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鳴謝:長江文藝出版社
採訪人:《心勝3》責任編輯 陳曦
受訪人: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全國模範教師,全軍優秀教師,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出教授”。
問:您首創的“心勝”概念,在軍隊和各類機關團體中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詞彙,激勵了很多人。您還會繼續圍繞這個理念創作下去嗎?
答:我還會繼續創作下去,因為“心勝”還是一個很好的理念。今天,物質社會充分發達以後,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生活條件都改善了,但是精神方面卻有所欠缺。怎樣完成物質與精神的匹配?我認為“心勝”是一個重要因素。物質的勝利是一方面,在心裏上你能否建立一個強大的內心是另一方面。強大的物質和強大的內心是相輔相成的。
問:您對“古田會議”的客觀解讀很有價值。今天的人們應該怎樣看待那段歷史?對當下有何借鑑意義?
答:因為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為什麼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分析當年的“古田會議”?那支軍隊怎樣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失敗到勝利?“古田會議”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毛澤東對這支軍隊進行了改造,如果不經過改造,那麼它和農民起義的隊伍就是一樣的。而且那次改造,實際上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改造。
我們今天講歷史上的“古田會議”,實際上今天也是一場新的“古田會議”。無論是地方經濟體制改革、地方反腐,還是軍事體制變革、軍隊反腐,同樣也是一場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改造。
古田會議過去了,黨把一支軍隊打造成一支走向勝利的軍隊。我們今天也一樣,新的“古田會議”依然是要打造一支勝利的武裝力量,與民族復興的遠大目標相匹配的力量,而不是一個“分光吃淨”的力量。所有的農民起義都帶有“分光吃淨”的性質,但是怎樣具有遠大目標?“古田會議”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這就是2014年10月底至11月初,習主席召開的“新古田會議”的重大意義。
問:您對“危機處理”這個主題頗有深度研究,您的觀點是“常懷危機,方可避免危機”。隨着時代改變,危機的形式和應對方式也在改變。您認為當下,我們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在哪幾個方面?為了應對這些危機,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我們與國際上高水平危機處理模式的差距在哪裏?
答:當前我們面臨的危機,從大的方向可以分為內、外兩方面。
外部危機:包括安全環境:朝鮮半島問題、中日東海爭端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中印邊境問題、印方駐軍問題。
內部危機: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我們開展前所未有的軍事變革;我們進行前所未有的力度的反腐。
危機從內部、外部呈現出兩方面,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變危機為轉機,完成這種轉換,我認為這是每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們以前講,如何建設和諧社會?如何維持穩定?實際上,這些理論都是應用理論,而危機處理理論是操作理論。
我們怎樣達成和諧,怎樣完成科學發展,怎樣完成民族復興?幾乎都要通過不和諧到和諧,通過不穩定到穩定,通過處理危機才能達成真正的和諧和穩定。而不是像我們有了一個傷口,塗一點兒碘酒,讓它不要發炎。當然要防止它發炎,但危機處理更主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應該把“濃”擠出來,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所以這裏就會經常涉及危機處理的一個治標和治本的問題。
我們今天講的這個危機處理理論,主要是給當今的幹部們看一看,他們比較熟悉的怎麼維穩的問題。做一百個決策,別人記住的就一兩個在危機時刻的決策。你平常講多少話,別人都記不住,但危機時刻的一句話別人就記住了,那個時刻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平常可以偷會兒懶,可以打個盹兒,但危機時刻要全神貫注。危急時刻把握不好就滿盤皆輸。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精力分配的問題。
我們今天不缺理論,危機處理理論機制強調,當危機發生時,你要站出來,讓別人看見你。我們要講危機處理理論,因為國外經常學習這種理論,而我們比較欠缺。我們現在跟國際上高水平的危機處理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就需要完成一種補充。
問:“國家安全”是您高度關注的領域,您的觀點是“只會微笑、不會瞪眼的國家,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您如何看待我們在國家安全籌劃方面的現狀?未來如何營造更安全的範圍?
答:我們現在已經做了很大的改進。從“十八大”以後,我們在東海的維權;我們進入釣魚島十二海里宣誓中國的主權;我們在南海的維權;我們在南海的“陸域吹填”,極大地保護了我們南海的航運安全;我們在台海,台獨這段時間勢力囂張,我認為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台獨的盡頭就是統一。這些這都是“十八大”以後的重大調整。
跟過去那種以不惹事、維護穩定,以退縮、讓步維護穩定、和平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一定要彰顯中華民族的基本權益,維護這個基本權益。就像總書記講的那樣:“任何國家不要期望中國能吞下損害我國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我們絕不吞下這個苦果。”這是對今天的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進展。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過去講穩定,以“不出事高於一切”;今天以“維護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一個很大的調整。
問:您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並且您認為,“小人喻於利”這個思想過去影響我們太深,以至於影響到國家安全籌劃。那麼,您認為今天的中國在面對世界時,應該做出怎樣的姿態?
