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會被遺忘,但名偵探永存

撰文|大福

1841年,第一部偵探小説《莫格街兇殺案》誕生,第一位名偵探奧古斯都·杜賓也隨之登場。此後的180年,偵探小説經歷了柯南·道爾帶來的輝煌、阿加莎·克里斯蒂為代表的“黃金時代”,而後從歐美影響至亞洲,出現了無數名偵探形象,他們穿梭於各種離奇的犯罪現場,憑着智慧與勤奮破解謎團,漂亮地識破兇手。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喜愛他們,即使他們讓我們看透人性的惡,但仍然使我們相信正義和英雄。

案件會被遺忘,但名偵探永存

《新京報·書評週刊》B01版~B08版專題《暗與光的博弈——推理小説特輯》。

1.馬普爾小姐

讓一位老太太當偵探,這個想法本身已經夠瘋狂了,更別提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馬普爾小姐幾乎足不出户,成天在家做毛線活兒。但這位老奶奶算是偵探小説史上最出名的女性偵探角色。簡·馬普爾個子挺高,穿着過時的粗呢外套和裙子,加上兩條圍巾和一頂有鳥翅的小呢帽。手中提個大提袋,腳邊放個上好質料的舊手提箱。馬普爾小姐的形象與阿加莎的姨婆有相似之處:“雖然性格直爽,但總是會把事情往壞處想。”但克里斯蒂亦強調了馬普爾“並不是我姨婆的再現,她要比我姨婆更大驚小怪、更有老處女的味道。”你以為她只是個普通的獨居老人,整日以打毛線為樂,熱衷於討論八卦,誰知她只通過閒聊就摸清了你家的成員簡歷,財產狀況和感情糾葛,還給兇手佈下了精巧的陷阱。一旦稍有不對勁,她的一切日常活動——觀鳥、種花、喝茶——都變成了查案的管道,她也會立刻化身“復仇女神”,帥氣地戳破真相。

以她為主角的作品:十二本長篇小説,二十一篇短篇故事

第一案:《寓所謎案》

(1930)

最後一案:《沉睡謀殺案》

(1976)

著名案件:《黑麥奇案》《謀殺啓事》《死亡草》《魔手》

2.林肯·萊姆

要論“科學嚴謹”,沒有偵探比得過林肯·萊姆。實際上,隨着警察機構的完善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刑偵鑑定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又因為現實中以個體為單位的只專門從事刑事調查的偵探幾乎不存在,所以越接近現代科技的偵探小説,警察的角色越顯重要。林肯·萊姆的出現融合了二者,他本人的全知全能被髮揮到異乎尋常的地步,但同時他作為紐約警察局刑事鑑定組首席鑑定官,絕不相信脱離物證而存在的任何證人證詞,並且他是一位全身癱瘓的真·安樂椅偵探。林肯·萊姆對細節,即“微物證”極度痴迷,他建立了詳盡的資料庫用於對比從犯罪現場採集來的樣本。在《冷月》中,除了與他的勁敵“鐘錶匠”的對決,林肯還結識了一位人類行動學專家凱瑟琳·丹斯,丹斯擅長審訊,通過分析嫌疑人的表情、動作、語言進行行為預測,林肯在這一案中對只信任物證的想法有所動搖,鋪墊了之後更加全能的道路。

以他為主角的作品:十四本長篇小説

第一案:《人骨拼圖》

(1997)

最後一案:《快樂至死》

(暫譯)(2018)

著名案件:《人骨拼圖》《石猴子》《棺材舞者》《冷月》《鋼吻》

3.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是“偵探”的代名詞,這一點幾乎沒有人會否認。在影視劇中,福爾摩斯擁有標誌性的長風衣、煙斗和獵鹿帽,以及著名的口頭禪“這是常識,我親愛的華生!”

(Elementary,my dear Watson)

但這一切,統統沒在原作中出現過。口頭禪出自英國幽默小説家P.G.伍德豪斯的一次戲仿,之後以訛傳訛,廣為流傳。而衣服帽子的搭配則是他的扮演者的靈光一現。事實上,柯南·道爾在書中為他勾勒的外貌已經十分有特點:高個子

(大概一米八三)

,瘦削,有細長的鷹鈎鼻子、方正而突出的下顎和鋭利的灰色眼珠,果敢堅毅的樣子很具有説服力。説他是天生的偵探一點兒都不過分,剛上大學他已經立志以私家偵探為畢生的事業,併為此學習鑽研多年。他的知識結構奇特,用華生的話説就是“知識貧乏的一面和他知識豐富的一面同樣驚人”。

