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看待數據分析無用論?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綜合

編輯導讀:作為一名數據分析師,你入行的初衷是什麼?很多人入行時滿懷熱血,認為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數據背後隱含的一些秘密,指導其他部門改善流程,做很多有價值的事情。然而卻發現其他部門根本不重視數據分析,提出的意見也不被採納。本文作者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並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一、前言

前兩天,我一個前同事很惱火,她説現在已經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感了。一天到晚就是查數、查數、查數!簡直就是個查數姑!

我説你去努力啊,給他們多輸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呀,慢慢的用數據推動他們運營呀。

她説,我努力過了!根本沒用。我抽空、加班,專門為了這次活動一個分析報告,運營也不愛看;看了又説只有分析沒有結論;給了結論又説結論不對;我根據他的意思調整了方向,又説沒有行動策略,給了行動策略又説沒啥效果。我就納悶了,你都沒做,怎麼知道沒效果?

最後還是根據運營自己的意思去搞活動。而且,那個報告也不是我想説的,也不是我的觀點,是被閹割的結果。

這是運營在拿我的數據印證他想説的話而已。他們認可的,就拿走,不認可的,就説我們分析的不對。

所以,他們只是把我們當做提取數據的機器而已。我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然後繼續淪落到“查數姑”的地步。

二、迷惑

唉,聽完她的嘮叨,我也比較鬱悶。

的確是,現在的數據產品越來越智能,SQL的門檻越來越低,上升通道也感覺不是那麼通暢。

後來她還説,現在想換工作,往上走一走,可是找不到合適的,到哪都是這個Level。數據分析好像跟她當時選擇這個行業的時候想的完全不一樣。

她當時以為數據分析可以去發現數據背後隱含的一些秘密,然後指導其他部門改善流程、做很多有價值的事情。

可是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她已經快沒信心了。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的確,是我草率了。

作為一名數據從業者,我已經幹了16年,這種問題其實我也一直在面臨着,而且有些時候會更糟糕,收到客户質疑的事情時而有之。

甚至有些人跟我説數據分析沒啥用。甚至有:“喬布斯從來不做市場調研,張小龍從不看數據”的説法。

上面那句話我沒考證過,但是他倆的確都説過類似的話,就是有無數人給他們反饋,告訴他倆該怎麼做產品。

如果他去相信這些用户的反饋,去設計產品,結果會怎樣?

我估計,喬布斯會陷入無止境的需求調整,而張小龍則要面對海量的優化/調整的功能需求中,我估計這樣做,應該沒誰回去買一個古怪的蘋果,和打開一個奇怪的微信吧。

而且,這幫人提的意見,真的就對嗎?很多人反對,很多人就對了嗎?

所以,貌似我朋友遇到的問題是一個真問題啊!那數據分析到底有沒有用?

三、深入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説過:“如果你不能衡量他,就不能管理他”。

喬布斯也經常用數據抓住用户,在他的PPT中經常能看到類似的畫面:

張小龍也是,微信的各個按鈕都佈滿了埋點,看各種數據是微信產品經理重要的工作之一。

這就奇怪了,為啥還會衝突呢?

其實不管是喬布斯也好,還是張小龍也罷。他們説的話、做的事,都是基於一個深刻的洞察,就是:

數據,只是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對,僅僅是之一。

我們理解這個現實世界,是通過什麼方式?我兒子小時候,看見啥都要去舔一口;我媳婦到現在還有在黑夜中準確找到一件衣服的特異功能,她靠的是觸覺。

我們絕大多數人,是通過眼睛看,通過手去摸,通過舌頭去品嚐,通過耳朵去聽,這些手段來認識這個現實世界的。這樣可以感知到這個物理世界。

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們通過思考來探索各種奧秘,用抽象來解析規律,用反思去體察自身的弱點、用同理心去感知人性。

看見沒有?有很多東西是數據沒法衡量出來的,即便是衡量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北京的零下5度和廣州的零下5度,你比一比,那個更冷?

