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助力育人“新生態”
□ 本報記者 李廣寅
本報通訊員 唐靜靜 李遠遙
“如何讓孩子玩手機不再上癮?”日前,宇菡媽媽在東營市東營區“良好家庭環境指標”問卷中寫下了這一題。宇菡是東營區一中6年級學生,看到宇菡經常玩手機,宇菡媽媽苦惱不已。東營區文匯街道中山社區家長學校的講師楊進德,第一時間聯繫了宇菡媽媽進行“一對一”專題輔導,指導其運用ABC法則,和孩子形成約定。“根據楊老師的方法,我和孩子堅持了一段時間,現在孩子對手機沒那麼依賴了。”宇菡媽媽欣慰地説。
2020年,東營區量身設計了“良好家庭環境指標”7.1萬份問卷,制訂了包括生活、情感、習慣等在內的9項指標,引導家庭成員對照指標開展自評,家長學校根據反饋問題按需“下單”開展個性化輔導指導,累計解決問題5.8萬個,幫助家長“持證上崗”。
據瞭解,東營區在83個城鄉社區、135所學校(幼兒園)中建立了家長學校,暢通家校社全維度對話交流渠道,打造了一支由120名家教專家、1600名志願講師和300名骨幹教師組成的家庭教育協同隊伍,“把脈”家長需求、“問診”家庭難題,為廣大家庭開出家庭教育專業支持的“複方藥”,開課4800餘期,受益羣眾超過了19萬人次。
為打通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經絡”,搭建起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去年以來,東營區創新“家長學校”實施路徑,以“閃亮的講台”品牌為統領,探索機制、陣地、隊伍、載體“四融”工作法,從幫助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到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再到提高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能力,構築起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
每週二的晚上是東營區“明德家語”國學講堂開課的日子。在文匯街道中山社區三樓的“明德家語”家庭教育基地,學員李樹紅都會提前半小時等候,這已經成為她的“慣例”。作為跟隨“明德家語”國學講堂時間最久的一位受益者,今年55歲的李樹紅從2017年5月“明德家語”開班以來便一直參與其中。“在這裏我不僅學到了一些經營家庭的智慧,也讓我從一個愛抱怨的人變得熱愛生活、樂於助人。”如今李樹紅已經是一個三星志願者,常常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周圍的人。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