除了熟識近百年間的靈異事件和恐怖故事,文學方面的儲備幾乎為零,但他精通化學、英國法律,也瞭解諸多解剖學和地理學知識,退休後還出版了《養蜂實用手冊,兼論隔離蜂王的研究》一書,甚至還掌握了一種“神秘的東方武術”,凡舉對破案有效的學問——密碼、痕跡、槍支——他無一不精。作為“全能型”偵探的始祖,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利用科學的“演繹推理”破案,即在大量對細節觀察的基礎上做出符合邏輯的推理,這從他與華生初見面説的第一句話就開始了“你好,我看得出,你從阿富汗來。”

以他為主角的作品:四部中篇小説,五十六篇短篇故事

第一案:《血字的研究》

(1887)

最後一案(假):《最後一案》

(1893)

復活:《空屋》

(1903)

真正的最後一案:《退休的顏料商》

(1927)

著名案件:《血字的研究》《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恐怖谷》

宿敵:詹姆斯·莫里亞蒂

4.酩酊四人組

匠千曉、高瀨千帆、邊見祐輔、羽迫由起子

日本的偵探形象大部分喜愛沿用福爾摩斯模式,古畑任三郎、御手洗潔、湯川學,無一不是。有一組人馬,格外特別有趣。就是西澤保彥筆下“酩酊系列”的大學生偵探組,我們姑且稱為“酩酊四人組”。名字來源於他們的愛好——喝啤酒吃燒烤,喝到酩酊之時,就是案件破解之處。

常常被莫名捲入案件中,以匠仔

(匠千曉)

為核心的四人組靠着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一起閒逛,一起聊八卦,就能把案子推理得七七八八。四人組正式“成團”是因為闖入了山中別墅,別墅中除了啤酒空無一物,於是年輕人們開始了純粹的邏輯分析和“買醉”。不同於“退休警察”“物理學教授”等等會自然而然成為警方“顧問”,四個人因為學生的身份並不能大搖大擺介入案件,所以無窮無盡的“腦洞”被打開了。這組偵探更吸引人的是他們本身的命運,匠千曉和高瀨千帆都深藏秘密,而他們互相拯救的革命友誼是從不會出現在那些標榜個人的“神探”身上的。

如讀者對四人組的評論:當人們開始關心起偵探本人的身世及命運時,他們才有牢固存在的意義。

以他們為主角的作品:六本長篇小説,二十六篇短篇故事

第一案:《她死去的那一晚》

(1996)

最後一案:《替身》

(2009)

著名案件:《啤酒之家的冒險》《蘇格蘭遊戲》《解體諸因》

5.赫爾克里·波洛

比利時人,出生於十九世紀,身高不到一米六二,舉止穩重莊嚴,擁有極高貴的情操。上唇留着筆直工整的八字鬍。全身上下保持得一塵不染。仿若雞蛋的腦袋裏裝着無數“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只要稍微動一動就能破解重重謎案。他曾為比利時警方工作,成效卓著。

二十世紀初,波洛辭去警察職務,開始了私家偵探生涯,聲名大震。因為總是想着種西葫蘆,波洛曾一度退休到鄉下“務農”。因為眾所周知的“吸引案件”的體質,在鄉間也免不了破幾次案。後來乾脆還是回到倫敦又當了十年偵探。波洛為人挑剔成性,毫不謙虛

(這好像是大偵探們的通病)

,但並不妨礙他成功打入英國“上流社會”,識破了不少身世顯赫的嫌犯,甚至還拯救過首相。波洛是典型的“邏輯型”偵探,也就是通過不斷地走訪和詢問了解案情、探查動機、進而推理出真相,尤其擅長通過聊天“詐”出嫌疑人的破綻,最經典的訪談來自於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中對火車上十二位嫌疑人的問詢。作為經常故意用錯語法的外國人,他倒是真沒在與哪位受過良好英式教育的兇手“辯論”時敗下陣來。與名偵探齊名的,應該是波洛“美食鑑賞家”的頭銜。堅持法式早餐,會為了買好吃的麪包跑老遠的一家丹麥點心店;花費大量的時間打聽蒐集美味佳餚的信息,以確定他要去的下一個餐館。他的名言是:“可惜的是一個人一天只能吃三頓飯……”

波洛對“秩序”的頑固堅持,在飲食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雞蛋如果不是同樣大小,就使他的胃口大打折扣。“一個蘑菇蛋卷,白汁牛肉,法國青豌豆,還有——下面是——一塊羅姆酒水果蛋糕。”

這是最重視晚餐且偏愛甜食的波洛破案後的日常輕鬆一餐。

以他為主角的作品:三十四本長篇小説,五十五篇短篇故事

第一案:《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最後一案:《帷幕》

著名案件:《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羅傑疑案》

宿敵:所有無秩序和不整潔的東西

撰文 大福

編輯 張進 張婷 徐偉

校對 薛京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01 字。

轉載請註明: 案件會被遺忘,但名偵探永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