數字告訴你是一樣冷的,但是現實會把你凍成狗。

所以完全靠數據,那是傻子。

你説,這個例子太生活化了,不能一概而論。哈哈,這種例子到處都是。我就不説互聯網的了,那個太亂了,每家公司玩法都不一樣。

説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説你在路邊開了個飯館,你會怎麼做?嗯,買一個收銀系統,開通美團,然後就能看到後台數據了。有啥數據呢?有外賣單量、客單價、退單、評分、評論、投訴等指標,可以按日期、時段、菜品等維度區分。

是挺豐富的,然後呢?是不是有了這些數據的人,開店就不會倒閉了?沒有這些數據的店,生意就不好?

並不是。

很多飯店老闆根本不看數據,但是店裏所有的情況其實都已經刻畫在他的腦子裏邊了。

不信?你放開膽子想指標,看你能想到多少個!今天來了多少個客人?門口的人流量有多少?進來的多少個,消費了多少個,營業額是多少?客單價是多少?還有嗎?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指標嗎?

可以。我相信你可以的。但是都是量化的指標。請注意,這是很容易量化的指標。

還有有一些非常難以做到的一些量化量化指標,比如滿意度。

好,現在滿意度等不是那麼容易量化的指標也給你處理好了。然後呢?是不是就可以大幹一場,掙錢去了?

四、緣由

當你拿着這些數據去開店的時候,你就會瘋掉了。你會發現,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壓根就不準,現場的顧客直接發飆。美團上的打分和點評也不太準,因為主廚今天病了,是小工炒的菜。

今天的進店客人還是很不錯的,但是虧本了,因為你上個月搞了一個活動,送了很多優惠券,導致現在客人們吃飯的時候,沒有優惠就不吃了。

怎麼會這樣?

我不得不説一個事實,數據分析不是超級跑車,而是一根枴杖。數據分析並不能幫助你獲得超能力,僅僅能在你趕路的時候比別人更快一些、更省力一些而已。

這恰恰也能説明為什麼很多老闆根本沒數據,卻能做好生意,而有些年輕老闆信息化做足,卻依舊賠本的現象。

而且這還是基於數據能真實反饋現實世界的前提下推斷出來的。

你是不是很驚訝?數據不是最真實的麼?怎麼還不能真實反饋現實世界呢?

答案是因為有人的因素在裏面。

比如打電話之後的滿意度評分,1非常滿意,2很滿意,3滿意,4比較滿意,5不滿意。很多人等不到後面的不滿意,就直接選擇滿意了。

更搞笑的是,有一次我收到滿意度調查短信,上面只有非常滿意、很滿意和滿意三個選項。

為啥?因為滿意度是客服中心的KPI。數據太難看,誰的面子都下不來。

除了人的因素之外,還有一些數學小陷阱,比如辛普森悖論。這個解釋起來比較費勁,有空可以單獨寫一篇。簡單來説,就是部分的平均結果,與總體平均的結果不一致。

究其原因,這是數據分析本身的問題導致的。一方面,可量化的數據只是整個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另一方面,在數據量化時,還會受到人的因素、數據分析本身的一些限制。

而那些生意做的好的老闆,除了運氣好之外,他們早已經用自己的方法獲取了更多的信息。客人是滿意而歸?還是吃完抹抹嘴就走了?是臨時有事?還是永遠不來?是門前修路?還是隔壁做活動了?這些都不是你那個點單系統能給的數據,你如果遠遠的坐在總部,看着數據就下命令,多半是要遭殃的。

而這些,小店老闆是都能知道的。

所以總結一下,數據只能還原部分現實世界,而且還會受到數據分析方法、人為因素的噪音影響。所以並不是特別好用,就像是一個毛玻璃一樣。

五、正視

那數據分析是不是真的沒啥用啊?當然不是了。毛玻璃也比一堵牆要好啊!

