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被打得都不想上學了學校怕影響聲譽竟選擇息事寧人!校園欺凌早已人人喊打,但有些學校的應對姿勢卻總是堪憂。
據《安徽商報》報道,太和縣一名13歲女生在學校遭遇校園暴力,被十幾名女生圍毆並撕扯衣服,施暴者還拍了視頻傳到網上。被打女生不敢跟家人説,直到一個月後,女生的母親在網上看到視頻才知道女兒的遭遇。
女生被打得都不想上學了 學校怕影響聲譽竟選擇息事寧人
讓家長氣憤的是,暴力事件發生不久,學校就知情此事,既沒有處理涉事學生,也沒有及時告知家長。目前,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警方已介入調查。
如果不是家長在網上看到視頻,女兒遭受暴力這件事,可能永遠都不會被發現。現在這個結果,學校難以撇清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二十四條寫得非常清楚: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應急機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針對校園欺凌,去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也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針對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明確了學校的管理與保護責任。要求各校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但在這起校園欺凌事件中,學校非但沒有及時通知到家長,反而告訴孩子“不要跟家長説”。這不僅是對被欺凌孩子與家長的不負責任,對那些欺凌者也是一種包庇。
學生被打,身心已經遭到創傷,這個時候,學校及時站出來對被打學生進行及時撫慰,對欺凌者進行處罰,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如果學校迴避這些動作,就是一種失職。
現在學校不讓女生告訴家長,對女生無疑構成了“二次傷害”。
不讓被欺凌女生告訴家長,還是一種典型的息事寧人心態。學校領導的心思不難忖度:一旦事情鬧大,不僅影響學校聲譽,而且相關領導也要擔負管理失職責任。説到底,這是以學校領導利益與所謂“學校聲譽”為中心,而非以學生中心。這與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背道而馳。
女生被打得都不想上學了 學校怕影響聲譽竟選擇息事寧人
恰恰是這種不願正視問題的態度,反而會加劇校園欺凌的猖獗。
早就有研究顯示,學校的消極處理,是校園欺凌產生的重要土壤。據瞭解,這名女生被欺凌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果學校能在最初就對欺凌者及時發現、進行嚴厲處罰、教育,或許就能避免這名女生反覆受到傷害。
所以,解決校園欺凌,學校不能躲在暗處和稀泥,應勇敢地站出來,及時跟家長、上級管理部門溝通,找出最恰當的解決方案,才是正確的應對之姿。
學校不是“無菌”環境,但它也絕不能是叢林法則盛行之地。如果任由校園欺凌發生,那才是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