答:我認為“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是中國應該有的一個正常心態。我們與國際接軌,我們希望全世界都以“道義至上”,但是西方有自己的價值觀。
西方人的價值觀裏藏了很多東西,包括它在中東樹立民主的樣板,伊拉克戰爭因此發生。它為什麼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樹立?為什麼不在烏干達、索馬里樹立呢?因為這些地方是雞肋,它沒有任何利益。所以,中東的民主樣板是地下有石油,或者交通要道,我要把這兒控制好,它的核心就是國家利益。
對於今天的中國也是一樣。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彰顯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要清醒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但也絕不單單是經濟,還包括價值觀問題,比如説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在維護這個價值觀裏,我們有完全獨立的兩套體系。我們跟過去不一樣,過去有些人曾講過:“你們發達我們不發達;你們民主我們現在還有不太民主;我們現在慢慢發展,將來跟你們一樣。”
其實,東方、西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體態。全世界不可能只有一個標準的模式。當然,就像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哲學家福山所説的:“歷史的終結”。他認為全世界歷史終結在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福山也改口了。他説,看來當時的判斷是有問題的,歷史沒有終結,還在多變化地發展。多樣化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的異軍突起,一種全世界的全新模式出現。
那麼我們要怎樣發展我們的模式,維護我們的模式,這就需要“博弈”。什麼叫博弈?就是下棋,你出一招我出一招。在平等的情況下,我們要“博弈”。但是哪怕在不平等的情況下,我們也要進行“博弈。要博弈,手中必須要有棋子,沒有棋子是不行的。
比如,美國在跟我們“博弈”的時候,會用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印度來圍堵中國,這些就是它的棋子。我們也要下棋,也要着子。我們絕對不能像有的專家講的:開放瓦罕走廊,幫助美國解決阿富汗問題;我們與美國好好合作,共同解決朝核問題;我們再跟美國合作,共同解決伊朗問題。
我們的心地太好了,沒有“博弈”的概念,我們光想着怎樣跟美國人合作,合作到最後,我們怎麼解決台灣問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美國還在不斷地對台售武。我們經常講西方都是契約社會,但是他們哪裏有契約?
所以,在“博弈”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怎樣擁有棋子,怎樣下棋。通過這些方法有效地維護我們的利益。而不能一廂情願地,期望通過搞好關係,讓對方放我一馬,從而獲得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那樣的空間是很有限的。
以印度為例。印度早已承諾,決不允許西藏人利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任何活動。但他們的話等於白説,達蘭薩拉一直是達賴的老窩,一直在跟我們搞(不必要的動作),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支持過印度的分離勢力。
我們為什麼不支持?印度可以支持藏獨,我們為什麼不能支持它的東部各邦要求獨立?一報還一報。我認為絕對不能用我們的好心換對方的惡意,這樣就能消解嗎?我們也應該想想辦法,這裏面單純的一廂情願是不夠的。
美國對我們也是一樣的。包括經濟制裁、對台售武。我們抗議,光抗議不行,還要有別的辦法。比如説,當它對台制裁步步升高的時候。我們在世界的安全合作要給你降級,這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一部分。你反覆對台售武,我們簡單的抗議是不行的,一定要實際的行動。
比如説,包括在朝核問題上,在伊核問題上,在各種各樣的中美合作問題上,我要降級。我不一定要跟你那麼配合,因為你這麼跟我搗亂,我必須有我的反制措施。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他在不斷地給我們穿小鞋,我們跟着送雙很合適的鞋,還要説:“你看這個鞋多好,穿上吧”那是不行的。
中國人就需要這樣的觀念,鬥爭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這種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證我們再也不重蹈過去的覆轍。像“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都是這樣。中國人就一直後退,退到了退無可退,忍無可忍,最後只好跟鬼子拼了,何必到最後這一步呢?
就像“七七事變”,都已經到了在北京南面駐軍幾十年了,在那兒搞演習我們才跟鬼子拼了。無論哪個國家爆發這樣的戰爭不都是個笑話嗎?中日爆發戰爭,竟然沒在邊境爆發,竟在盧溝橋爆發戰爭,中國當時就弱到了這種地步。所以,如果將來有一天,日本在名古屋而不是在邊境爆發戰爭,那才彰顯了中國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學會“博弈”;一定要學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定要學“報復”的觀念。我們缺乏這種觀念,我們講既往不咎,不計小人之過,我們有多麼寬大的胸懷,這個在國際上是沒有用的。一定要一報還一報,一定要有“報復”觀念,你才能有效捍衞自己的利益,讓別人不敢侵犯你。報復就是一種威懾,你沒有報復,寬恕不是威懾。
問:您始終強調“無威懾無戰略”。今天我們在“威懾”方面是否比過去有所進步?國家安全戰略需要在哪幾方面加強?
