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豇豆露地栽培,掌握好下面幾點,才能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益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豇豆是一種喜温耐熱,不耐低温霜凍的蔬菜作物,露地栽培宜安排在月平均温度為20~30C的月份裏。我國豇豆的種植以露地栽培為主。北方地區多在4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播種,6月下旬至10月中旬陸續採收嫩莢;南方地區多在3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6月上旬至10月下旬陸續採收嫩莢。豇豆栽培應按照豇豆的生育規律,根據其生育特點,結合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並採用科學技術措施,才能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益。

(1)播種時間

豇豆春季露地直播播種時間,宜在當地晚霜前7~10天,此時土壤10cm地温應穩定在10~12°C。播種過早,常因地勢低、濕度大而造成爛種或出苗太慢,出苗後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缺苗;播種過晚,將使植株生育期推遲而影響早熟豐產。夏秋季種植,播種時間宜在當地早霜來臨前110~120天。如果早播種會因温度高而使植株營養生長不良;過晚播種,結莢數量和幼莢生長會受影響。豇豆只有適期播種,才能獲得高產。

(2)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豇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土層深厚、肥沃、鬆軟,排水、通氣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豇豆怕重茬,最好選擇2~3年內沒種過豆類作物的田塊來種植。冬閒時深耕曬土、凍融,使土壤熟化,通氣性好,有利於根系發育和根瘤菌的形成和固氮。豇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需有適量的氮肥,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開花結莢期對磷、鉀的吸收量,多於對氮的吸收量。生產上必須先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鉀肥,這樣,在春季也有利於提高地.温,早髮根,早形成根瘤固氮。夏季多雨追肥不便時,如基肥充足也可持續供給植株養分,不致脱肥早衰,到秋季也利於植株穩健生長。實踐證明,豇豆施肥,“三追不如一底”。因此,結合整地做畦,一般每公頃應施腐熟的堆、雜肥75000kg左右,有條件的還應.

在開溝後施少量餅肥或糞幹、雞糞、磷酸二銨作基肥。豇豆種植的畦式,在我國北方為平畦,畦寬約1.3m;南方為高畦,畦寬(連溝)1.3m,溝深25~30cm,以利於排水;每畦可種植雙行,以便插架採收。

(3)播種與育苗

播種前要進行選種、曬種。應選飽滿、無病蟲害、無損傷和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的種子,曬1~2天,這樣種子出苗快而整齊、健壯。豇豆-~般用幹籽直播,但育苗移栽有利於發芽和殺死附在種皮上的蟲卵、病菌。常採取高温消毒“脹籽”播種。具體做法是:先精選種子,放在盆中用90C左右的熱水迅速燙一下,隨即加入冷水降温,使之在25~ 30°C左右的温水中浸泡4~6h,種子撈出後稍晾即可播種。由於豇豆的胚根對温、濕度變化比較敏感,因此應避免幼根受傷。一般播種前不用催芽,尤其地温低、濕度大的地區最好採用幹籽直播,可減少爛種缺苗。播種應選晴暖天或“冷尾曖頭”時進行。這樣,播種後有幾個連續晴天,利於種子發芽出苗。近幾年,豇豆育苗移栽發展較快。利用保護地育苗,不但可以早播,還能保證苗全苗壯,促進開花結莢。試驗證明,育苗移栽比直播能增加產量27.8%~ 34.2%。豇豆通過育苗移栽,可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育苗期正處於短日照下,定植後莖葉健壯而不徒長,植株開花較早,結莢的節位降低。在南方地區,春豇豆尤其是早春豇豆直播後,如遇低温陰雨,則使種子發芽慢,且易黴爛,成苗差;遇霜凍則易凍壞幼苗,因此更有必要進行育苗移栽。

