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春天盛開百花卻沒有了冬雪,秋天迎來了收穫卻沒有了夏熱。四季輪轉,各有變化,就如同人生一般,每個階段都不可能完滿,也不可能完美。
在這個“不曾完美”的世界,許多人都在追求着“完美”的目標,做人處事都想着要十全十美,根本不留一點兒餘地。這便是世間的一種矛盾,也是人這一輩子的心結。
曾聽到過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過得不好,總是感慨“時不待我”。他們為了不曾做到“十分”的事兒而不斷糾結,甚至把本就美好的日子過得鬱鬱寡歡。
當人的心態逐漸走向“完美主義”時,他心中的一切追求都向着“圓滿”開進,甚至是“不到黃河心不死”那種。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不過是苦了自己,還違背了自然的規律。
季羨林曾説::“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就是一塊磨石,終究會在歲月的打磨中有所減損,這種減損便是“不曾完美”的體現。為何我們總説“七分人事三分天”這樣的老話?因為人生之事,本就不是由人完全決定,唯有決定一部分,順應一部分罷了。
人生做事“三七”分
趙翼在《論詩》中寫到:“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為人做事,最忌諱的就是做得太滿。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人滿則敗”,過分追求完滿,過分向十全十美的邊緣靠近,只會墮入深淵,難以回頭。
就像吃飯一樣,吃得太飽會撐,吃得太少會餓,七分飽剛剛好;就像喝酒一樣,喝得太多會醉,喝得太少又感覺不盡興,七分醉剛剛好;就像交友一樣,付出得太多可能會被人辜負,付出得太少又怕失去了朋友,七分情誼剛剛好。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其實走極端是一種“禍患”。與其在無休止的折磨中追求天上宮闕般的完美,不如放心平靜下來,讓“剛剛好”成為嶄新的生活姿態。
俗話説:“為人只説三分話,留下七分藏在心。”
當你在單位時,面對那些“人前人後不同人”的同事以及上司,你的真心顯露得太多,別人就會把你當軟柿子那般拿捏。你的話説得太滿了,卻沒有這樣的實際行動,只會被人指責,被人嘲諷。
人生之事,什麼才是最好的狀態?那就是“三七”分。拿着“七分”去做事,把另外的“三分”隱藏在背後,這既是一種自保,更是為自己留下能與他人周旋的餘地。
這樣的“三分”餘地,就是一種進與退的空間。得勝,便步步為營,謹慎前進,可失敗了,那便退守一隅,靜待時機。
人生之事,把“三分”留給天
朋友曾經説過這樣一件事。
他的一個小表妹幾年前去相親的時候,男方在西餐廳坐了一會就匆匆離開了。後來表妹才得知,對方嫌棄她臉上有一道小疤痕。
就是因為這件事,表妹痛定思痛,準備和父母借錢去整容。心想着能去除臉上的疤痕,又趁機把一些地方磨平,讓自己的容貌更加完美。
雖然她的父母萬般阻撓,可表妹的脾氣實在是太倔了,沒辦法,她的父母便隨了女兒的心願,讓她去整容。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表妹不僅沒有去除臉上的疤痕,還整容失敗了。在得知整容失敗的那一刻,表妹萬般後悔,可又無可奈何。
世上所有事情都不可能重來,也不可能有“後悔藥”可吃。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事兒,自然就不會有完美的人。
很多人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不惜用“人力”加以改變,這樣的結果是什麼?不過是和自己較勁,和命運較勁,既苦了自己,又葬送了自己的未來。
不是説他們追求完美的人生有什麼錯,而是説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三分天”。人事尚且難以改變,何況是“天事”呢?
就像是一個人的天賦,本就不屬於這個方面,倘若逼迫他們去做,只是違背了他們的真實本性罷了,又怎能有好的結果呢?
一顆種子,你想讓它種在沙漠裏,可它本就是“水生”之物,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這是它的天性,又豈能盡求完美呢?
留下“三分天”的餘地給自己,是對命運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唯有你尊重命運的軌跡,它才能讓你安穩行事,順心如意。
人生,不完美,可卻完整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之事,雖不曾完美,可卻能追求自身的完整。”
完美和完整雖然意思差不多,卻代表了兩個不同的“世界”。完美的人生,就是要事事十全十美,容不得有半點差錯,容不得有一絲不足。
可完整的人生呢?卻是要求事事盡力,只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拼盡全力去追求過,哪管失敗了也都問心無愧。
一個學生,本就只能考70分,你不可能讓他去考100分。但是,他下一次卻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71分,這就是完整,雖不曾完美,卻是對得起天地 心。
一個技術工人,本就只能賺4000元,你不可能要求他下個月能賺10萬。但是,他下個月憑着自己的工作技術得到老闆的賞識,提升了幾百塊的工資,那麼就是一種問心無愧的完整生活。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盡相同,也就不能要求事事完美,事事順心如意。那麼,不妨盡“七分”人力去加以打拼,加以改變。能改變的,是幸事,改變不了的,也是天之註定。
如此,你所留下的“三分”就是你進退的空間。這樣的“三七”人生,儘管與完美相差甚遠,可卻完整,因為已然盡力,便無愧於天地人間。