答:威懾,實際上我們現在做的不太夠。按照基辛格講,威懾的三要素包括:第一,你的實力。第二,你的決心(使用實力的決心)。第三,讓對手知道。
東方的文化,是我們不太喜歡讓對手知道,往往使用實力的決心也不是很大,實力藏起來不讓對手知道。當然藏可能也是一種威懾,別人摸不清你底數。但是,更好的威懾還是讓別人知道。
比如説,剛進行的閲兵。為什麼閲兵?讓對手知道,這就是威懾。而且這個閲兵再不是在天安門閲兵,是在朱日和,那個亞洲最大的訓練場閲兵。包括主席在內,全部穿着迷彩服。那就是一種威懾,展示實力的決心和讓對方知道,我們東方需要這一套。
美國人很會使用這一套,美國人從來不隱瞞,它把它的11支航母編隊,多少個飛行聯隊,多少個陸軍師,多少個陸戰隊師,全部向世界公佈。美國説要透明,什麼是透明?它就是要通過透明,展示威懾。告訴你“我有這麼多力量,你不要動。”
所以,我們今天也要學會它的這些方法。我們有東方自己的方法,但我們要學會西方通行的方法。及早地告訴對方後果就是一種威懾。
最近,我們外長講得非常好。今年4月份,王毅外長在德國講:“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行。”這話講得斬釘截鐵,我們外交系統很少像這樣講話,很少用這樣清晰的數字---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行。
這就是回聲,這就是威懾。你的決心,我絕對不允許任何方面,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行。既是對朝鮮方面説的,也是對韓國方面説的,同時也是對美國、對日本説的,各方面都講了。
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行。這句話説明什麼?第一,不允許。第二,如果爆發我必須得介入。我們絕對不會袖手旁觀,讓一個地方大局糜爛,會對中國造成嚴重的影響。
所以,當你的決心一表達之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馬上表達了美方四點意見:第一,不推翻金正恩政權;第二,不改變北方體制;第三,美軍不過三八線;第四:不急於南北統一。
中國決心很堅定,我的決心實力,我讓你知道,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行。美方也做出相應調整。我不準備冒險,咱們還是協商解決問題。大國之間,如果是一味的退縮,給你帶來的絕不是和平,而是災難。他不知道你要最後跟他拼了,他覺得你的忍讓是無限的,他一步一步往上壓,你最後就沒有辦法。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像國歌唱得那樣了,我們中華民族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一定要提前發出吼聲,我們不要到最後時刻發出吼聲,最後就晚了,我們抗戰就是這個結局。
南海的問題是我們積極主動的行動。他們強烈的抗議,我們現在形成了威懾。
問:台灣問題至今懸而未決,您在書中也提到了“台灣的根本價值,涉及國家安全戰略”,並引用尼克松的話“戰場上得不到的,也無法在談判桌上得到”。在統一問題上,我們需要修正哪些觀點?還需樹立怎樣的行動準則?
答:前不久,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作者是我的好朋友,清華大學的閻學通,他是一個法理派,觀點很犀利。從法理方面,他這樣看待“台灣獨立”:我國的反分裂法講得非常明確,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講的是中國領土的問題。
你的人可以要求獨立,因為那是人的意願,我無法制止你不獨立,人的思想是管不住的,你想統一也統一不了。閻學通講:沒關係,你想獨立就獨立,但我告訴你,《反分裂法》上講:“這塊兒土地是中國的,你們愛獨立,可以,你到哪兒去獨立都可以,但在這塊土地上,不可以。這塊土地得回來。他説的是,我講的《反分裂法》,不包括你們這些人。這些土地是中國的,你們愛留下來,可以,我也承認你。你不愛留下來,你想獨立,也可以,我也承認你。你有權利獨立,但你沒有權利擁有這塊土地。
我是地“主”,“地”主是我,《反分裂法》講的是這個問題。你住在這塊土地上,你不擁有永久居住權,我可以收回我的地產。你不擁有所有權,不能因為你們這夥人想獨立,我就把我的領土割讓給你,那是不可能的。這是國家資產,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收回。收回你也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經營。如果你們不願意,你可以獨立,但在這塊土地上獨立不行,因為土地是我的。你到哪裏獨立都行,組織留洋政府完全都可以,但土地是我們的。
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現在跟台灣方面,包括跟台獨分子鬥爭,越來越清晰的問題。一方面力量的增強,一方面法理的增強,我們從法理上講通,不要被那些統計數據所鎮住。
陳水扁上台之前,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擁護統一,到現在連百分之三都沒有了,我説百分之零都沒有用。因為這土地是中國的。你們想獨立你們走吧,我也不攔着你,我也不要你,愛到哪兒去到哪兒去,但土地得回來。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要彰顯的非常堅定的決心。
有一段時間,我們大陸一些涉台部門反覆看民調,看得自己憂心忡忡。我説你怕什麼呢?國民黨全部台灣化,沒關係。國民黨今天一點兒希望沒有,不要寄希望於國民黨。要寄希望於14億中國人民和中國國家的實力。當然,我們以前也對台灣人民講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我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認識到,與大陸統一的好處。當然這是我們的希望,但是我們不強迫。你不願意統一就不願意,你有你的自由,我們承認,我們也不會擰着你的腦袋跟我們一起過。你不願意你走吧,但土地得回來。我覺得這點還是值得普及的。
問:在“國際生活武力化”的今天,中國應該採取怎樣的生存發展策略?軍官及軍隊,又承擔着怎樣的任務呢?
