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隔離期間羣聊,羣裏有媽媽吐槽了一句:
最近兒子超級迷李子柒,他跟他爹因為“誰娶李子柒”吵翻天了。
沒想到一句話炸出好多“粉絲團”家屬:
5歲兒子迷上了李子柒,一看到李子柒的視頻就安安靜靜,施了魔法一樣。
李子柒彈棉花的視頻,我兒子大概看了二十遍。
我跟女兒説作業做不完不給看李子柒的視頻,百試百靈。
女兒喜歡李子柒,一句“婆婆,吃飯咯!”學得川味十足。
上網搜了一圈,發現喜歡李子柒的小朋友還真不少:
完全不考慮年齡差,長大後想娶李子柒做媳婦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願意為了李子柒適應令人討厭的花椒,連媽媽都沒有這個待遇!
小朋友到底喜歡李子柒什麼?
男孩説喜歡李子柒是個漂亮温柔的姐姐,會做很多好吃的食物。
女孩們可能投射了自己成為一個美好女子的想象,希望自己也成為能幹漂亮的仙女姐姐。
我猜還有一個原因是:
李子柒視頻裏呈現的那些農村生活,諸如播種、收割、醃漬、彈棉花、養蠶、發酵……很多畫面,城裏的孩子都聞所未聞,讓人大開眼界。
很多孩子喜歡李子柒,父母大多選擇默許和鼓勵。
畢竟通過她的視頻,孩子實在能學到太多東西了!
在李子柒的視頻裏,孩子都看到了什麼?
02
藏在視頻裏的生活美學
在我上學的年代,我最喜歡的美術課,就經常被語數英等主課所取代。
如今這種現象也時有發生。
因為很多人認為,美學教育又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少上幾節又有什麼關係呢?
吳冠中先生曾説:
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而中國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識,缺的正是審美教育。
李子柒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彌補了中國孩子這方面的缺失。
因為她的視頻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美!
在一個慢節奏的、如仙境般的、原始的鄉村裏。
李子柒將人們的目光引向白雲聚散的山巒、雞鳴狗吠的村落。
以及木屋、稻田、百鳥、蟬鳴......
儘管物什簡陋,木鏟、大鍋灶、未加裝點的屋牆。
卻一點也不顯粗糙。
反透出一股濃濃的自然清幽,頗有些返璞歸真的意味。
幾乎沒人説她拍的視頻不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壁紙。
她種滿鮮花和瓜果蔬菜的後院很美。
她一襲白衣來到荷花池採荷花很美。
她鮮衣怒馬在村落裏穿行亦是美得讓人心驚。
而這樣的畫面美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幾根木頭,固定、去皮、擰掛鈎後,便成了卧室裏古樸實用的衣架。
路邊平平無奇的幾節竹筒。
可以是筷子筒。
香皂盒。
甚至花瓶。
連樹林裏那些無人管護的枯樹枝,也被她揹回家來。
一番修修剪剪後,轉手就製成了個輕靈精緻的牀頭燈罩。
這樣的審美與巧思,令人歎服!
與之對應的是,當代社會由於對實用主義的追捧,對美學教育的不重視,讓審美越來越成了一場笑話。
之前網上就有個很火的帖子叫“千萬別讓父母給你裝修房子”系列。
畫風是這樣的:
這樣大紅大綠的裝修實例,真應了木心先生曾説過的那句話: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而李子柒的出現,引發了更多人“美”的覺醒。
原來,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豔的色彩,也不是誇張的造型。
而是用心對待一蔬一飯,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訓練和培養孩子真正的審美眼光,不盲從大眾審美、抵禦沙漠化審美,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03
順應四時的“自然教育”
李子柒視頻中另外一個突出的主題就是——四季。
春天,李子柒忙着收集花瓣,做花茶,製茶餅。
夏天荷花開完,去池塘裏尋蓮藕,並自制藕粉。
秋天,在山裏撿完板栗,做炒栗子,栗子醬,栗子蛋糕……
冬天萬物蕭瑟,那就來一碗馬奶酒,配上一隻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有些事情一個季節做不完,那就用整年的時間來完成。
比如彈棉花。
為了給奶奶彈出一牀温暖的冬被,李子柒愣是從播種棉花籽開始準備。
在短短11分鐘的視頻裏,完整呈現了一年四季一牀棉被的製作過程。
播種:
澆水:
摘棉:
曬棉:
彈棉花:
從種子到棉花被,從無到有。
李子柒的這份韌性令人歎為觀止!
這不僅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憶,有網友表示:
我爺爺奶奶就種棉花,小時候也常常跟他們一塊兒去田裏採棉花,好懷念啊!
更是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極大興趣。
畢竟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遠遠想不到自家一牀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複雜漫長的工藝。
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連結。
他們不知道玉米是怎麼來的。
不知道竹筍是怎麼長的。
更不知道一牀棉被是從何而來......
畢竟,連大多數成年人如今也只看得見貨架上的價格標籤,卻從不關心田壟上棉花的長勢。
更不會關心棉花播種的節氣和收穫的時令。
李子柒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她拍視頻的初衷:
就是想讓城裏孩子知道水稻不是長在樹上的。
如今,她成功地實現並堅持了這一初衷。
其唯美的視頻,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記錄了草木枯榮。
讓孩子跟着她熟悉各種自然規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一堂自然課了。
04
藏在視頻裏的“親情教育”
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都知道,她幾乎不讓奶奶做任何家務。
對待奶奶的點滴,也是極盡温柔。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
李子柒一直在為奶奶剝蟹,自己則偶爾喝兩口水。
當奶奶嘴饞,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時,她便輕輕勸解:
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給你盛飯。
和奶奶一起看村民做爆米花時,當機子即將發出爆破聲的瞬間,她手疾眼快地將奶奶耳朵捂了起來。
做紅薯粉那一期,奶奶坐在一旁安靜地看着。
李子柒則時不時開兩句玩笑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場面温馨不已。
6歲以前的李子柒,跟着父親和繼母一塊兒生活。
“被繼母拽着頭髮往水溝裏按,被打得半死不活時,是爺爺奶奶將我接了走。”
從前,你照顧我。
如今,換我來保護你。
所以,當2012年奶奶生重病後,李子柒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城市生活,迴歸鄉野。
就是為了給老人多些陪伴。
而前段時間,奶奶舊病復發,為此,李子柒的微博整整停更了55天......
李子柒在視頻中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
“婆婆,吃飯嘍!”
簡單的一句話裏,藴藏着濃濃的愛意。
相信孩子們也會不自覺被這樣的孝順所感染。
05
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
如果需要一瓶醬油,幾乎所有人會去超市購買。
李子柒則不然。
她選擇揹着揹簍下地,砍下一捆豆苗。
坐在院子裏一顆顆剝了豆子。
接着將黃豆洗淨,挑出殘損的。
然後上蒸鍋,大火蒸熟......
整個過程繁瑣又漫長。
很多人會質疑:
這樣做的意義在哪?我寧可去超市買一瓶醬油,簡單多了!
李子柒選擇將黃豆與醬油間,絲絲縷縷的聯繫加以還原。
並在這一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
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時間去換取。
豆子剝殼後的鮮嫩質感,烹豆的熱騰清香,成醬時的驚喜……
從前慢,車馬牛都慢。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