鴻藻權衡利弊後,這個遺詔一旦發出,慈禧太后可能就會要了自己的腦袋。
於是,李鴻藻在同治去世後,先把李鴻藻送到了慈禧手裏,慈禧看後,大發雷霆,當面將其遺詔撕毀。因為,慈禧還想繼續找個小兒當皇帝,繼續自己“垂簾聽政”的政治生涯。縱觀同治的一生,可以説,是個歷史都無法書寫完整的悲情角色。即使做過很多努力,做過很多掙扎,也在年僅十九歲時帶着恨遺憾離世。
如果,當年李鴻藻能將同治的遺詔頒佈天下,大清的下一任皇帝可能就不是光緒了。那麼,面對外國列強侵略時,沒準歷史就要重寫了。
可是,歷史無法重演,同治也無法做一個真正的皇帝。縱觀清朝十二帝,同治帝確是去世年齡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嘆載淳可悲可憐,短暫一生無所作為。《清史稿》對其評價道:“... ...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