答:“國際生活的武力化”,主要是“冷戰”結束以來,一段時期和平發展甚囂塵上,一看沒什麼事兒了,大家主要在科技領域、經濟領域內競爭。就沒想到會有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一片混亂。而且每一次都是美國人率先出手。美蘇兩霸和平對峙的時期,反而比較平安。除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世界比較平安,沒有什麼大的戰爭。
結果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一超獨霸,反而生出了很多事情,“國際生活武力化”。因為美蘇兩霸期間,雙方都節制。對方強大,對方就要報復,都不太好動手。結果蘇聯沒有了,美國一超獨大了,開始放心地使用武力,沒有任何阻擋,當然現在美國也深陷泥潭。它給全世界帶來問題,但是對中國最大的提醒是:我們要增強自己的力量,否則無法有效捍衞自己的利益。最大的轉折點是1999年炸館。
從蘇聯1991年解體之後,美國開始單方面使用武力,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1999年中國大使館被炸。大使館被炸以前,還有1993年“銀河號”事件。我們的“銀河號”在公海被美國海軍攔船檢查,説我們有運往伊朗的化學戰製劑。後來檢查後,根本就沒有,但在公海上把我們的貨輪攔截,扣在沙特,強行檢查,這是前所未有的,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問題。中國的輿論導向, 1994 -1995年前後,以宋強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人,發出了 “中國可以説不嗎?”的聲音。“銀河號”事件給國內帶來了很大的刺激。後來1999年的炸館事件對中國也帶來了很大的刺激。幾個事件都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武力是不行的。
而在1999年美國炸中國大使館的時候,我們長期疏於軍備建設。在1999年炸館之後,中國領導人率先提出:發展社會主義的綜合國力,經濟力、國防力、民族凝聚力,三“力”並進。過去講求經濟力,現在加上國防力和民族凝聚力。1999年炸館之後,我們的高精武器裝備工程啓動,一直髮展到今天。
1999年炸館對我們來説是非常大的轉折,我們真正認識到了,一個國家,光有經濟不行,還得有軍事。就像一個人光胖不行,還得壯。胖是脂肪,壯是骨骼和肌肉。我們過去講落後要捱打,體現在哪裏?我們以為落後就是沒錢,就是窮得被人欺負。後來才發現,富而不強最容易被人打,你又富,又沒有能力保衞自己的財富,不打你打誰,肯定打你。
英國人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英國記者李奧爾 卡克説:“這裏有一個富裕的,願意賠款但不願意作戰的帝國。”願意賠款而不願意打仗,這是多肥的一塊肉啊。“錢多,人傻,速來。”最後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所以,近代以來我們最慘痛的教訓就是:必須發展強大的武力,否則無法在這樣一個“國際生活武力化”的國際社會立足。
問:《心勝3》中有一個重要的章節,是您對西路軍這段歷史的獨家解讀,其主要線索是當時中央領導與作戰部隊領導的電報往來。您對這段歷史做出深入研究的初衷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重大的發現?
答:這個問題是軍史上長期糾纏不休的問題,長期以來非常敏感,原來不容討論,現在討論起來大家都很激動,情緒化都很強。
有兩個極端。過去我們過多地説是“張國燾的錯誤”導致西路軍的覆亡。這一點在過去有些不夠實事求是。因為西路軍組建也好,都是中央有電報。包括髮動“寧夏戰役”,然後到西部接收武器,都是有中央的指令的。所以單獨推到是“國燾路線的錯誤”是不對的。
改革開放以後,又出現了另外一種傾向:“毛澤東的陰謀”。毛澤東置西路軍於絕境,將部隊打光,然後將張國燾弄下去,好獲得紅軍的獨立指揮權。對這一點,海外輿論炒得很多。我們國內有些人也接受過了這一點,包括一些來自西路軍的四方面的同志,他們有一些人也覺得是這樣。
所以,為什麼説真正的歷史要隔代寫?當代人寫不清楚,當代人的感情因素糾結在裏邊,跳不出來。包括西路軍很多負責人最後都沒有把問題講清楚,都有這個問題。
當時的密電直接牽連到葉帥,牽扯到徐帥,牽扯到好幾個帥,眾多的領導者都牽扯在裏面,這個問題就非常敏感,我們怎麼還原這段真實的歷史?所以必須講清楚,不講清楚怎麼能讓人信服?