而且,你不是用這個能力掙着錢了麼?都能掙着錢,肯定是有用的。只不過,我們的期望和實際用途上,有一些錯配了而已。

數據分析不是超級跑車,誰上去都能一腳油門踩到200邁,而是遠行的枴杖,你的體力弱,探的路就短;你的身體好、能力強,就能走得遠。

它只有在你手上才能發揮作用,在你知道的領域,能觸及的領域才有最大的效果。

如果你掌握了數據,你可以比別人稍微快一點,比別人更安全一點,比別人更穩一點,僅此而已。你如果戰略方向錯誤,你拿着這根枴杖往前走,你會越走越偏,越走越遠,走進死衚衕裏面出不來,他就是這樣。

但是我們也不必因為數據分析的侷限性而摒棄它。比如,前面雖然説北京的零下5度和廣州的零下5度不一樣,但是你在北京的零下5度和石家莊的零下5度體感是一樣的啊。

完全只看數據是傻子,完全不看數據,那也是二傻子。

很多運營的同學就是把數據分析當跑車,一腳油門踩下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然後就説數據分析沒用。

但是咱數據分析師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數據分析真的沒有那麼厲害。往往工作就是這麼樸實無華,看數據的表現,作出合理的假設,設計實驗,做測試,優化環節,不斷精進。就跟科研是一樣的。

六、案例

我們可以用數據分析來幹什麼?或者説擅長做什麼?其實就是上面説的那些內容。

在我們已知的範圍內,用數據真實的反饋到現實:今天的表現怎樣?我們做了哪些動作,產出了什麼結果?有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有沒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哪些環節卡殼了?

一切正常?我們就多從幾個維度看看,不行再往下細分看看,然後在前後對比一下,橫縱對比一下。

我們還可以多種策略同時並行,看看哪一種策略更優秀。這種在流程上優化的場景,才是數據分析擅長的、直觀的。

就譬如説在女裝店裏,重要的是客羣和服裝匹配。這個基調定了,再去設計服裝的擺放。比如在進店的地方擺上5個不同款式的服裝,測試這5個款式的吸引力。客人進來看那件衣服比較多?

如果發現進店的人羣中,大多是小姑娘,那我們就在這裏多擺一些時尚的、小姑娘喜歡的衣服。如果是年輕媽媽多,那我們也可以配上一些兒童服裝,但是不要太多,不要喧賓奪主,對吧?

這樣,我們的產品和我們的人羣就比較匹配了,就能很好的支撐我們的生意了。

然後我們再去觀察衣服的銷售情況,是否跟我們預期的一致,如果一致,就繼續放大,如果不一致,就再嘗試。

如果説剛才的例子是靠經驗豐富的店員,擁有微觀體感,不斷的去試,那麼其實也有拿數據分析的案例。

譬如説,“茵曼”,他們在每件衣服上面都裝了一個RFID芯片。當這些衣服被選中,拿到試衣間裏面去試的時候,系統就會記錄下來。

這個就意味着什麼?我們就可以把用户從進店到購買的整個的鏈條給串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用户決策的過程可視化下來,發現其中的問題。

有些衣服根本連試都沒人試,大概率是風格問題,直接淘汰。有些衣服經常試,但就是不成交,大概率是版型不對,優化版型。有些衣服熱賣,苗頭剛起,那邊生產訂單自動就下好了。這邊剛賣完,那邊新貨就續上了。

他説你告你要告訴我,我今天賣什麼東西能發財,我賣哪個進哪個款會很好,數據分析告訴不了你,那那不是數據分析的擅長的事情,那是時尚達人擅長的事情那是服裝買手擅長的事情。

他們去解決人的問題,數據解決流程、連接的問題。如果把人性、審美、環境等無法量化或者很難量化的東西都一股腦兒扔給數據分析,那肯定完蛋。

七、結語

我們現在再次回頭看看前面説的那句話,數據分析不是超級跑車,而是你身邊的枴杖。他並不能讓您飛速到達目的地,但是能幫助你掃平前方的障礙,是你遠行途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們不能過分的強調它的作用,也沒必要盡力貶低它的效果。

指明方向,向毛主席學習,深刻理解戰略、把控局勢、洞察人性;制定計劃,用項目管理方法,繪製甘特圖,匹配任務、時間、資源;重在執行,觀察過程,監督結果,覆盤全局。

數據分析在哪兒?在每個過程中都有它的身影,默默的充當那根枴杖,陪你遠行的枴杖。

#專欄作家#

大數據架構師,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架構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國藥國華大數據總監,擅長BI、數倉、數據中台產品規劃領域。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