豇豆早春育苗可在加温温室、日光温室或塑料薄膜棚內進行。播種期根據定植時間和苗齡向前推算,一般苗齡25天左右適宜。播種方法與菜豆相同,種子覆土厚度一般為2~3cm,太薄易造成“戴帽”出土,影響生育期。育苗播種後嚴實蓋地膜保温,以白天保持在25°C,夜間保持在20°C為宜。幼苗拱土後,應立即揭去地膜,蓋1層厚0.3cm細土。苗出齊後要降低苗牀温度,因此時幼苗對温度十分敏感,温度過高,下胚軸易伸長長成徒長苗。徒長苗不但定植時緩苗時間長,生長緩慢,而且生育期延遲,開花結莢晚。因此,在此時期白天温度應降到22~ 23°C,夜間降到13~14°C,並保持每天有10~11h的充足光照,以及較低的土壤與空氣濕度。也可採取“芽栽法”,先集中育出小苗,待葉展開後再移栽於育苗缽或育苗紙袋、營養土方中。定植前7天,苗牀晝夜不要蓋,以鍛鍊幼苗,使其葉色濃綠,葉片肥厚、健壯,具有適應大田定植的能力,在晚霜後選擇晴天定植。

(4)田間管理

在幼苗第一-對真葉展開時應及時進行查苗補棵,同時間去多餘的苗子,一般每穴留3株健壯苗。幼苗生長及根系發育,主要靠植株基生葉片製造供給養分。基生葉提早脱落或受傷的幼苗,根少且生長緩慢,應拔去換栽壯苗,保證田塊植株生長整齊。育苗移栽的,在緩苗後進行查苗補課。豇豆常因早春温度低而根系發育不良,或定植後緩苗時間過長,使幼苗葉片變黃、脱落,故應加強管理。豇豆苗出齊或定植緩苗後至開花,一般每隔7~10天進行1次中耕鬆土,以提温、保墒,促根系發育,控制莖葉徒長。初花期不澆水,適當控制莖蔓生長,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待蔓高達1m左右時,葉片變厚,根系下扎,節間短,第一花序開花座莢後,幾節花序顯現時,莖葉生長極快,肥水供給要充足。待葉片顏色變深,中下部果莢伸長,進入結莢盛期,則要見幹就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並隔一水追1次肥,保持植株健壯地生長。為滿足幼莢和莖、葉同時生長的營養需要,防止早衰,延長結莢期,可噴1~2次0.3%磷酸二氫鉀。第一次產量高峯過後,由於大量結莢,植株生育減退,應適當增加肥水;約20天左右會出現第二次盛莢期,可延續1個月左右。

(5)植株調整

植株將抽蔓時,要及時插架。架形多樣,用竹竿插成的“人”字形架最常用,架高2.2~2.5m,每穴插1根,並向內稍傾斜,每兩根相交,上部交叉處放竹竿作橫樑,呈“人”字形。冠豆的莖具左旋性向上纏繞生長,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及時引蔓上架,這樣可避免蔓時折斷,使其均勻分佈在架上,豇豆利於通風透光,減少花莢脱落。第一花序以下側枝長到3cm長時,應徹底摘除,以保證主蔓粗壯。主蔓第-花序以上各節位上的側枝,都應在早期留2~3葉後摘心,促進側枝上形成第一花序。第一盛莢期後,在距植株頂部60~ 100cm處的原開花節位上,還會再生側枝,也應摘心保莢促花序。主蔓長15~20節,達2~2.3m高時摘心,以促下部側枝花芽形成。實踐證明,植株調整措施可明顯有效地改善植株生長與結莢的矛盾,促進花莢生長,利於光合作用和養分集約利用。矮生豇豆(地豆角)一般植株一出現側枝即進行打頂。豇豆春播開花後8~10天就開始收嫩莢,夏播開花後6~8天即可開始收嫩莢。當莢條粗細均勻,莢面豆粒未鼓起,達到商品價標準時,為採收適期。適期採收的果莢充實、脆嫩,質量好。如採收過遲,鮮莢色變白,莢肉變鬆,則炒食風味降低,價格下降,同時影響下茬嫩莢生長。一般盛莢期應每天採收1次,後期可隔天採收1次。採收嫩莢應在下午或傍晚進行,嚴格掌握採收標準,使採收的嫩莢粗細一致,以提高商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