但我認為,今天我們的材料已經足夠了,我們不要期待以後能講清楚,今天的材料我們完全可以講清楚,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心理。
所以,我覺得你要公平公正的在心裏看,整個西路軍的過程,既不是單獨的“國燾路線的錯誤”導致西路軍覆亡,也不是“毛澤東的陰謀”。當時那種特定的歷史環境,大量引用當時的電報,你看當時的那個情況,紅軍本來就是各個山頭,四方面軍本來毛主席就指揮不動,然後形成了過河。過河就沒想到會提前過河,過河了那麼多的部隊,而且過河之後,它還有很大的自主權。
當時,中央紅軍和四方面軍共同 發動“寧夏戰役”,到寧夏去接收武器,四方面軍單獨過去以後,當時不僅張國燾個人,四方面軍當時的領導層,也是想要在西部搞根據地,説是我們完全是中央意志,我們沒有自己意志,這也不對。陝北明顯不能養活那麼多軍隊,一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也在那,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
在這種情況下,四方面軍部分同志想到西部發展,這是有情可原。但你要想往西部發展,在西部建根據地,完全推到中央的身上也是不對的。所以這裏邊也有問題。
而且最後我們過河的部隊,我們講了“馬匪”的殘暴,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我們過河的部隊比馬匪的人數多,馬匪裝備很差,但他們是騎兵,他們機動性很強,但其裝備並不比紅軍強。我們在過多強調馬匪的戰鬥力的時候,秦基偉都曾講過:西路軍本身指揮是有問題的。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央要全力以赴救西路軍,當時甘肅省的國民黨省長於學忠,東北軍的軍長,就讓在甘肅河西走廊,讓于學忠與馬匪協調,然後讓西路軍回來。中央在解救西路軍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力量,絕對不是我們現在想的就是把西路軍置於絕境。
我們可以説,最後西路軍的慘重損失,毛澤東作為領導者,對張國燾做了明確的批判,可以説他利用了這個形勢,但不是他造成了這個形勢,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我們今天還原這個歷史的時候,我要秉持歷史的公正性。兩種陰謀論,第一:張國燾的陰謀。第二:毛澤東的陰謀。我説這都不對。我們應該力圖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不要那麼多情緒化的,不要讓情緒化淹沒理智。
今天站在理智的層面上,我們來分析西路軍怎麼導致失敗的?在指揮過程中,中央有責任,四方面軍也有責任,毛澤東也有責任,張國燾也有責任。而在這個責任中,有多大程度是置紅軍將士於不顧?沒有這樣的責任,包括毛澤東也沒有這樣的責任。最後那幾個電報,毛澤東周恩來強烈要求,能救出來多少救出多少,一定要盡力去救出來,根本不像我們今天有些人所想的。
我今天花了很大力氣寫的這一篇,這是軍史上一個很敏感的問題,而且談起來,很多人都會感情很激動。因為很多人的父輩都陷在裏邊了,我的父輩沒有陷在裏面,我可以站在一個比較超脱的位置來研究這個問題,我也能從一個比較公正的位置看這段歷史。共產黨歷史是一個勝利史,這個勝利史不是通過陰謀勝利的,而是通過政策,如果説搞陰謀,老蔣的手段才厲害,又是用金錢又是用武力的。
我們為什麼能獲得勝利?西路軍那麼慘重的失敗,共產黨最後還是獲得勝利,西路軍留下的人最後還跑到延安去。這是一個共產黨的感召力的問題。從這點我們來看,西路軍的失敗,其實是工農紅軍的一次最為重大的損失,而這損失中有很多的教訓。這些教訓,我們今天都沒有很好地總結,我力圖把它很好地總結出來,對我們今後也是有利的。怎麼完成各山頭的平衡,對於我們今天,一個大國怎麼完成各方面力量的平衡,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這是一個西北舞台上,多方力量的博弈。共產黨、國民黨、蘇聯、日本,都夾在裏面,夾入了重大的“西安事變”,來回縱橫捭闔,各方力量都在調整。西路軍有段時間來回拉鋸,經歷了三次拉鋸,就因為西安事變的影響。最後我們把它拉回來了,東北軍要求西路軍趕緊過來,這些都是因為當時形勢的問題,而不是説,而不是説我們故意陷西路軍於絕境。
問:您對“創新”有着與眾不同的解讀,將其從“個人創造”的層面上升到了“理論創造”“制度創造”的層面。我們當前哪些方面的創新值得肯定?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創新?
