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那些發了財的業務員,為什麼都喜歡買捷達
改革開放給很多人帶來紅利,尤其是60後、70後,到了90年代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無論是重化工業,還是輕工業,在整個二三十年時間裏,都取得兩位數的增速。如果穿越回那個年代,最好的工作無疑是銷售,雖然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但是整個社會依然還處於相對匱乏的年代,無論那個時候你賣健力寶,還是種子、化肥、農機,都能夠獲得不菲的收入。
在那個大家月薪在幾百元的年代,有些業務員能夠達到上萬元的月收入。同時也是為了業務的需要,很多做銷售工作的業務員都會購買一輛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當時能選的汽車品牌比較少,要麼是桑塔納,要麼就是捷達。
桑塔納定位於政府機關和企業領導,價格都在20萬元以上,作為銷售人員來説,購買桑塔納還是有些奢侈的,同時期的捷達相對便宜一些,價格在14萬左右,即使如此,也需要一個業務員好幾年的收入。要知道在2000年以前,14萬能夠在上海買套房,那時候上海房子均價也就是4000千元/平米,17萬首付肯定沒有問題。
捷達是一汽大眾從美國引起的一款車型,這款車在中國叱吒風雲30多年,而且緊湊型轎車也是從捷達開始的。這款車是著名設計師喬治亞羅設計的,包括大眾第一代高爾夫、蘭旗亞、菲亞特等車型都是出自他之手。
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都迎來了大蕭條,因此開車更注重節油性能,喬治亞羅開始設計樸實簡練的實用型汽車,首先這種實用型風格在藍旗亞上實施,後來影響到整個汽車行業,當然我們現在看可能很習以為常,要知道當時流行的可是甲殼蟲,類似於麪包車一樣的風格。
據説當時世界上有2500款車型都是由他設計的,包括著名的法拉利,阿爾法·羅米歐等車型,還有在歐美非常暢銷的烏諾,鵬託等車型。喬治亞羅按照當時美國暢銷的高爾夫為原型,設計了緊湊型三廂轎車捷達。
引進中國的是捷達二代,在捷A1的基礎上,動力系統安裝了硅膠墊用來減震,而且還換上了電噴發動機,相對於化油器發動機來説,節油性能上大幅提高,而且還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節油效率更高。
為什麼我一直要提節油性呢?要知道平均工資只有幾百塊錢的年代,當時一升油是1.5元到2元,我們現在一升油6塊多,都喊貴,要知道物價已經漲到十幾倍,可見當時的油價更貴。捷達相對來説還是比較省油的,百公里耗油7升左右,也就是説,百公里我們要掏100多塊錢,半個月的工資就沒了,如果不是銷售人員,或者單位報銷,一般人就算買得起,也開不起的。
當時路面不像現在這麼好,高速也非常少,市區裏也多是土路,所以對汽車通過性能要求非常高,如果以現在標準看,那時候捷達底盤高度和現在越野車有一拼,路面有個坑,一踩油門就過去了,而且當時的路況,車速能達到90公里/小時的非常少,普遍車速在50公里/小時左右。
後來捷達和帕沙特共享零部件,雖然沒有現在購買汽車零配件這麼方便,但是很多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都能夠買到配件,也就是説在那些拖拉機修理鋪裏,你都能夠修你的捷達,這是其他車型很難想象到的。那個年代沒有拖車,更談不上上門服務了,維修方便性非常關鍵,為了一個零配件,你還要跑上海,跑北京,現在想想都是崩潰的。
當然現在的捷達已經不是當年的捷達了,當年捷達雖然啓動的時候像拖拉機一樣,座椅根本就談不上減震,關上門以後還四處漏風,下雨了,外面下大的,裏面下小的,水一會就滲進車裏。
但是那時候的捷達,真的很皮實,做業務的經常跨省跑長途,很多地方的路況基本上是土路,上山爬坡和現在越野車有一拼,颳着蹭着,甚至石頭打在車上,都是常有的事。
2000年之後,能夠選的車型也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城市道路的發展,讓汽車使用年限也增加了。尤其是2008年,國產車的興起,讓轎車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了,大街小巷的奇瑞,替代了常在路上跑的捷達、桑塔納。即使如此,在之後10餘年時間裏,捷達依然很暢銷,因為它夠皮實。
後來捷達A4更名為寶來,無論是駕駛操作性,還是舒適性都是老捷達無法比擬的,但是價格相對於當時國產車還是有點偏高,雖然和以前捷達價格一樣在14萬左右,但是很多同類型的國產車價格已經在10萬以下了,所以後來很多人買捷達,是奔着情懷來的。
捷達可以説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也是很多人財富增長的見證者,所以即使捷達已經不生產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依然保留着當年的捷達汽車,是自己青春的回憶,也是自己奮鬥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