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聚焦敦煌葡萄產業:大漠中的綠色經濟
蘭州9月8日電 (記者 劉玉桃)“大家對敦煌的印象一般停留在大漠、駝隊的景象,想不到在大漠中有這樣一汪綠洲。”老撾資訊網董事長龍攀表示,這裏葡萄產業發展規模這麼大,並且與旅遊業相融合,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對生態有保護作用,對此非常驚歎。
“行走中國・感知五年:全球華文媒體高層甘肅行”4日至8日在甘肅採訪,來自澳大利亞、埃及、波蘭、德國、法國、瑞典、匈牙利、意大利等世界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的20餘家華文媒體走訪敦煌葡萄產業。
圖為華文媒體負責人在葡萄園拍照。 楊豔敏 攝
“只知道新疆葡萄甜,沒想到敦煌的葡萄大又甜,而且品種多樣。”美國《華興報》社長程汝釗表示,敦煌農民很聰明,包括現在推廣的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希望將來敦煌葡萄走出國門,走得更遠。
敦煌種植葡萄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朔到漢代,已有近2100年的栽培歷史。由於萬年雪山融水,一年三百天的豔陽高照,二十度的晝夜温差,會呼吸的沙質土壤等,敦煌非常適宜發展葡萄產業。
敦煌規模種植葡萄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首先在敦煌陽關鎮建成了萬畝無核白葡萄生產基地。1999年紅地球葡萄引種成功後,敦煌大力發展以葡萄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
美國《華盛頓天下週刊》副社長於天竹説,敦煌葡萄產業發展比較成熟,有技術培訓、農家樂、現代化種植等,每年還舉辦節會,提升敦煌葡萄知名度。如果有葡萄繪畫大賽、葡萄動畫故事等,可多形式推介敦煌葡萄。
圖為華文媒體負責人在葡萄園拍照。 楊豔敏 攝
近年來,敦煌按照“為城而農、為文而農、為遊而農”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葡萄產業走出了一條“標準化、融合化、品牌化”的轉型發展之路。比如,農行敦煌分行累計在全市共投放3億多元農户貸款,其中2億多元支持葡萄產業發展,1500多户葡萄種植户受益。
目前,全市以紅地球、無核白為主的葡萄面積達15萬畝。品質優良、色澤豔麗、含糖量高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以葡萄為主的優質林果產業成為敦煌農民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
記者採訪敦煌市陽關鎮種植葡萄農户王嶽觶她正在路邊售賣自家的葡萄、葡萄乾等。“現在旅遊業發展,來葡萄園採摘、觀光的人越來越多,葡萄收入比較好。”
王嶽黿檣埽從17年前嫁到這裏,就已經種植葡萄。如今,葡萄種植技術、品種、規模、銷售等都由當地政府統一管理。“一畝葡萄一年1萬多元的收入。因為葡萄品質好,銷路不愁。”
隨着近幾年敦煌旅遊火熱發展,敦煌堅持把葡萄產業與旅遊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在景區周邊、旅遊沿線及農業示範園區建成了210家以葡萄、瓜果為主的觀光園、採摘園區、農家樂,既讓遊客品嚐了甜蜜,也讓農民收穫了喜悦。
龍攀説:“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打造品牌,就比如提起葡萄,大家覺得好吃的葡萄就在吐魯番,就是品牌效應。”
為打造葡萄品牌,敦煌按照“統一規格、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的原則,從葡萄的包裝、儲運、品牌、標識等環節入手,嚴格規範葡萄經紀人、電商及農户的市場銷售。
目前,敦煌無核白葡萄、紅地球葡萄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敦煌葡萄”也被國家質監總局認證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敦煌牌”、“陽關牌”葡萄品牌逐步唱響全國,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