答:我們現在很多的創新是“偽創新”,概念創新,那是創新嗎?那不是。
創新一定離不開技術,是技術層面的變革。
就軍事領域來説,《孫子兵法》,克勞賽維茨《戰爭論》千年不移。世界軍事日新月異,推動軍事理論發生變化的,不是思想,而是技術。技術在推動創新,航空技術、航海技術、計算機技術、精確打擊包括衞星技術,一系列戰場帶來的變化,不是軍事思想推動變化,是技術推動變化。
在今天,我們講的創新很多都是概念創新。我們沒有技術基礎,那你怎麼創新?你創新是空的。今天我們不可能理解所有技術,化學、物理、計算機。你雖然不可能都懂,但是你必須具有技術理解力。你一定要理解這個技術所帶來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包括手機的通信,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戰爭方式。當你的生活方便了,在家裏全部都控制了開門、開鎖、開空調、微波爐加熱、回家飯都是熱的,生活很方便了,你要留神戰爭,它應用到工作領域和戰爭領域都是一樣的。
創新不是想不想創新的問題,你不創新必然落後。馬雲的創新顛覆了多少實體店。英國一位爵士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強烈反對馬雲的創新,他説:“你知道嗎?一個實體店背後就是一箇中產家庭。馬雲你這樣做,使多少箇中產家庭破產?”但是現在人們不上街了。人們上街能帶來意外的消費,吃飯、買東西。但是網購算什麼呢?這個英國爵士提出的很多問題很有道理,反對馬雲創新,但這個創新你能阻擋嗎?無法阻擋,網購太方便了。
創新顛覆了多少人,但創新又帶來了多大的好處,比如説德國,德國前段時間為什麼移民很多?因為勞動力不夠,挖水溝的、修電纜的、打掃街道的都是阿拉伯人。結果現在默克爾吸收難民帶來那麼多的安全問題。全世界人都在指責她。德國、日本下一步要大力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人越來越沒有用了,一個車間沒有人,都是機械手。
創新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概念,但一定要知道技術帶來的變化,我們創新不止是概念。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的鼓勵能在技術上做出重大突破的人。而不是説是“萬民去當官”。要形成有技術專利的人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富。就像當年日本一個家庭婦女發明洗衣機裏面撈髒東西的兜子,申請了專利,那個家庭婦女就變成了鉅富,我們應該鼓勵這樣的人。大家都去琢磨怎樣用技術條件去改善生活。這就好了,大家都在琢磨怎麼請客、送禮,那就壞了。那就不是創新,創新是要激勵的,因為是它需要主導未來。
一到深圳,我感覺空氣都特別好,深圳真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創新的城市。所以美國人評價:深圳20-30年後會超過加州的硅谷(全世界創新中心)。深圳研究了一批,如華為、中興、華大基因、大疆無人機,“大疆無人機”就是從美國回來的幾個學生研究的,現在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他們最近又再搞監控,它的監控現在世界第一,就是探頭,各種各樣的監控設備。而且它的歷史才7到8年,就已經世界第一了。現在英國人要引進這套設備,但是被美國人警告,英國人現在猶豫了。我們現在的深圳全是一夥年輕人。
只有創新才能帶來活力,你不創新死氣沉沉。創新,你也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理解,但社會就這麼前進。
《心勝3》是著名軍事專家金一南“心勝”系列第三部。書中收入九篇深度長文,充分呈現作者近年來對國家命運、軍隊建設、安全籌劃等重大問題的戰略性思考。對西路軍征戰的多維解讀;對古田會議的重新認識;對大國關係的冷峻詮釋;對統一大業的憂心諫言……橫跨中西,縱論古今,解構歷史事件,剖析未來趨勢。
“戰場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大國關係就是做交易”“無威懾無戰略”“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敵人”“常懷危機,方可避免危機”“只會微笑、不會瞪眼的國家,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等觀點,高屋建瓴,發人深省。
以前那個説中國人吃不起茶葉蛋的台灣茶葉蛋教授要來蘇州演講,演講題目竟然是:新時代,新思維,新挑戰!這種奇葩腦子還停留在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的舊時代,竟然要給大陸人講新時代,要不我們支付講課費用茶葉蛋結算吧。
茶葉蛋教授:我今天給你們講,新時代,新發展,如何讓你們快速發展,讓你們吃的起茶葉蛋,讓你吃泡麪不會被人圍觀咯!
(2017-07-04)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基本素質和智能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具備怎樣素質的人才算符合現代人才素質要求呢?對此,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高素質”並不簡單等同於“受過高等教育”。且不説現在的有些高等教育“水分”越來越大,有些高學歷人才名不副實,就是從專業角度看實實在在合格的碩士、博士,也未必就夠得上高素質人才。何以見得?因為現代社會一再向人們傳遞着這樣一個信號:高素質人才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而社會人際交往能力是人的實際操作能力中一種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質。
人才的一種重要素質
全新的事業成功概念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最有力的事業發展工具之一就是人際網絡。人際關係己成為現代人事業中一種重要的發展資源。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並不是只有專職公關人員才需要具備公關社交的素質。一個人不論在社會中從事何種事業,都需要有處理各種社會交往關係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種對象合作的能力。因為現代社會己經成為一個“關係”社會,幾乎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各種人際的或社會的“關係”。要理順各種關係,連接各種有利關係資源,並和各種關係合作、協調好,就必須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素質和能力。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説:“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猶如是艘陸地上的船,永遠也不會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紀來臨之際,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學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討21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怎樣素質的人。在諸多觀點中有一點達成了共識,即新世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同時能夠和多種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據相關人力資源部門反映,目前實際用人單位通常首選的也是那種既有專業才智,又善於合作且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的人才。而在專業才幹和人際合作溝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大多數單位通常會傾向選擇後者。
事業成功概念還告訴我們,人際溝通能力是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的能力。它是一種才智,同時又必須建立在人的德性涵養之上;一個僅僅具有專業才智而缺乏德性涵養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真正人際溝通能力的。人際溝通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認識(溝通)了多少人,而在於多少人認識你,怎樣認識你,即這些認識你的人是欣賞你還是反感你。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感覺認識對方,如何判斷評價對方的素質和品性,是關係到交往雙方是否願意進一步交往溝通以及合作成功的重要環節。一個人可能會認識許多人,但如果這個人在別人感知中是一個缺乏基本道德教養、舉止無禮、毫無誠信可言的人,也就不可能擁有與他人合作的機會和資本。所以,開發挖掘社會人際資源和培養良好德性素質,很多時候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二合而一”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人際溝通能力既要求我們具備才智能力,又要求我們具備德性素質能力。
表現心理健康程度
