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他偷走高考試卷,背熟題目後去迎接考試,看到考題後傻眼
宋代詩人汪洙在《神童詩》中寫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一句話描繪的就是出身地下的農家二郎通過科舉考試高中而改變命運的場景。根據《禮記·王制》篇記載,我國的科舉制度始創於隋朝,在唐朝時得以確立,歷時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廢除。
古代的科舉制度幾乎是寒門學子唯一可以翻身的機會,因而一大批人寒窗苦讀多年,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如今,科舉制度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平和先進的高考,對所有學生來説,高考都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甚至對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説起高考,可能有人會站出來説這種“一考定終生”的模式有臨時發揮的不穩定因素在內,而且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也會導致一定的不公平。殊不知,我國的高考制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公平的選拔性考試之一,也是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最切實可行的執行方式。
歷年來,高考都有着嚴格的監督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結果的公平、公正,卻不想17年前有一個人突破層層防守,偷走了高考試卷,拿到這份“命運之卷”的他最後結果如何呢?
2003年的夏天,對於來自四川省南充市的楊博來説是一段永生難忘的日子。這年5月,離高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有高三學生都在做着最後的衝刺和調整,楊博也是其中一個。然而他是一個有些偏科的學生,在最近的幾次模擬考試中,楊博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為此他十分焦慮。
楊博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辛苦勞作掙錢供他讀書,可以説他身上承載了一家人的希望。這也使得他自己壓力很大,做夢都想着能考上一個好學校,讓父母臉上有光。在這樣的焦慮中,楊博心中漸漸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決定去偷高考試卷。
從此,楊博再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學習,他心裏總是惦記着如何才能偷到試卷。每天放學,他都去教育部蹲點,生怕錯過得知試卷存放點的機會。終於在6月4號這天,他等來了高考試卷的武裝押運車,看着試卷被一批一批送進保密室,楊博默默在心中記下了這個地點。
當天晚上,楊博帶着工具鉗剪開了教育部的鐵絲網溜進了保密室,當時也沒有條件用手機拍照,他索性直接偷走了一份數學試卷。拿到試卷後,楊博用僅剩的兩天把試卷從頭到尾做了一遍,不會的題也查找資料全部解決,然後把試卷燒掉後衝進了廁所。
6月8號上午,他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考場,卻在試卷發下來後傻眼了,這完全不是他將答案爛熟於心的那套卷子。原來,高考試卷的封存每天都要經過核查,於是在6月5號一大早教育部就發現少了一套數學試卷,馬上上報國家,最後決定啓用備用卷。
偷高考試卷可是件大事,國家教育局得知此事後,馬上聯繫公安機關展開偵查。經過對現場腳印和指紋的勘查,最後他們將目標鎖定在18歲的楊博身上,直到此時楊博才知道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錯。
後來楊博被法院判處7年有期徒刑,而他當年偷到的試卷雖沒有派上用場,最後也考出了550分的成績,完全可以讀一個不錯的一本學校,只可惜這一切都被他自己親手毀了。在監獄服刑期間,他誠心悔過,因為表現良好提前13個月出獄。但出獄時他已經是個24歲的青年了,沒有文憑還揹負着坐牢的污點,這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