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團史,歲月崢嶸。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經歷十年浩劫之後,青年思想陷入極大的迷茫中,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1977級2班(以下簡稱“化72班”)的同學深入思考,最後找到了屬於青春的回答:“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1979年12月6日,《中國青年報》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隨後這個口號傳遍全國,成為那個時代的精神路標,也影響了一代代青年的人生選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專訪化72班李金英、李繼定、李昆明三位親歷者。
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一批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的學生,1977級學生身上有太多時代的烙印,他們中有知青、工人、教師……年齡跨度從17歲到31歲。
“我們特別珍惜學習機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補回來缺失的時間。”李金英做了兩年民辦教師,考入清華大學後,那時身邊同學們對待學習真的是如飢似渴。雖然年齡跨度大、個人經歷不同,但大家都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班級形成了年齡大的幫助年齡小的、住得距離近的幫助住得距離遠的這樣一個融洽集體。
漸漸地,同學們發現課本上學的和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存在差異,又剛剛改革開放,各類思潮充斥在社會和校園內,就出現了路怎麼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的討論。
時任輔導員的謝新佑老師對同學們的討論採取循循善誘的方式進行引導,結合着政治課的學習、同學們的理解、大家的交流,組織同學們討論如何認識這些問題。李繼定回憶,當時的討論有很寬鬆的環境,“大家不打棍子、不扣帽子,敞開心扉”,既要看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也要着眼當下的困難,一點一點地去改變。
在不斷深化討論中,化72班的同學們從迷茫走向堅定。兩個多月後形成了傳承清華大學行勝於言的優良學風的行動口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還形成了11條樸素具體的行動方案,如積極參加政治活動,認真學好政治課;尊敬老師,關心同學,愛護集體;乘車給老幼讓座,在公共場所自覺地維持社會新風尚;講究禮貌,説話和氣,排隊買東西不夾塞……
李繼定説,這個口號提出意味着,“不要耽誤時間了,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國家以後的發展就靠我們了!”
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背後是青年對祖國的熱愛、家國天下的情懷,辯證務實的態度,行勝於言勇於擔當的使命,是渴望融入國家發展、為國奉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化72班的同學們畢業後,把這一口號內化為求知、探索、踏實為國擔當的動力,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祖國需要的行業耕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化72班的“長征”是身體力行“為建設社會主義多作貢獻”。1982年,化72班35名同學走向工作崗位,28人紮根祖國大地,其中9人從事核工業工作。
李昆明在畢業後進入偏遠的國營272廠工作。他説,自己的需要、工作、志向都服從黨和國家的安排。“我們把個體放在全局之中,個體最優不是全體的最優,所以我們服從組織需要,組織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考慮取得最大的效果。”
李金英畢業後進入原子能研究院工作,此後數十年從事攻關科研工作。在我國核工業發展停滯時候,社會上有一種説法“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李金英説:“當時也想過今後的出路在哪裏?但始終把堅持做核工業這件事放在心裏,沒有放棄,後來越幹越帶勁兒了。”
李繼定在大學畢業後,繼續在清華攻讀碩士、博士,後來一直留校工作。他自豪地説:“我培養了好幾個博士後、近20個博士、近40個碩士,還有一級一級的本科生,非常有成就感。”
他經常對學生説,你們肩負着國家的希望,不要追求虛榮的東西,要追求在學業上、在能力上拼個高低,做人要正派,要經得住誘惑。
在清華大學主樓前,有一塊特殊的台階,是1977級校友畢業20週年時捐贈給母校的禮物。李繼定説,這是7字班留給母校的,表示我們起到一個鋪路石、打基礎的作用。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口號提出40多年了,現在的80後、90後、00後都經歷過被社會討論是不是垮掉的一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比如疫情中的青年醫護人員、年輕的戍邊戰士,都證明了年輕人是堪當大任的,他們用行動作出了青春的回答——“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梅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