1949年世界衞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21世紀人類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會適應與道德健康的完全整合。在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的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也越發凸現出來。中國留美博士生盧剛槍殺導師事件、著名的朦朧派詩人顧城因抑鬱症持斧砍殺其妻事件、雲南大學馬加爵兇殘地殺害4名同學事件等等,都是因心理疾病造成的。而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多是性格內向、與人交流溝通甚少、人際關係處理不當、交往能力差造成的。
人際交往的好壞會自接影響到人的情緒,而情緒又與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聯繫。人們可以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體驗到,當你與鄰居、同事、同學相處和睦時,你會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當你因施展人際交往才能公關取勝,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題時,你會感到心情愉悦。反之,你會陷入無盡的煩惱和不安之中。心理上的長期不健康,便會導致生理上的異常或病變;但如果人的軀體有疾病,又會影響人的心理,使之產生焦慮、憂愁和煩惱;如果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時,後果會更加嚴重。
心理學家認為,影響人的心理情緒主要是心境。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是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它常常不是關於某一件事的特定的體驗,而是一定時期使人的一切活動都染上同樣的情緒色彩。高興了,看見什麼都高興;不高興了,看見什麼都不高興。這就意味着,心境將影響到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態度和質量。引起心境變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際關係,有時會感到莫名其妙的煩躁,並非被自己完全意識到。人的人際關係若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情緒狀態,無疑是一種病態表現。因此,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帶來好的心情和好的心境,好心情可以激發人奮進,並永葆青春。
良好的人際關係:事業成功的需要
首先,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任何一種創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種一個腦袋加一支筆的研究狀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了。因此,21世紀的人必須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必須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在新的環境下適應新的角色,這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與此同時,人類知識的發展變化進程也在加速向前推進,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在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信息就是時間,就是效率,就是財富。信息獲取的途徑,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彼此傳播信息、溝通知識和經驗、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過程。每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興趣、經驗和體會,往往在交流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並傳遞給周圍的人。通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學習和模仿他人的優點,不斷補充和更新知識,取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同時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優點,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英國作家蕭伯納説過:“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於兩種思想。”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説過,他和楊振寧教授就是在一次午餐會的閒聊中產生靈感,打破了宇宙守恆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由此可見,人際交往獲得的思想和信息,往往比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更直接、更廣泛和更迅速。大量新信息的獲取,可以使我們不至於因為“孤陋寡聞”而被時代淘汰。
此外,人際交往是我們工作的基礎。處理人際關係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技術。一個人的交往能力往往與他事業成敗相聯繫。俗話説:“一樣話,十樣説。”不同交往能力的人,由於談話的語言、方式、方法和表情等不同,效果也不一樣。人際關係交往強的人,可以在關係網絡中穿梭自如,憑藉自己的交往水平和能力,解決許多別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則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全社會都應該注重培養人才的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求自己清楚瞭解人際交往的社會規則,做一個自尊而又尊重人的人,一個善於溝通和與人合作的人,一個能夠有效運用各種社會關係資源的人。
現代職業能力是一個較為泛化的概念,它不是狹義的傳統意義上的職業能力,不僅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而且包括了人在職業活動中處理事物的智、情、意諸方面的表現。它必須使知識本位和技能本位有機結合,所以我們將現代職業能力分解為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它是中職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須的核心能力,如今的專業能力也應包含同一職業羣中轉換崗位的適應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學要的工作方法,學習方法的能力,包含自學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社會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社會行為能力,包含人際交往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勞動組織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推銷能力、增強自信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競爭能力等。
找工作,一般人們都比較關注學歷、經驗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卻比較多地忽視了人才的非專業素質。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也開始關注一些看上去與專業工作不相干的能力和素質,因為,他們越來越認識到,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非專業素質的好壞通常會在專業工作中得到體現。那麼,哪些非專業素質對於人才是重要的呢?從一些公司的調查來看,一些與工作態度、個人素養、交際能力、個人品行相關的表現會引起招聘企業的重視。我們知道,職校培養的學生最終能否在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否滿足社會的需求正是我們教育的關鍵。
喜歡就訂閲我吧
(2017-04-11)
日系車因為許多歷史方面的因素,在國內經常會遭許多愛國人士的唾棄,比如豐田、本田、日產的車主一到一些紀念日時就亞歷山大,但是在日系品牌有一家車企是例外的,它就是鈴木,而最近,鈴木又帶來它們的最新款SUV給國內消費者。
為什麼説鈴木會沒人罵呢?稍微瞭解過一點近代中國工業發展歷程的朋友都清楚,鈴木曾經提供了大量的技術給許多軍工汽車企業使用,這才讓中國汽車工業得以渡過艱難的起步發展時期。
這台最新款的SUV就是鈴木驍途,驍途的外觀一改往日鈴木乏味的設計,變得非常的時尚,像前臉精緻的鍍鉻格柵和燻黑的不規則大燈看着漂亮又精神,整車的設計符合家用SUV的風格。
驍途的內飾也很有特點,六邊形的中控台區域新穎美觀,就是按鍵設計的有點小,空調温度則採用液晶屏顯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驍途全系標配ESP系統,對於一款SUV這種做法值得點贊,中控屏也是全系標配,面子上給足了!
