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66歲北大教授跨越13小時14000公里的硬核課堂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經典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66歲的教授閻步克自1988念留校任教以來三十載不下講台,同學們不論來自什麼專業背景,都想走進他的課堂,聽他講解紛繁歧異的歷史現象。

然而受疫情影響,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變得有些特別,到北美探親的閻老師,因雙方航班停飛暫無法回國。於是他成為了線上“主播”,繼續堅守在一方“講台”。

北京時間晚8:00,美東時間早7:00

“在推遲開學期間,學校提供了若干‘不停學’的方式,如直播、錄播、慕課、研討、教室等,供教師酌情選擇。我決定先嚐試‘直播’方式。”

閻老師藉助classin平台為同學們直播授課,同時也在北大教學網上,儘可能提供更多的課程信息與學習資料。北京時間與美國東部時間相差13個小時。因疫情影響暫無法回國的閻老師為了不耽誤同學們的課程進度,時差也要努力克服。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兩門課,我跟學生約定北京時間晚8:00上課,對我則是早7:00上課。這就要在頭一天的晚上做好準備,早上提前起牀。”

“也許還要直播若干周,我將繼續努力。”


閻步克老師在進行上課前的準備

“對我這樣奔七十歲的老年教師,這是一次新嘗試”

説到線上教學,閻老師稱之為一場全新的體驗。“對我這樣奔七十歲的老年教師,是一次新嘗試,需要學習摸索。”面對直播視頻軟件的使用,閻老師做了很多功課,包括嘗試一些直播平台。

“作為老年教師,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術不夠敏捷,花了很多時間下載、安裝和摸索,以及跟助教反覆演練,總算在正式直播之前,初步掌握了操作方法。”

與面對面授課大不相同,線上平台沒法直接感受課堂的氣氛,並獲取全體同學們的實時反映。直播時面對的是授課的影像和課件,和“台上”的6位同學。

“若逢他們關閉了攝像頭,我一時就有‘面對曠野’上課的感受。”這樣的形式,聽不到同學們的笑聲,也看不到表示理解或者疑惑的表情,與多年的線下授課體驗相比,多少還有點不適應。

“線上教學的classin平台還提供了一些線下教學不具備的功能。”閻老師很好地適應了嶄新的教學方式,並且還發現了一些新的亮點。比如同學們可以隨時在聊天窗口中進行評論,實時表達疑問、聯想、感受以及評價等。就類似“彈幕”的效果,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總希望幻燈片更精美、更精當,更好地反映教學內容”

聽過閻老師課的人,總對他的PPT印象深刻。在閻老師的PPT裏,各種史料、圖片、表格、示意圖等經過精心加工,抽象的內容一看便解,不太容易聽清的古文也一目瞭然。

在探索新鮮的線上授課平台的同時,對於授課內容的質量,閻老師也是絕不懈怠。每次備課都要有所改進,這是閻老師一直以來給自己的標準。

為了給同學們提供更好的上課體驗,閻老師做了充足的準備。開課之前,他為《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三門課程提供了課程介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表、PDF課件、參考書目錄,以及參考書電子版下載等內容。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的課件積累了很多輪,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修訂,他重新制作五六百張幻燈片。“出於多年積習,總希望幻燈片更精美、更精當,更好地反映教學內容。”

“在疫情期間,選課同學既不用出門借閲購買,也不用着網上搜索,在北大教學網上就可以直接下載閲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