(2017-08-04)
昨夜,和一個開典當行的同學喝酒。
我問同學,“你買了多少套房子,多少間鋪面?”“房子22套,鋪面12間。”同學誇耀似的答道。“那你花了多少錢呢?”同學儘管是千萬級的財主,但他也不至於能把千萬多的錢壓在固定資產上吧!我心中默算了一下,十分懷疑!
“現在買房子,傻瓜才掏錢!虧你仍是個生意人!”同學輕視的看着我。同學的話,幾乎令我響徹雲霄,使我呆若木雞。我急速謙虛討教。所以,同學就對我説出一番匪夷所思、驚世駭俗的話來......以下,都是我同學的話,儘管詞句有些收支,但根本語意我仍是轉述清楚了的。
一、買房不掏錢,你是怎樣操作的?
同學的話:你知道,我的典當生意徹底是靠錢生錢。第一次買房時,儘管我有才能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仍是不願意那麼多的現金被房子壓死。那時,正盛行“零首付”,所以,我一分錢沒花,借款18萬買了房(借款期限為一年)。
一年期滿,要還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走運呢?仍是我倒運!那時,我的資金被一筆事務佔用了。為了事務,我不只還不起房款不説,還得別的新增借款。迫不得已,我找老聯繫—銀行的信貸部司理溝兑。當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還房款並別的新增借款”的要求説出來後,沒想到,信貸司理卻詭秘的一笑,十分爽快的容許了。
信貸司理給我出的主意很簡單:讓我老婆,以兩倍的價格,借款買我的房子,借款期限也是一年。“兩倍的借款,那就是兩倍的利息啊!你這不是變着法的剋扣我嗎?”我還沒有反響過來。“如果屆時,你不還款呢?”信貸司理很鎮定。“啊......”“被銀行收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除掉税費後,我還憑空白得了17萬。不,這17萬我可不能一個人得,我至少要分給他5萬。”很快,我反響過來。所以,我對信貸司理會意的一笑......
這,就是我第一次買房的閲歷。
我後來的買房閲歷都與此相似,也就是:堅決的不掏一分錢,悉數用銀行的借款買房子;然後,如果遇見不明真象的出資者(説是出資者,其實是傻帽)買房,那就高價賣給他。如果一向沒有出資者買房,那就不斷的把自己的房子加價轉貸給自己,不斷的用銀行的錢來還銀行的債。
而且,我是開典當行的,與銀行的聯繫是一般人無法比的。一般老百姓買房,大都挑選20年按揭,而我買房從來都是隻借款一年,到期了才還本金和利息。這樣操作,不必交月供。而借款到期後,我只須做做“紙面文章”轉借款一下。實踐上,我一分錢也不必掏。
二、我不信,在實踐生活中能有如此荒唐的工作。你講的是“神話”吧!
同學的話:兄弟!我是看你人對,才給你講這些掏心窩的話。你怎樣可以不信任我呢?你要怎樣才能信任我呢?
作者講話:你就給我講點實踐的比如吧!
同學的話: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樣發家的嗎?
作者講話:“那你説説。”王二麻子是我的別的一個同學,現在是開發房地產的億萬級財主。
同學的話:那我就説説。
想當年,王二麻子那個落魄啊!就連他註冊公司的註冊資金,也是我暫時拆借給他的。如今,別看王二麻子表面風光,他拿地的錢,是從銀行借款的;修房子的錢,是建築商墊資的。總歸,他就是一個徹底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後,王二麻子在正式開盤前,通常要舉辦一個“內部認購會”。這個內部認購,其實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內部職工和一些象我這樣的、熟悉的炒房客(或許爽性是一些從招聘會上搜集的、很多的、應聘者的“身份證複印件”),以這些人的名義來買房子,悉數用銀行借款來買。這,就是所謂的“開發商囤房”。
而且,此次買賣上報給銀行的買賣價,有必要比實踐的內部買賣價提高30%。
為什麼?由於借款買房要首付兩成啊!舉個比如,如果你想回收100萬,那你就有必要以130萬的房價向銀行借款。這樣,銀行給你的錢就是:130萬×0.8=104萬;你實踐裝進口袋的錢就是:104萬—4萬(給相關銀行人員的“好處費”)=100萬。就這樣,經過開盤前的內部認購,王二麻子其實現已成功的悉數回收了出資,把一切的風險轉給了銀行。到這時,王二麻子才會開始打廣告賣房子,並償還“買地的銀行借款”和“修房子的建築商墊資”
(201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